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有十三亿人口,其中九亿多在农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中央强调必须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提出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的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强城市化建设,并提出“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已有几年了,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新时期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的基本战略。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农村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它关系农业、农村、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宏伟目标,确实有着新的、深刻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和重大的战略意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因为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素质不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总要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发展道路上的又一次“战略提升”。就行唐而言,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在“新”字上下功夫,必须在“构建新农业、发展新工业、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上求突破。构建新农业新型农业是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其目的就是使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6.
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淑英 《理论月刊》2006,(8):182-18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宏大浩瀚工程,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从着力解决农民最直接的经济利益问题出发,把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作为中心任务,符合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实际,抓住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制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月菊 《前沿》2007,(6):185-18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基础最重要的就是把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植入一个新的法律环境中,如果不用法律去规范农村、农业、农民问题,那么,中国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流于形式,沦为空话。  相似文献   

8.
《北京观察》2006,(5):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还处住艰难的“爬坡”阶段,农村基础设施脆弱,公共服务不足,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等问题还很突出,因此在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必须把解决农村最困准群众温饱问题放在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9.
韩国新农村运动(以下简称新村运动)是20世纪70年代初韩国政府开展的一项社会性运动。韩国新村运动促进了农业生产,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和乡村环境、密切了城乡和工农关系、建设了文明和谐的新农村。韩国新村运动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特别是为像广西这样的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世纪行》2006,(4):14-14
农村基础设施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的必备条件,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我省新农村建设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我国13亿人口,有9亿在农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存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可见一斑。在不久前结束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针对新时期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有着如下的表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涵盖了生产、生活、乡风、村容、管理等多个方面的新农村建设将成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充分理解和政策落实,离不开理论界和实践者的充分讨论。为此,《大地》专访了农业部农垦局副局长丁力。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我国人口众多,13亿人口中农业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对于实现小康社会、实现全国现代化、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非常重要。因此,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就是让农村生产力有新发展,农民生活有明显改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继续向前推进,实现农村各方面的协调、全面发展。那么,通过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农业扶持法律机制、矛盾调处机制的完善,以法治的手段,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法治保障,对新农村建设必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就是让农村生产力有新发展,农民生活有明显改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继续向前推进,实现农村各方面的协调、全面发展.那么,通过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农业扶持法律机制、矛盾调处机制的完善,以法治的手段,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法治保障,对新农村建设必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山西政报》2010,(17):70-7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又是新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好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家园,让农民过上富裕的生活,才能保障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除少数属资源型贫困外,绝大多数属于素质型贫困。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发展现代化农业、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离不开农民素质的提高,没有新型农民的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难以建设且不可持续。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和“牛鼻子”,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视野中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四个层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鄢烈翔 《新东方》2006,(4):13-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继续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体现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也是惠及亿万农民的伟大工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相似文献   

18.
实施七大工程 推进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泰安位于山东省中部的泰山南麓,北依山东省会济南,南临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故里曲阜,是中国华东地区重要的对外开放旅游城市。近年来,泰安市委市政府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部署,肩负起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重任。经过几年的努力,泰安市农村经济有了新的发展、农民生活有了新的改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了新的进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有了全面的进步。2006年力争农业增加值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在新农村建设中,泰安市主要是启动实施“七大…  相似文献   

19.
李红云 《前进》2006,(8):40-41
农业要发展,农村要致富,最主要的是全面提高亿万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胡锦涛同志指出:“亿万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只有广大农民的思想、观念、言行、能力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只有千千万万的农民变成了有理想、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只有农民本身拥有了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我们才能把党的富民政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想变为美好的现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到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民…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综合概念。它体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必然选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解之题,一是要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二是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贯彻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