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新 《两岸关系》2003,(2):34-35
在大陆,吃过“康师傅” 方便面的人数以亿计, 而岛内民众一直无缘品尝康师傅的滋味。2002年12月2日,顶新集团正式宣布,本月起康师傅碗面产品将以16元新台币的超低价格率先在台湾上市,这对“但闻其声,未尝其味”的岛内民众来说,无疑是一大喜讯,但对于岛内众多方便面厂家来说,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消费者们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无论是在繁华都市还是偏远山区,“康师傅”的笑容处处可寻。去年全国主要城市居民经常性消费品牌调查结果显示,康师傅方便面的市场占有率达51%以上,较之排名二、三位的统一(约占19%)、华丰(约占5%),其“面霸”地位不容置疑。“康师傅”几乎成了国内方便面的代名词,它给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带来了一场变革。  相似文献   

3.
在台湾与祖国大陆分居方便面市场龙头的统一与顶新集团4月27日宣布,双方将携手合作,由统一斥资新台币40至50亿元,买下顶新集团旗下顶益公司33.14%的股权,此一合作案将在近日敲定。这是两岸台商旨宗大型并购案。 顶新集团以“康师傅方便面”写下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的传奇佳话,一夜之间“康师傅”在大陆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4.
如今一提起“康师傅”,大伙立刻会联想到他那笑容可掬,憨态十足的模样,“康师傅”之所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并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确有其过人之处。 “康师傅”的诞生 1992年8月,顶新国际集团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的顶益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产,所生产的“康师傅”方便面一经面市便以其优异的质量,物有所值的价格,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方便面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公司所在的顶新国际集团创立于1958年,由魏氏兄弟的父亲魏和德在台湾创立,专门从事食用和工业用油品的营销业务。 1988年4月,魏氏兄弟排行老四的魏应行来大陆考察,看  相似文献   

5.
顶新集团,伴着祖国大陆改革开放的大潮走过了十年的风雨历程。顶新人以其辛勤的汗水和执着的追求最终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支持和认可,康师傅系列品牌在火陆的知名度高达95%,康师傅方便面的市场占有率达35%,全国12大生产基地88条生产线年产方便面近40亿包,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中国的面王”。魏氏兄弟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饮水思源。一粒种子从萌发到破土  相似文献   

6.
康乐 《台声》2004,(4):40-42
在大陆,“康师傅”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厂发迹,成为中国国内最大的台资食品公司,被称为“中国面王”,一年中单用于包装康师傅方便面的塑料薄膜可以绕地球十二圈。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借力大陆的广阔市场,康师傅将一个企业的迅速扩张推到了极致。难怪,在康师傅的企业标识里,也念念不忘用一个抽象的“中”字表现“中国情”。 在开曼岛注册、在香港上市的康师傅控股( 以下简称“康师傅”) 是中国最大的速食面生产商,有一些行业估计数据显示它还是中国最大的瓶装茶生产商,而且在果汁行业排名第二。康师傅控股拥有的康师傅(MasterKong) 品…  相似文献   

7.
1992年,台湾的旺旺集团在大陆投放了第一支广告,“徐福记”糖果落户东莞,“捷安特”自行车在昆山办厂,而魏氏兄弟在天津创立的顶益食品公司,推出了第一包“康师傅”方便面。  相似文献   

8.
王海涛 《创造》2011,(4):84-84
近期,部分商品涨价的消息时有传出先是康师傅宣布其方便面产品4月起涨价,然后是宝洁宣布旗下部分产品也要涨价3月23日,有媒体发文质疑康师傅的涨价,认为"企业利用市场占有率优势想涨就涨的做法,应该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制约与监督"。在通胀预期之下,一些产品涨价,这两年屡见不鲜,公众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涨价行为本身,是否可怕呢?  相似文献   

9.
方便食品事业群 方便食品 1991年成立天津顶益国际食晶仃限公司 方便面 1992年8月21日康师傅方便面在天津顶益正式量产 调理食品 1994年成立广州顶益国际食品有限公司 挂面 1995年成立重庆、杭州顶益国际食品有限公司 1996年成立沈阳、武汉顶益国际食品有限公司 1997年成江西安顶益国际食品有限公司 1998年成立青岛顶盗国际食品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0.
方便面行业的竞争状态 1995——1998年,祖国大陆方便面市场出现了众多品牌。“顶新”、“统一”,“华丰”三大企业集团的市场占有率之和从1995年的45%升到1998年的80%。1998年国内市场占有率“康师傅”为51%,“统一”19%,“华丰”10%“美厨”6%,“营多”7%。前三名品牌占据市场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11.
爱拼才会赢     
一家在台湾名不见经传的家族企业,抓住祖国大陆改革开放的机遇,加上兄弟几个勤奋打拼和永不服输的个性,终于创出了方便面市场的第一品牌,成就了一个“爱拼才会赢”的经营奇迹。这就是以生产康师傅系列食品享誉中华的顶新企业。  相似文献   

12.
提起“康师傅”方便面,大陆的男女老幼,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提到使这鼎鼎有名的台湾食品落户大陆的创业、经营者们在大陆的生活情况,就很少有人了解了.近几年,来大陆投资的台商越来越多.其中有不少是只身前来、节假日往返于两岸间的“空中飞人”;也有不少是携妻带子、举家迁至大陆的“定居者”,像生产“康师傅”方便面的顶新集团副董事长魏应行先生,就是在199O年把全家搬到北京来住的.来往于两岸间的“空中飞人” 固然一身轻松,不必为安家操心发愁,但毕竟有诸多不便,个别人还衍生出一些问题和麻烦.那么,举家迁移者们,从遥远的彼岸搬来,他们适应吗?大陆买房贵吗?妻子买菜方便吗?小孩上学,课程进度和台湾一样吗?  相似文献   

13.
方便食品事业群行销部副总经理黄行毅介绍说,康师傅方便面从1992年上市后,产品供不应求,销路很畅,但销售周期长。进入1996年,同类产品纷纷上市。竞争日趋激烈,原有的销售渠道和周期很难将新品顺利推上市场。为此,集团提出通路精耕的概念,意在缩短通路周期。 过去产品要倒七八手才能到消费者手里,现在实行通路精耕后,城区可减少为二三手。在城市只有  相似文献   

14.
“康师傅”方便面在祖国大陆的经营一发而不可收,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台湾小企业在祖国大陆异军突起获得大成功的象征。新霸王化工是一家台商独资公司,目前也是个小企业,其董事长陈福林说“我希望成为农药界的康师傅”,这句看似不经意的玩笑话,的确反映了陈福林的心声。 陈福林是学植物保护专业的,一方面搞科研,一方面生产经营无毒农药。他说,农药不是一般商品,不会马上见到效益,须要几年的时间做铺垫工作,例如要对农民做大量培训工作,为他们提供各方面资讯,一年推广,二年接受,三年才能谈到铺开。我们搞农业的人,不求急功近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09,(1):30-31
康师傅方便面、云碧饮料、斯大舒胃药,旺子牛奶.周佳牌洗衣粉,NLKE运动鞋……没有相当眼力的人,一不小心就会被这些山寨品牌的“障眼法”忽悠。南京的山寨一条街将品牌山寨雷到顶点。在南京的文安街,曲同氏、必胜糊、李明、巴克星、哈根波斯……这些听起来耳熟看起来更眼熟的品牌早已被山寨得出神入化。  相似文献   

16.
张理国 《台声》2002,(7):41-42
台商赴大陆投资风起云涌,有成功,也有失败。而在成功的台商中,最被传诵的是“顶新康师傅方便面”。顶新的成功经验,足堪作为台商市场经营的最佳示范。顶新系于1992年7月18日正式在大陆发售产品,但在此之前,顶新做过清香油、康来蛋卷等产品,其间的过程,“等于是摸着石头过河”,顶新在1994年成为大陆外资百强企业,营业额成长3倍。就像摸着石头过河其后,顶新集团分别于1995年生产赢得最畅销国产食品金奖小虎队点心面;1996年生产米果、小点心、饼干产品、饮料产品;1997年生产福满多方便面、小虎队卷心酥;…  相似文献   

17.
台商投资大陆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军 《两岸关系》2007,(12):43-46
很多台湾朋友到大陆之后,都觉得跟台北差不多。衣、食、住、行、教育、娱乐,无论是哪一个行业,都有台商参与其中。不仅让台湾朋友宾至如归,也让大陆的民众感受着浓烈的"台味"。像平时我们喝的上岛咖啡、天福茶叶,吃的统一、康师傅方便面,戴的宝岛眼镜,穿的达芙妮女鞋,享用的都是台商在大陆生产的产品。台商投资大陆30年了,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8.
我有两个优势:年轻,好学 1992年8月,第一包康师傅方便面下线时,魏应州39岁。集团总经理资深特助赵慧敬回忆说,“那时董事长对我们讲,做油他是博士,做面是幼儿园。他没做过面,但他相信自己能做好。不会就问,不懂就学是他的人生哲学。顶益建厂时经常可以看到董事长穿着工作服,拿着扳手和工人们一道安装设备,从试车调试到生产运营无不亲力亲为,常常工作到深夜。”  相似文献   

19.
1994年第5期,本刊登了一篇题为《一位在北京的台湾家庭主妇》的拙文,讲述了生产“康师傅” 方便面的台湾顶新集团副董事长魏应行先生一家在北京的生活.30年代就离开台湾家乡、现住北京中关村的魏氏勉老太太在外地的女儿看到了这篇文章,她想起母亲常常和他们几个孩子提起的台湾家乡的往事,凭着一种直觉,她感到,魏应行先生一家人似乎和她的母亲有着什么关联.母亲离开台湾多  相似文献   

20.
青岛项益食品有限公司的员工,在“六一”节期间向12名失学女童伸出援手,资助每人每年300元人民币,以帮助她们完成学业。青岛市妇联向该企业每位资助者颁发了荣誉证书。一青岛顶益食品有限公司是台湾顶新集团的子公司,主要生产康师傅系列饮料,建厂仅一年多时间,但一直热心社会公益福利事业。今年4月,在青岛市妇联组织的由700个少儿家庭2000余人参加的“大手、小手、齐动手”创建文明城市清拣垃圾的活动中,公司员工捐赠了方便面、纯净水、太阳帽等物品。在这次青岛市妇联倡议实施的“春蕾计划”救助城镇及农村贫困女童活动中,公司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