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论当代德育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德育对象的主体化、德育理论的科学化、德育途径的多样化、德育目标和内容的普适化是目前我国和世界各国道德教育领域表现最为突出的几个方面 ,也预示着我国德育改革的未来趋向 ,值得引起德育工作者的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学生德育问题,并把它列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适应现代化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各国又相继对德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尽管各国在社会制度、文化背景,民族心理等方面各有不同,道德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等等也互有差异,但是,在德育改革中也表现出某些共同的趋势。其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当代西方公共行政在对传统官僚行政的变革中,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行政两种理论分别从管理与治理两个方面对传统官僚行政的组织管理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做出理论上的扬弃,从而导致管理主义与治理主义之争。其实管理与治理对于变革中的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实现管理与治理的统一是当代西方公共行政变革的基本趋向。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当代未成年人价值观表现为:在不断成熟的进程中总是伴随着幼稚性;在框架构建中承受着向心力与离心力的综合作用;在渐进性价值认知的同时不乏跳跃性价值认知;在传统成分与现代意识的交织中艰难演化;在追慕时尚中难以彻底摆脱意识落伍;在集聚意识趋强的表象下存有离散情绪的张扬;在自尊、自信与自卑的旋涡中蹒跚前行;在精神喜新中夹杂着心理阻滞惯性等八个基本特征。其发展趋向是:同步不会改变;摆脱意识渐趋强烈:扬弃传统愈加明显;迷茫认知依然存在;“自我情绪”持续显露;抗争精神不断强化;宽容心理得到进一步张扬。  相似文献   

5.
价值观是一种对事物有明确取向的评价和判断,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阶段持久性。因而价值观是一种观念体系,人们的行为正是在价值观的指向和激励下,不断适应和创新的。人不是天生就有明确的价值观的,是经过后天的环境熏陶、教育和社会实践逐渐形成,而且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演变着。价值观对人生实践的导向作用非常强劲。  相似文献   

6.
政党政治自产生之日起,就始终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自然也向各国政党提出了现代化的要求。面对社会经济、阶级结构和政治联络手段的深刻变化所带来的挑战,西方政党从意识形态、组织结构、执政方式等方面迅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呈现出三个方面的变革趋向:意识形态包容性的扩大;执政基础的中间化;执政方式的媒介化。  相似文献   

7.
如何提高中学德育效率,这是当前德育工作者应当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概而言之,要提高中学德育效率,一是要协调好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联系;二是要更新教育者的教材观和人才观;三是要按照德育规律办事,优化教育过程;四是要寻找出最佳的教育程序和教育模式;五是要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力求在最佳时机实施德育。本文仅就如何处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在最佳时机实施德育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有其内部的原因,也有其外部的原因,内因  相似文献   

8.
政治制度的选择与设计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和创造精神。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制度选择的超越性与跨越性、制度主体的人民性、资源配置的整体性及制度系统的自我创新性等方面。它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选择,是先进的、文明的,但具有不成熟性,需要充分挖掘自身制度资源,吸收其他进步因素,以促进我国的政治制度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政治文明不是抽象的概念 ,它是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时代内容的文明状态。只有把政治文明放到具体的时代和社会中才能考察它的价值和作用。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特征与意义 ,由此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方向 ,以民主宪政制度建设作为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 ,使之提高整个社会的民主、法治化程度 ,用民主宪政制度将政治文明建设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当代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制度支持和保证。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而特殊的社会群体,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诸方面都与其他社会群体有着较大的差别,从而使大学生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化载体.大学生的文化现象近年来日益引起我国各界的关注,其中有颂扬也有批评,而更多的却是显示出人们对此的不甚了解,本文拟就大学生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来把握当前大学生文化的一系列特点,并由此而预测其近期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曹一川 《求索》2007,(1):75-7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当代产业和产业组织为主干的社会系统发生若干倾向性变革:数十年袭用的“理性经济人”假设悄然地被“合理的社会人”假设取代,无论是产业行为规划还是思维推导逻辑都因之出现重大革新;“时间态”产业操作模式往往在同惯性的“空间态”模式较量中“先发制人”,获得足以与后者抗衡的经济实力;现代科学理性、技术发明以“群”的形式渗入产业行为当中,对于劳动结构和企业结构从宏观、微观端面上作出多重调整,显著提升了产业经营的智能化水平和经营效率。当前,市场经济的原则、语言及体制正由于“独步天下”而承受着过度的重负,招致部分人文学者的抨击,一种新的经济原则、体制将由其内部孕育出来.可能取代它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据北京市调查,五、六十年代女性平均在十四岁初潮月经,男性平均在十六点六岁开始出现遗精现象。而八十年代的女性一般在十二岁初潮月经,男性在十四岁左右出现遗精。上海市的调查表明:女性在十三岁初潮月经的占57.9%,男性在十四岁出现遗精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以来蓬勃兴起的当代科技革命,实质上是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它既是20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革命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是生产的技术方式在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基础上的进一步信息化,并向智能化迈进。人们创造了“高技术”这个新概念,用来指称当代科技革命中所产生的那种在质上有别于传统技术的“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世界各国正是站在高技术这个制高点上制定自己  相似文献   

14.
认识重心的迁移与当代哲学的趋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侯才 《长白学刊》2005,(1):46-50
哲学的发展轨迹是与由实践所决定的认识重心的迁移相适应的.近代以降,由于人凭借工业和科技的力量将自身真正从自然中提升出来,认识重点也随之发生了由客体性向主体性、由社会性向个体性、由必然性向偶然性、由科学性向价值性、由无限性向有限性、由物质性向精神性、由统一性向多样性的转换.在当代,这种认识重点的迁移仍在继续并在多方面获得展开.它规定了哲学的基本主题及其演进方向,也规定了当代中国哲学发展所面临的主要课题和任务.  相似文献   

15.
在多年研究和实验的基础上,我国首次制定的《中学德育大纲(试行稿)》已由国家教委颁布。目前正在一些实验学校试行,今年秋新学年起将在全国范围内试行。随着德育大纲的试行,将逐渐形成中学德育工作的新格局。中学德育的观念及实际工作有哪些变革呢?此文仅就笔者个人的理解简略谈一谈。  相似文献   

16.
实现中学与大学德育衔接是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增强大中学阶段德育针对性和完整性,促进学生道德价值观养成和德性生成。在论述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衔接客观必要性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分析当前学校德育内容衔接的基本现状与主要问题及根源,并就如何走出中学与大学德育衔接困境提出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至今仍然主要以村落社会为主体结构,具有悠久的村落文化发展史。村落文化不仅是国风、民风的源头,而且蕴藏着众多的民族文化的精华。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村落文化对农村社会的发展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面临着历史性的变革。因此,加强村落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村落是由定居在一定地域内的一群家庭组成的群体。广义的村落文化是指一定的村落共同体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狭义的村落文化是指一定的  相似文献   

18.
刘伟 《前沿》2012,(13):25-27
与我国相比,西方发达国家的隐性德育起步较早,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比较系统和成熟的做法。其基本特征体现在本质、价值取向、目标、情境、载体多个方面。在正确比较、辩证分析的基础上,吸收借鉴、有效创新,对于我们改进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高教育实效性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黄刚 《桂海论丛》2012,28(2):54-57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社会建设有着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截然不同的理论和实践特征,主要表现为:突出建设的社会性、强调治理的公共性、关注需求的日常性、关涉布局的综合性。这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日益凸显出来的基本特征表征着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专业化和自主化发展趋势,也体现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王奎清 《长白学刊》2007,(4):131-134
重视与加强文化建设,历来是我们党和国家一贯坚持的方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任务之一。伴随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当代中国主导文化领域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正确认识与深入把握这些特征,是科学进行文化改革和建设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