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关系问题是政治哲学讨论中的一个经典命题。但是,随着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推进以及对自由主义的理解的变化,这一经典命题亦需重新探讨。剑桥政治思想史研究的相关成果,特别是对以私有财产为基础的市民社会的发现与回应,构成了从洛克式自由主义关注自然法到哲学激进主义(功利主义)强调"第二自然"的历史语境。正是在市民社会解剖即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意义上,马克思通过批判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而开创了剩余价值理论,从而阐明了自由主义理论在"自由"和"自然"的问题上的逻辑背反,揭示了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对抗性历史本质,实现了他对自由主义的科学批判和根本超越。  相似文献   

2.
关于新自由主义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自由主义区别于自由主义的特征就是坚决拒绝劳动价值理论 ,用边际效用价值论来取代劳动价值论 ,把资本的利益放在首要地位。今天所说的新自由主义是指与凯恩斯主义、弗赖堡学派完全对立的哈耶克主义以及里根—撒切尔主义。从一定意义上说 ,新保守主义也就是新自由主义 ,但新保守主义与新自由主义这两个概念还是有严格区别的 ,特别是在政治与社会文化领域。经济上的新自由主义与政治上的新保守主义合二为一 ,是当今西方国家中右政府或者中右政党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权力国家”、“贸易国家”和“文明国家”是外交政策研究的三种理论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与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三大主要流派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理想主义相对应。这三种理论模式的一般理论特点与要求是什么?它们对研究德国外交政策的适用性如何?说服力怎样?能解决德国外交政策连续性,即坚持什么的问题吗?这些是本文拟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格林的社会自由主义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似乎是相互对立的,实际上,后者则是前者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自由主义是近代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繁荣的重要指导思想,但是到了19世纪后半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社会出现了严重分化,不仅广大工人群众难以照旧生活下去,资产阶级也难以照旧统治下去,自由放任主义也因此而丧失了说服力和解释力。托马斯·格林创立的社会自由主义扬弃了古典自由主义为英国的社会改革指明了方向,并且为后来英国福利国家制度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新自由主义发展至今,其理论本质及实践恶果使之遭受众多批判。法国左翼从政治经济学、生命政治学、意识形态等角度,分别对新自由主义的资本垄断、政治霸权、虚假民主等危害进行相关研究,并提出替代性方案。其研究维度及替代方案虽多停留在学理层面,但不乏颇有见地之处。当下中国正处于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关键期,厘清法国左翼对新自由主义批判研究的理论路向,对我们认清新自由主义的实质及危害,坚定"四个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自由主义主导全球的背景下,中国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保持经济持续强劲增长。本文反对将资本主义等同于市场经济的理论,对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理论看待中国改革的观点予以了驳斥。本文运用调节学派的理论,通过强调中国改革的原则和基本逻辑、总结时至今日的各个改革阶段、对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提出假设,以历史的视角及展望未来20年的方式对中国的改革进行分析和评价,并阐明在此过程中经济结构与社会制度的协同演变。  相似文献   

7.
自由主义在从古典自由主义到新古典自由主义的演变过程中,从原来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资产阶级的政治纲领和政治理论,变成了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工具。新自由主义思潮在中国也有表现,主张土地私有化和国有资产私有化,片面强调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极力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些主张不切合中国实际,可能严重干扰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并导致社会主义制度变色。我们应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应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思想防线;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理论创新能力,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辩证看待新自由主义,特别要认清其在中国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冷战结束,特别是发生在美国的“9·11”恐怖事件之后,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似已成为国际关系理论家争论的一个焦点。中国学术界对塞缪尔·亨廷顿、弗朗西斯·福山等关于文明的观点,以及亚历山大·温特等人的建构主义理论表现出高度关注,可能还与这样一个特殊背景有关:中国是一个正在融入国际社会的上升大国,其文明经验与所强调的道路与西方社会的历史逻辑有巨大差异,现实主义、自由主义等既有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对这一重大议题的解释效力不大,而建构主义及文明学派强调文化、观念等“软”的方面,似有更大的讨论空间,存在着产生一种更具解释力的理论的可能性。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学界提出了建立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问题。然而,建立中国学派,必须借鉴新的学科和引入新的研究工具。国际关系研究并无自己的方法,它是不断借鉴其他学科(如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的方法发展起来的,因此,若无新的工具和新方法的引入,建立新学派的想法只能是纸上谈兵。古人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中国学派的建立问题应从应然(应当如何)层面的讨论转到实然操作层面,即尝试引入一些新概念工具和解释一些实际问题。本期刊载的这组“人、文化与国家行为”专题论文,将心理文化学的视角和分析工具引入到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便是这个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新自由主义、"华盛顿共识"与拉美国家的改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新自由主义理论在整个拉美地区迅速传播和扩散.尽管拉美国家的领导人从不公开赞同新自由主义理论,但80年代后期以来拉美国家实施的经济改革,却有明显的新自由主义烙印."华盛顿共识"的十个主张是新自由主义的具体的政策取向.新自由主义使拉美的经济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使拉美的改革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导致了社会经济的不稳定,甚至政局的动荡.  相似文献   

10.
周保松 《南风窗》2013,(19):80-83
没有以个人自主为核心的主体,消极自由将变得无根,更很易被批评者视为是对价值主观主义、相对主义乃至虚无主义的认同。反思伯林,并思考如何回应这些挑战,对中国的自由主义的发展,多少是有益的。在当代中国自由主义论争中,伯林(Isaiah Berlin)的《两种自由的概念》影响深远。在这篇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哲学论文中,伯林提出了两个著名命题。一、将自由区分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并认为自由主义应该拥抱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现代化中国方案基本形成。现代化中国方案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方案,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理论支撑,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彰显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哲学,批判地超越了西方自由主义的现代化理论和模式,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意义和普遍价值。理解和研究现代化中国方案,必须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比较研究和系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现代化中国方案的理论基础、形成动因、内容构成、世界意义四个维度着手,回答清楚关于现代化中国方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基本问题,进而总结中国经验、构建中国理论、讲述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2.
生命政治和犬儒主义是福柯晚年对新自由主义治理术展开批判的两个主题。福柯在《生命政治的诞生》中对这两个主题进行了深刻的论述。新自由主义治理术的本质就是将国家的合法性奠基在经济之中,通过经济的原则来进行治理。新自由主义治理术对经济人的塑造就是生命政治,经济人是主体与治理的接触面,是由经济原则支配的。经济人因受制于经济原则,又陷入不由自主的命运之中。与此同时,它的选择与行为又符合经济学的合理性构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犬儒主义。生命政治和犬儒主义是后1968时代激进理论的两大主题,它揭示了革命主体消解的艰难状况。  相似文献   

13.
美刊《激进政治经济学评论》2003年夏季号刊登了爱尔兰学者特伦斯·麦克多诺题为《长波理论对全球化的争论会作出什么贡献?》的文章。该文应用长波理论,讨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认为自20世纪70年末以来,世界经济制度确实发生了质变,质变后产生的这种新制度是持续而稳定的,其基本特征都和全球化相关,因此称这时期为全球化阶段是适当的。又由于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深刻地相互关联,这一阶段应更准确地称为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或全球新自由主义阶段。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4.
自由与容忍     
周保松 《南风窗》2013,(11):84-86
胡适将整个自由主义建基于容忍,同时将容忍建基于怀疑论,我认为是双重削弱了自由主义的道德基础和道德吸引力。实际上,怀疑论不能支撑容忍,容忍本身也不能支撑自由主义。1953年3月,胡适先生在台湾《自由中国》发表了一篇重要文章,叫《容忍与自由》。这篇文章引来毛子水、殷海光等回应,胡适遂在同年《自由中国》10周年纪念会上,进一步阐述其观点。这两篇文章,现已成为中国自由主义发展史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近几年,新自由主义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本刊2003年第6期曾刊登系列文章,就新自由主义的内涵、地位和作用,新自由主义与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新保守主义以及华盛顿共识等思想理论及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但对于新自由主义在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为何在二战后能够大兴其道?新自由主义是否是一种普世化的发展理论?许多读者还想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对于新自由主义是否造成了前苏联和东欧地区的经济失败,是否是导致拉美经济陷入停滞的罪魁祸首?目前学术界意见还不一致.为此,本刊记者特地就这些问题采访了英国伦敦大学政治学博士、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李强教授.多年来,李强教授一直致力于对西方政治思潮特别是自由主义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限制拉美地区民主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以及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存在,民主包容理论、民主赤字理论以及自由主义理论的一些观点都不能解释近现代拉美地区不平等性的根源。基于上述认识,本文分析了拉美地区福利政策的特点,对拉美自由主义的某些缺陷以及一些政治学家提出的"社会民主"的概念作出了批判,解释了拉美特色民主的深层意义,探讨了重构拉美地区社会民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新的社会和政治问题逐渐显露。社会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从各自的立场出发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约翰·密尔作为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对欧洲大陆社会主义者们提出的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反思,并对劳动阶级的可能未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讨论约翰·密尔对社会主义的反思,对我们思考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多样的思想联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之间的批判性联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路径选择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自由主义既是西方经济学思潮和理论,又是当代西方资产阶级主流意识形态。近年来,新自由主义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传播较广,在某些国家还造成严重的经济、政治后果。为了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新自由主义的影响并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训,我们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何秉孟研究员,请他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下面是他与本刊记者的谈话。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学界对中国社会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出版了大量的学术成果,在海外中国研究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已经形成了海外“中国社会主义研究”这一重要研究领域和学科.近年来,国际学界出现了“中国特色新自由主义论”、“实用民本主义论”、“邓氏现实主义论”、“后社会主义论”等理论主张.这些观点一方面对中国经济发展成就高度肯定,另一方面又认为中国理论和中国实践已经与传统社会主义大不相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认可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许多标榜"科学"的研究其背后都有深刻的意识形态色彩,在当今知识界占据主流话语的自由主义民主也不例外。自由主义民主理论事实上由"个人权利"和"党争民主"两个部分组成,这一理论在西方社会科学研究"科学化"浪潮下进而成了各式政治指数的指南,或者说各种"非政府组织"的指数传播的就是自由主义民主理论,其中流行最广的是"政体四"、"自由之家"指数和"经济学人民主指数"。但是,这种基于特定理论和制度标准而设定的所谓的"客观指数",往往与对象国的主观感受指数相去甚远。因此,基于这些指数而形成的各种研究,与其说是学术,不如说是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