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前病状 两患貉长期少食、择食,有时吃多一点就呕吐,逐渐消瘦。排便不正常有时拉稀带血丝。无精补,喜卧、少动。 剖检所见 一例胃内容物少许,胃底粘膜充血,近幽门部有指甲大溃疡穿孔。另一例胃幽门,胃底部有4处溃疡,两处穿孔,其中胃底部穿孔被脂肪复盖,内容物流入腹腔。 综上所见:两例貉均死于胃穿孔。其它脏器未见异常改变。但引起貉胃炎、溃疡的原因较为复杂。笔者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人工发病试验证实碳酸氢钠与次硝酸铋配合应用对商品猪胃溃疡病有显著预防效果的基础上,为进一步验证对自然状态下商品猪胃溃疡病的预防效果,特进行防制试验。 材料及方法 1985年3月20日在四川省忠县肉联厂选取体重大小一致,不分品种、性别,19日由食品站中转至厂的屠宰猪50头,随机分取药物预防猪组和空白对照猪组,各25头。试验猪除按常规方法饲喂外,在饲料中添加每头每次碳酸氢钠5克,次硝酸铋6克,每日2次,对照组猪不添加药物,常规饲喂、贮养3天,试验组和对照组猪各屠宰13头,贮养至6天,屠宰剩余的24头。于屠宰后逐头检测猪胃,沿胃小弯切开,用水冲洗干净后,观察记录胃(食管区)溃疡病变(疤痕、溃疡、糜烂和角化)发生情况,若同时出现两种或以上的病变,记录时,以疤痕、溃疡、糜烂、角化等主要病变为序,并伴随记录一种主要病变以外的其他病变,同时记录胃食管区以外的其他部位的溃疡病变。  相似文献   

3.
笔者通过对13188例商品猪胃溃疡病的调查,观察到部分病例为特殊类型的溃疡病变,与一般溃疡病变在形态及发病部位上有所不同。本文对猪特殊类型溃疡病的观察报道如后。 (一)材料和方法 随生产流程,对貌似健康猪屠宰后,逐头沿胃小弯切开,检测。观察记录胃食管区及贲门部、幽门部、胃底部、胃窦括约肌、幽门管部等部位的溃疡、炎症等病变。选取部份典型病变组织,用10%福尔马林溶液或酒精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镜检。  相似文献   

4.
猪胃溃疡是猪应激综合征的主要类型之一,以食欲降低、排兔粪样血便和经常呕吐等为其临床特征。其病变主要发生在胃食管区或胃底区,根据病程发展分为不全角化、糜烂、溃疡、穿孔或瘢痕化。由于本病引起长期的减食和失血,常造成病猪贫血、消瘦乃至死亡。七十年代以来,随着集约化、工厂化养猪业的迅速发展,猪胃溃疡的发病率日益上升。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对鸡的致病性,采用滴鼻、点眼和滴口方法,用QXIBV、DYIBV、FCIBV分离毒株对未免疫鸡和SPF鸡进行了攻毒致病回归试验。结果显示,未免疫的10日龄鸡攻毒后致死鸡的剖检变化与20日龄未免疫的被攻毒鸡相似,均有腺胃肿大,腺胃黏膜出血、溃疡,肾肿大、尿酸盐沉积等病变;20日龄(高日龄)攻毒鸡较低日龄(10日龄)攻毒鸡死亡率偏高。被攻毒的SPF鸡均出现精神沉郁、羽毛蓬乱、腹泻等与自然发病鸡相同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腺胃肿大,黏膜出血、溃疡,肾肿大、尿酸盐沉积等病变);被攻毒的未免疫鸡、SPF鸡与自然发病鸡死亡率相似。试验结果表明,用这3株腺胃型IBV分离株均能人工复制出与自然发病鸡基本一致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6.
鸭瘟研究     
此起鸭瘟属国内外罕见。特征性病变:肝脏弥漫性坏死灶。食道粘膜 溃疡、糜烂、结痂、疹性炎变。食道与腺胃交界处粘膜溃疡、糜烂、结痂、疹性 炎变。腺胃粘膜出血。腺胃与肌胃交界处粘膜出血、溃疡、疹性炎变。空肠、回 肠“环状带”粘膜弥漫性出血。泄殖腔粘膜弥漫性出血。腔上囊萎缩或肿胀、出血。组织特征性病变:脑神经胶质细胞核内包涵体,浦金野氏细胞核萎缩、变性。脊髓灰质中央髓液导管壁细胞核内包涵体,神经胶质细胞核内包涵体。胸腺微导管壁细胞核内包涵体,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核内包涵体。肝细胞核内包涵体,胆小管壁细胞核内包涵体。脾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核内包涵体。肾小球细胞核内包涵体。腔上囊粘膜上皮细胞、淋巴细胞核内包涵体。胰腺导管壁细胞核内包涵体,腺细胞核内包涵体。食道、食道与腺胃交界处、腺胃、腺胃与肌胃交界处,空肠、回肠、泄殖腔粘膜上皮细胞、腺细胞核内包涵体。细菌学检验结果阴性。血清学检验结果新城疫(ND)、传染性腔上囊炎(IBD)阴性。病料感染10日龄鸭胚,146小时胎儿全部死亡,皮肤出血,肝特征性坏死灶,尿囊液血凝试验(HA)结果阴性。尿囊液攻击育成鸭,试验鸭全部死亡,病变典型。  相似文献   

7.
1970年以来,我们采用中西兽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牛真胃疾病34例(其中真胃炎 23例、真胃炎伴有溃疡出血的6例、继发真胃扩张而造成阻塞的2例、继发肠炎的3例),治愈率达85%。  相似文献   

8.
20 0 0年 10月 ,笔者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某养殖场鹅的腺胃中发现大量白色针状虫体 ,经甘油乳酸透明 ,光镜下观察 ,鉴定为钩状棘结线虫 (Echinurauncinata)。该虫种在我国鹅体内发现为国内宿主新记录。1 虫体的寄生部位及局部组织学变化该虫体寄生于鹅的腺胃壁深层 ,在胃壁形成结节 ,最大结节直径达 15mm。感染严重者结节分布于整个胃壁或成链状分布于肌胃和腺胃交界处或腺胃与食道交界处。每个结节内有数条或十几条虫体 ,使黏膜发生溃疡、坏死。有的多个结节连接成环状 ,使食道远端狭窄或阻塞。结节直达黏膜下层 ,虫体周围…  相似文献   

9.
犏牛和黄牛的瓣胃阻塞、真胃阻塞、真胃阻塞并发瓣胃阻塞,虽然发病没有前胃弛缓多,但治愈率低,死亡率高,损失较大,而有关这类疾病的病因、病理、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等论述所见不多,特别是瓣胃和真胃阻塞时瘤胃的临床病理学(包括瘤胃运动机能的扰乱程度、胃内容物理化性质的改变以及积水等)相关变化的研究更属少见。本文就笔者4年间(1975、1979、1981,1982)在甘肃武威地区通过临床综合检查、手术探查或剖检确诊的10例瓣胃阻塞、14例真胃阻塞、21例真胃阻塞并发瓣胃阻塞和5例真胃阻塞并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发病后瘤胃机能状态作概括报道,以期为开展役用牛胃肠病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 0 0年上半年 ,张掖市部分蛋用鸡专业户鸡群中流行以腺胃肿胀出血、肾肿胀为主要病变的慢性疫病 ,造成较大损失。发病经过 发病蛋用鸡品种为新罗曼和海赛克斯 ,鸡种来源为本省和陕西宝鸡等地。发病鸡 1— 4月龄 ,病程从数日至2— 3周 ,鸡群发病持续时间长达 3— 4个月 ,死亡率 2 0 %—6 0 % ;主要表现为陆续发病、零星死亡 ,病鸡精神不振 ,闭目缩颈 ,腹泻 ,逐渐消瘦 ,最后衰竭而死。剖检变化 病程长者表现为极度消瘦 ,剖检病死鸡主要为腺胃明显肿胀、发硬 ,壁增厚 ,腺胃乳头及腺胃肌胃交界处有出血 ,个别鸡腺胃有溃疡 ;肾肿胀或出血 ;个…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永济县某养殖厂1987年从美国Arbor Acres肉鸡公司引进一批种鸡。开箱后约有5%雏鸡拒食,4天内死亡92只,50%以上患鸡表现以肌胃角质层溃疡、粘膜层出血性浸润或糜烂为特征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2.
将Wistar大鼠束缚浸水应激 3h ,用光镜、电镜观察胃黏膜的病理变化 ,并检测胃黏膜溃疡指数。结果 ,应激组大鼠胃黏膜的完整性被破坏 ,上皮细胞坏死 ,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及渗出 ;胃黏膜表面微绒毛呈现明显水肿 ,胞膜消失 ,胞核肿大 ,核变形 ,核仁溶解 ,毛细血管内有微血栓形成。应激宁组大鼠胃黏膜病变比应激组大鼠轻 ,对照组大鼠的胃组织未发现病变。统计结果表明 ,胃溃疡指数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试验证明 ,在应激状态下 ,胃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是引起胃溃疡的重要因素之一 ;应激宁对应激性胃溃疡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牛因采食快,又不充分咀嚼,往往把金属物(如铁丝、铁钉、各种针等)随饲草咽入胃内,引起内脏创伤性疾患。根据资料报告,苏联巴什坦卡国家公牛站90%的公牛从前胃(主要是网胃)取出了各种金属物;丹麦在216头奶牛中网胃内有金属物的占77%;我国在五十年代,北京市乳牛约有20%以上胃中有金属物。由于胃内金属物所致的创伤性网胃炎,其发病率相当高。日本因创伤性网胃炎而死亡及废役的牛只,占死废总数的10%左右;苏联巴什  相似文献   

14.
(一)型号 供临床上使用的胃导管有三个型号:大号、二号(中号)和小号。 (二)使用范围 投药、投流食性食物,还可作灌肠用。 (三)优点 不抛洒药物,节省投药时间,发挥药效快,还可给因病不能采食的患畜灌服食物。 (四)投服方法 取胃导管把投服的一头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临床上采用封闭疗法,治疗经久不愈的创伤28例,治愈26例,缩短了愈合过程,疗效令人满意。 (一)病原及病症 久不愈合的创伤,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如创伤感染化脓,清创不彻底,创内存有异物和坏死组织,受伤部血液循环不良,创腔检查冲洗频繁,受伤部位不安静等,均能延长愈合的时间。临床上常见的有久不愈合的化脓创、瘘管、溃疡、蜂窝织炎等,对这些疾患进行一般的外科处理,效果往往都不理想。 (二)治疗  相似文献   

16.
1986年3月22日,本乡一匹8岁挽马,饮水后突然发生全身颤栗。经检查:患畜呆立,不愿行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舌发青。注射镇痛剂后,症状渐轻,继之胸、腹、股部出汗,倒地而死。剖检腹腔内极臭,见胃底部有一小孔,切开胃壁,发现胃底部粘膜有溃疡,其面积为4×5cm~2。表层糜烂,剔去后,下层成暗红色,无弹性,与周围健康组织有明显区别。确诊为马溃疡性胃穿孔。  相似文献   

17.
对1只由病原性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和肺炎克雷白氏菌(Klebsiell pneumoniae)混合感染引起急性细菌性败血症死亡的亚成体大熊猫进行了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眼观可见心包积液,心内膜和心外膜有出血点;肺有萎陷灶和气肿灶,支气管内有较多粘液样物质;肝肿胀、质脆,有小坏死灶;脾肿胀呈败血脾;胃底部有溃疡,肠遗扩张充气,淋巴结红肿.病理组织学检查,内脏器官主要表现为充血、出血、发炎、变性坏死和微血栓形成,尤其是脾的急性出血性炎症和淋巴结及胰坏死性炎症更明显,甲状腺上皮细胞萎缩、减少.  相似文献   

18.
前胃弛缓在牛内科病中所占比例较大。据我院门诊1983~1988年不完全统计,共治疗牛病2403例,前胃弛缓占50.4%一般的前胃弛缓容易治愈,但顽固病例往往久治不愈,甚至以死亡告终。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体会到治疗本病的关键是准确诊断,辨证施治。(一)前胃弛缓与有关疾病的鉴别诊断 前胃弛缓的主要症状是食欲降低或废绝,反刍减少或停止,瘤胃蠕动减弱或消失。但是,凡具有这些症状的不一定都是前胃弛缓,必须与有关疾病鉴别:①  相似文献   

19.
牛真胃移位包括真胃左移位和真胃右移位。前者是指某种病理因素诱发下真胃从其在腹腔右侧的正常位置移到腹腔左侧,停留在瘤胃和左腹壁之间,后者是指在病因作用下,真胃在腹腔右侧向上浮动,超出它的正常位置,然后又施转90~180度,故真胃右移位有时又称为真胃扭转。 本病主要见于奶牛,特别是产后1个月以内的母奶牛。以往由于对本病缺乏认识,故临床诊断率不高。笔者1978年曾遇1例奶牛真胃左移位,是在病畜死后剖检时才确诊的。近年来,对此病的报道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高铜对肉鸡肌胃和腺胃发生自噬与凋亡的影响,本试验选用240羽1日龄AA白羽肉鸡作为试验动物,并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含铜11 mg/kg(对照组)、110 mg/kg(高铜Ⅰ组)、220 mg/kg(高铜Ⅱ组)和330 mg/kg(高铜Ⅲ组)的日粮,并于49日龄采集肌胃和腺胃,制作组织切片观察组织学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自噬和凋亡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免疫印迹检测LC3-Ⅱ/LC3-Ⅰ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高铜可引起肌胃中肌纤维稀疏,腺胃中的腺细胞发生脱落以及空泡变性。另外,高铜可显著上调肌胃和腺胃中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Atg5、LC3-Ⅰ、LC3-Ⅱ和凋亡相关基因Bax、Bak1、p53、Cyt C和Caspase3的表达,LC3-Ⅱ/LC3-Ⅰ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而mTOR和Bcl2的mRNA转录水平则显著下调。此外,腺胃和肌胃中p62的mRNA转录水平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结果表明,高铜可诱导肉鸡的肌胃和腺胃发生自噬和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