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众所周知,所谓行政即国家行政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所实施的有效管理.可见行政这个概念包含着,作为行政主体的国家行政组织、作为行政对象的社会公共事物以及作为行政行为的有效的管理这三层意思.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行政主体(国家行政组织)是行为的始发者,行政对象(社会公共事务)是行为的接受者,而行政行为及其后果(有效的管理)则为体现行政主体与行政对象之间的关系的特定功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或类比于工厂中的工人、原料及加工与产品的关系,生产加工与制出产品是工厂中连接工人与原料的一种生产功能.我们知道,工厂是一个制造一定产品的生产系统;以此类推,行政就应该是一个完成一定目标的管理系统.正如下文所要谈及的,凡是具有一定功能的事物,必然是具有相应结构的由若干要素组成的系统.确认行政为一种系统是很有意义的,这不仅可以把行政作为系统理论的一个实例,进而丰富系统理论研究的内容;同时,还可以将系统理论与行政理论适当地融合,进而开辟“行政系统论”这一学际新领域.为此,本文从一般系统的概念和特性入手,来构筑行政系统的框架,从而论述行政系统的功能与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行政主体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中国行政法学中的行政主体理论自 1 989年提出后 ,迄无发展。本文对阻碍行政主体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 :普适与本土和法人与主体进行了分析 ,进而对主体理论与中国改革之间关系进行探讨 ,认为体制改革就是主体分化的过程 ,尤其是行政主体的分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行政主体理论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静 《行政与法》2003,(12):37-38
行政主体理论在我国行政法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行政主体概念的采用来自于行政机关与行政主体之间的区别;在我国,行政主体的直接意义在于行政诉讼被告的确认;但作用并不限于此。行政主体理论的根基来自法学方法论,其实践基础在于中国的改革,改革中的主体分化是行政主体理论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4.
行政协定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政协定刍议杨临宏在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中包含着三种不同的双方行为,即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间相互意思表示一致达成协议的行为、行政主体相互间意思表示一致达成协议的行为和行政相对人间相互意思表示一致达成协议的行为。目前,我国行政法学界所研究的只是前一种...  相似文献   

5.
行政主体理论的中外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公行政的发展和传统社会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使得我国现有的行政主体理论弊端日益显现。本文在对中外行政主体理论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行政主体理论存在的主要缺陷,进而获得对完善我国行政主体理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受教育权是受宪法保护的主体公法性权利,但与学校的行政管理权之间存在着理论与现实的冲突,需要行政法提供全面的保护.基于受教育权行政法保护的请求权基础,我国应当扬弃"特别权力关系"、"学校自治"等传统理论,确立教育行政救济的正当程序、有限审查、合法性审查等基本原则,并重构全面包含行政申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的教育行政法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当代行政法中 ,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主体之间多样化行政法律关系的出现 ,形成了行政相对人同行政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总体平衡结构 ;行政相对人权利的全面扩展 ,展现了行政相对人权利与行政主体权力已具有的对称性 ;而行政相对人对行政主体积极作用的形成和发挥 ,则显示了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主体之间的均势形态。所有这些都表明行政法主体双方地位总体平等的发展走向 ,这也是行政活动走向法治化、民主化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20多年行政诉讼实践表明,我国公民行政诉权有了长足进步,但目前还不完整,迫切需要构建完整意义上的公民行政诉权。完整意义上的公民行政诉权的本质是基本人权。行政诉权与诉权是属种关系,具有诉权的全部共性和鲜明特色。所谓公民行政诉权,是指行政活动中的公民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的程序,请求法院对有关行政纠纷予以公正审理并作出裁判的权利。完整意义上的公民行政诉权的要素是:主体为公民和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客体为行政诉权主体行使行政诉权所指向的对象;内容为起诉权(行政主体不享有)、请求得到公正审理及公正裁判权;义务主体为国家;与实体利益紧密相联,是独立的权利,不包含胜诉权。针对目前我国不完整的公民行政诉权表现,应从理论、立法、司法三个方面构建完整意义上的公民行政诉权。  相似文献   

9.
行政主体理论在我国行政法学研究中占有相当地位。但这一理论本身存在重大缺陷。本文在回顾和考察我国行政主体理论形成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对我国和法国、日本的行政主体理论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指出我国行政主体理论的不足以及行政主体理论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论述了全面研究行政组织法的必要性。文章认为原有的行政主体理论阻碍了对行政组织法的研究,延缓了行政组织的法治进程,需要检讨和反思。  相似文献   

10.
对行政权力进行制衡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法,运用制度经济学的思想,并结合公共选择理论以及博彝论.分析我国如何在法治进程中规制行政权力,平衡行政权与立法权、司法权之间的关系.通过重点研究在行政立法、执法、行政诉讼以及守法过程中,行政主体与相对人之闻、行政主体之间的博弈过程及其结果,表明我国的行政制度正在法治建设的轨道上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行政自制的可能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自制是指行政主体自发地约束其所实施的行政行为,使其行政权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运行的一种自主行为,即行政主体对自身违法或不当行为的自我控制。在现代政府理念和行为方式之下,惠民理念的兴起、行政权的规范行使、行政主体和行政方式的多元化趋势等为行政自制的实现提供了充分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行政主体之再思考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近年来 ,我国学者对现行的行政主体理论颇有争议 ,有支持者 ,也有反对者。文章从分析主体和行政主体的内涵出发 ,探讨了行政主体的本质特征和作为行政主体应具备的条件。在此基础上 ,指出现行行政主体理论在概念上的误差和实践中的弊端 ,并进而认为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 ,彻底革新现行的行政主体理论 ,建立以行政分权为核心的行政主体制度。  相似文献   

13.
王霖华 《河北法学》2012,(8):100-101,102,103,104,105,106,107
于司法权运行场域之视角,行政案件协调和解是一种"会场司法"模式;"从‘剧场’到‘会场’"象征着我国行政案件司法权在两种不同空间场域先后运行之时空路径和"仪式与非仪式结合运行"之理想类型,反映着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权力与权利关系结构。"会场式司法"是自治本位和纠纷解决型而非传统的政府本位和科层型司法,展现着民主、合意、开放、和谐的司法权形象,是对基于传统行政诉讼理论所建构的"剧场式司法"程序及其价值的解构,但其制度性弊端和运作不当之风险决定应按正当程序标准进行重构:在价值构造上实现程序之内在价值、直接外在价值及衍生价值的统一;在规范形态上具备形式法治之外观与实质法治之内涵。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证券领域违法案件频发,证券监管机关作出了大量的行政处罚。然而,行政违法行为成立要件缺失造成了行政处罚证明标准抽象化、归责原则适用混乱等问题。行政违法行为成立要件与犯罪构成要件之间存在亲缘性。建构证券行政违法行为成立要件理论需要做好对刑法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的“扬与弃”的工作,从违法客观方面、违法客体、违法主观方面、违法主体等方面进行规定。违法客体依附违法客观方面。违法客观方面包括违法行为、危害结果以及违法的时间、地点等内容,应以危害结果纳入为原则,不纳入为例外。违法主体是必要条件,但已内含于证券从业要求。违法主观方面,应当充分考虑主观过错在违法认定中的影响。四方面内容在结构上并非是同一平面上的耦合式逻辑,而是一种递进式、阶层式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15.
行政法学分析逻辑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法学分析逻辑是一个范畴概念,它是指行政法学研究主体在认识和揭示行政法现象时采用的合乎理性的方式以及合理化的技术。行政法学分析逻辑具有使行政法学由学科变为科学、由个别判断到抽象概括、由权威推动变为理论推动、由法律学现象变为社会科学现象等的价值。行政法学分析逻辑的基本特性是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开放性、自证性等。行政法学分析逻辑的基本进路包括从主体与客体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从表达国家意志与执行国家意志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从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从行为规则与规范体系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从介入元素与设计元素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论行政时效制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行政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经过法定期限而产生某种特定行政法律后果的程序法律制度,法律事实、期限和法律后果是它的三个基本要素。现代行政时效的基本价值取向应当是在公平的基础上追求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双方的效率,行政时效制度的设定应当贯穿新的行政时效观。深入研究和科学制定我国的行政时效制度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行政信赖保护之立法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们对信赖保护的认识已经提到了一定的高度 ,将信赖保护规定在行政程序法之中已基本上形成共识。但信赖保护究竟是作为具体法律规则的立法还是作法律原则的立法 ,甚至能否作为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之一 ?信赖保护仅仅是实体性保护 ,还是包括程序性保护 ?在构成要件上 ,是否需要与公共利益相权衡 ?在保护请求权上是否需要设定时效 ?等等 ,这些问题需要在立法上引起足够重视并得到妥善解决 ,以让信赖保护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魏治勋 《法律科学》2008,26(5):37-44
长期以来,我国法学理论界对法律规范结构的学术观点主要有两种学说:“三要素说”和“两要素说”;虽然近有“新三要素说”对前二者提出了批判,但仍旧没有脱离传统的分析模式的缺陷:即将“存在论”的共时性结构分析转换为了“运行论”的历时性的操作分析。通过将结构界定为各要素的共时性存在,将法律规范结构重构为经由条件假定中介的调整性规则与管理性规则并立的条件性二元构造,较为合理地将法律规范的静态结构特质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行政监督系统还存在多元主体运作方式混乱,职责权限不明确,领导结构模式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地阻碍了行政监督系统的协同运行.本文在阐释行政监督系统协同度的现实依据、理论基础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出基于协同度测评的行政监督系统优化对策研究的框架,以期通过对行政监督系统协同度研究的相关理论、协同机理、协同模型构建等内容的实地测评,探寻优化行政监督系统运行主体、运行程序、运行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以往有关权力权利关系理论范畴的研究重点是何者为本源以及二者之间的目的与手段关系。随着给付行政模式的展开和授益行政行为的增多,非强制行政领域开始出现和得到拓展,权力的强制性逐步为法律的强制性所取代,传统行政权力中的暴力、武力、强力等因素或成份开始萎缩,行政权力权利化倾向日渐明显。实证动态敦促学界必须加紧研究权力权利关系中尚未研究的领域,如权力权利的同源性、互为形式与目的、互相转化、权力权利化的负面效果及其排解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