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振兴经济,公元817年,39岁的唐究宗颁布了《禁私贮见钱敕》,用今天的话说,这就是一个强制消费令。消费令规定,凡是京城之内的公务员,不论品级,家里面的存款最多不能超过5000贯,超过者必须把多余部分拿出来消费。这一政策同时蔓延到做买卖的商人、寺庙乃至普通老百姓。总而言之,只要你腰缠万贯,就至少得取出一半儿来消费。  相似文献   

2.
《法治与社会》2005,(8):12-12
科学、民主、公正、平等,是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的必然要求,明乎此,有关“霸王条款”、“强制消费”之类的东西可以休矣,应当休矣!  相似文献   

3.
电信网络运营商以技术优势与垄断地位的强势宰割最弱势的消费群体,自己从中获得暴利,表明电信网络运营商所实施的强制消费是一种极端恶劣的侵权行为。这为惩罚性赔偿责任的适用提供了必要的正当性条件。因此,电信网络运营商强制消费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应当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落实,并根据此种强制消费所具有的消费者个体损害甚小、运营商获益巨大的特点,确定惩罚性赔偿额以消费者个体所受损害乘以违法次数的标准予以计算。并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与行政责任合理衔接,以便惩罚性赔偿责任与行政责任相辅相成、相互呼应,从而更有效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4.
科学、民主、公正、平等,是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的必然要求,明乎此,有关"霸王条款"、"强制消费"之类的东西可以休矣,应当休矣! 所谓霸王条款、强制消费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于消费领域,原因有二:首先是生产者和经营者处于垄断地位,消费者别无选择;其次是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不知道自己可以选择什么.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发展,旅游成了人们在节假日主流的放松与消费方式之一。与此同时,景区的开发与商业模式愈加完善,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部分景区为盈利乱收费、随意涨价;提供旅游产品的部分旅行社和线上旅行网站也误导消费者,强制其消费。虽然我国已有比较健全的立法以规制旅游市场价格,但景区乱收费、收费贵,旅行社和线上旅行网站强制游客消费等问题仍层出不穷。文章就如何监管旅游市场价格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旅游市场秩序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制度为消费纠纷所提供的多元化解决机制中,实证调查表明消费者协会的调解发挥着解纷的重要作用并在消费者的解纷选择中具有优位性。基于消费者对消费者协会调解的需求、使用,以及满意度的经验性评估,为了提升消费者协会的解纷效能,应当建立强调程序合作的程序强制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是一个消费社会,然而消费本身却是盲目的、缺乏反思的。因为消费的欲望是建立在需求的基础上的,但是消费社会中的消费不再是基于某物的物性角度的有用,而是基于商品的符号价值。这样一种符号价值是在现代社会中通过脱域机制被制造出来的,然后由大众传媒进行信息轰炸,强制地灌输给消费者,也正因为现代社会中的脱域机制才使得消费社会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李侃军 《政法学刊》2002,19(1):40-43
我省现有强制戒毒所92个。十年来,我省强制戒毒所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日益规范的过程。目前我省强制戒毒工作的整体水平不高,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制约着强制戒毒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应该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加快规范化强制戒毒所的建设,建立公安机关强制戒毒经费保障制度,加强对强制戒毒所的清理整顿工作,提高对戒毒人员的管理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9.
《法治与社会》2005,(8):4-6
作为一个消费者,你几乎无法避免在现实生活中的陷阱消费、强制消费还有无处不在的霸王条款。或许你会在某天突然发现,你的手机费话单中陡然增加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包月服务:你在某家餐馆用完餐后,被告知你未达到该餐馆的最低消费标准,须被充消费;当购买的商品质量有问题,你去找商家理论时,却遭遇商家单方面的店堂告示。明明白白消费、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不啻是一种奢求。  相似文献   

10.
特殊职责人员并未实施显现于外的强制手段,通过网络隔空向未成年人发送淫秽信息、视频露阴和强制虚拟文爱的行为应构成强制猥亵罪。其中“强制”为心理强制,即特殊职责人员利用自身优势地位,使未成年被害人受其心理强制而陷入不敢反抗的强制状态。发送淫秽信息、视频露阴和强制虚拟文爱等行为在形式上均符合强制猥亵罪的实行行为,在综合考察其法益侵害性和处罚必要性后应认定为强制猥亵罪。  相似文献   

11.
林琳 《法制与社会》2013,(28):100-10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执行案件数量的急剧增加,执行难问题困扰着各个法院,制定单独的强制执行法已是迫在眉睫。在强制执行中。强制拍卖制度的作用也越来越突显。由于强制拍卖制度所要确定的内容多而杂,我国时这一方面的实践经验有所不足,有关强制拍卖制度的具体措施,《民事诉讼法》未作详细的规定。本文拟从强制拍卖与任意拍卖的区别,强制拍卖提起的条件,强制拍卖的性质三个方面论述。  相似文献   

12.
关保英 《法律科学》2008,26(2):104-114
行政直接强制既是行政强制执行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又是行政强制执行制度中最难以规范的问题,然而,行政直接强制程序的理论,尤其是行政直接强制程序的法律地位一直是行政法学界比较困惑的,在我国《行政强制执行法》即将制定之际,系统探讨这一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包括行政直接强制程序立法的现状评价、行政直接强制属性与程序性质确定、行政直接强制程序立法技术等。  相似文献   

13.
杨月月 《法制与社会》2010,(11):57-58,64
本文从一起案例涉及到的强制第三者责任险说起,论述了它的定义及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强制第三者责任险与商业第三者责任险的区别,最后提出了构建强制第三者责任保险的配套措施,以期对我国强制第三者责任险制度的完善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业界     
《中国审判》2011,(8):4-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发布 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根据行政强制法规定,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适当。采用非强制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设定和实...  相似文献   

15.
刘磊 《新法规月刊》2014,(5):96-104
《行政强制法》第44条将强制拆除一概界定为行政强制执行,正在进行的违法建设也涵括其中,在严格的程序要求下,能否当场强制拆除,其性质如何,不仅立法实践、执法实践更加困惑,理论层面也存有争议。强制拆除正在进行违法建设的法律属性应归属为行政强制措施,其性质的界定应打破将强制拆除一概定性为行政强制执行的关隘。强制拆除二元论的提出是对实践困惑、理论争议的回应。强制拆除归属于行政强制执行抑或行政强制措施,应根据具体适用对象的不同,结合具体情形,考量违法行为是否正在进行、是否给予相对人履行期限、相对人是否明确、情况是否紧急等因素判断。该法条的理解应该采取限缩解释,强制拆除简易程序的设置是下一步需要继续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徐瑛  侯坤 《法制与社会》2012,(16):47-48
由于消费争议行政调解中的行政性,直接表现为行政调解过程中调解人作为工商管理机构对于经营者有一定的约束能力。所以在效力上,消费争议的行政处罚效力和效果都大于普通的调解。但是行政调解并不具有强制执行力,这点来说行政调解与一般的消费者协会的调解并无区别。行政调解书仅仅作为一个合同意义的存在,如果当事人对消费争议的行政调解进行反悔可以选择其他的方式对争议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17.
朱本欣 《政法论坛》2023,(5):171-181
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自2020年5月在全国范围内确立已三年有余,虽总体落实情况较好,但仍存在适用率不高的问题。这一定程度上与我国强制报告制度的不完善有关。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域外国家或地区强制报告制度发展历史悠久,对完善我国强制报告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可考虑借鉴域外先进经验,适当拓宽强制报告的范围,完善报告机制,关注响应机制,并通过合理解释和适时更新法律,完善法律责任,加大对报告义务人的保护力度,破解我国强制报告制度的当前困境。  相似文献   

18.
沈峰 《政府法制》2012,(4):13-13
2011年12月7日,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有关行政强制的规定凡与《行政强制法》不一致的,自《行政强制法》实施之日起一律停止执行。按照《行政强制法》,行政强制措施权不得委托,今后一些临聘人员将不能参与执法;执法错误,执行机关应给予赔偿。  相似文献   

19.
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需要对公民的身体、住宅、生产或者经营场所进行检查的问题,然而我国现行法律中并无关于行政强制检查权的规定。正在起草中的《行政强制法》虽然将强制检查列为行政强制措施之一,并单辟一节对强制检查的程序作了规定,但关于行政强制检查的适用范围却只  相似文献   

20.
医疗机构的强制缔约义务是指医疗机构在特定情形下,负有必须与患者订立医疗契约并进行救治的义务,非有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其立法基础是契约正义对契约自由的矫正以及医学伦理道德的法律化。我国医疗机构强制缔约义务的适用范围仅限于患者处于危重病症情况,同时,医疗机构具有正当事由时可以不承担此义务。医疗机构违反强制缔约义务造成损害时,应当按照侵权责任法承担损害赔偿责任。针对医疗强制缔约义务可能引发的法律风险,医疗机构应从准确认识强制缔约义务,明确强制缔约义务的适用范围,基于合理理由拒绝缔约时注意履行相关义务等方面进行法律风险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