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无论把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理解为物本论、实践本体论或者生存论本体论,总是不能把马克思哲学对人的自由解放的内在关切突出出来。惟有把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理解为“人的解放”的本体论承诺,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学理根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性范畴要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概念入手。然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概念有两种看似矛盾的观点,即一方面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另一方面又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由发展”。研究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性范畴所遵循的不一定是马克思本人的“原话”、甚至不一定是马克思某段话的“原意”、而一定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性范畴靠查找原著是无法得到的,它深藏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中。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性范畴,首先必须廓清三个关键问题:“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区别”、“人的个性发展和社会约束的矛盾”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关系”。并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与“分工与分配矛盾”的联系为结合点,将“对分工与分配的否定之否定”或“人在分工与分配中的矛盾”认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性范畴。  相似文献   

3.
韩振文 《青年论坛》2013,(6):114-119
作为“存在的法治”体现法治的客观属性,人性的需求奠定其存在的坚实根基,而分析法学派和社会法学派分别将法律文本和社会事实作为研究对象为我们提供了真切感知作为“存在的法治”的平台.作为“诠释的法治”体现法治的主观属性,在历史效果和社会效果指称之下,我们能够从多样性的诠释中探究出占主导地位的法治.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语境下,以权利保障为参照审视我国法治建设进程,出现的困顿问题难免使人焦虑.但作为法治论者,需要以“存在和诠释的法治”为起点,自觉地践行法治信念与使命,积极探索通向中国特色的可行的法治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4.
潘石 《长白学刊》2010,(6):82-87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不能不涉及人类的本质属性问题,即人性问题。人性科学是一切科学的“心脏”,自然构成经济学之基础。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人依赖于自然界又主要在人类社会中活动,所以人必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自然性是其社会性的基础与奈件。经济学视阚中的人,绝非孤立的人,而是社会中的人,其中主要是“经济人”。“经济人”的本性,绝非单纯是“利己”的一元性,而是具有“利已”与“利他”二元性,其任何经济行为都是利己性与利他性二元属性的综合或复合体,是利己与利他二元属性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人性有着丰富的内涵,是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等的矛盾统一体。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张扬了人性,解放了人性,完善了人性,同时也导致人性中物质属性与精神属性的分离、个体性与社会性的分离、人与自然的对立以及人的片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对于纠正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人性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在十二五期间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进一步强化了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即人性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科学哲学是科学哲学中历史主义学派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学派、反科学实在论反对科学实在论的结果。它主要表现为费伊阿本德的“无政府主义认识论”、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观和法因的“自然本体论态度”。后现代科学哲学的本质是要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的融合,但他们的理论取向并不是科学哲学走出哲学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7.
"创新人"假设是指将创新视为人的本质规定,并认为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质和欲望,都能通过创新实践实现自身的创新理想的人性假设理论,是一个兼具管理学底蕴和哲学底蕴的综合性范畴体系。从哲学角度看,"创新人"假设克服了以往各种人性假设理论的片面性弊端,通过对人的创新本质的发掘,实现了人的"类本质"和现实本质的统一;而且,"创新人"的本质特征也是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等相互联系的枢纽,是构成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中心线索。因此,深入剖析"创新人"假设的提出对人性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叔本华哲学以意志为核心,形成了认识论、本体论和人生哲学三者一致的哲学体系。其基本构架是“世界作为表象”和“世界作为意志”这两个基本命题。按照叔本华原意理解这两个命题,是正确地分析叔本华哲学的属性及其历史地位的关键。世界作为表象“世界是我的表象”,这是《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劈头第一句话。这一命题是否如有的同志所理解的指客观世界是我的观念?否。按叔本华的原意,它是指世界是人认识着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其内容要与时俱进 ,其中包括它的基本范畴也要随着科学的发展 ,社会实践的深入和人类思维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更新。本文根据哲学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知识的新发展 ,就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观与客观两范畴作一新诠释。一、主观与客观本体论的本质内涵主观与客观这对范畴的本质内涵以认识论方面的意义为主 ,同时也涉及本体论意义。从本体论方面看 ,客观的含义是指独立自存 ,是具有独立自存性的事物的总称。客观的事物就是独立自存的事物。客观事物的“独立自存”是指独立于人的主观性的自存性。客观不依赖于主…  相似文献   

10.
本体论问题已成我国学术研究和讨论的热点问题 ,本体论 (ontology)的最基本含义通常被界定为“关于存在的学说”、“关于存在的一般理论”、“关于存在之为存在的学说” ,无论传统哲学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对本体论问题进行过不同的阐释。一、传统哲学陷入了实体本体论的误区无论传统哲学的理性本体论还是自然本体论、物质本体论、神学本体论等都陷入了实体本体论的误区 ,成为海德格尔所批评的“无根的本体论” ,成为抽象的、远离人的生活世界的理论范畴体系。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早期 ,由于生产力不发达 ,人们无法根据自身的需…  相似文献   

11.
<正> 价值论是儒学哲学的核心。儒学价值论包括五个方面: (一) “天命——人性”的价值根据论。仁义道德根源于天命(宇宙法刚)和人性(人类天性),是“天人合一”的枢纽。把仁义道德说成自然和人的固有本性,就使道德价值具有先验性、普通性、必然性和永恒性的品格,为将仁义道德绝对化提供了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12.
王廷相从气本论与对人性的具体考察两条理路对人性进行了诠释。他一方面以气释性,并在此基础上以"生之理"对人性进行了诠释,一方面又运用"以情观性"的方法,将"情"视为人性的本真,从人类生活的现实出发对人性进行了诠释。在他看来"情"虽是人性的真实显现,但是却并不能在人们的道德生活中起到多少积极的作用,人们要想成为一个道德的人,必须遵循外在的"名教",只有通过"内外交养"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所"自得"之物,人才能真正成为圣人,实现道德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何大吉 《求索》2011,(9):136-138
老子运用自然观照人生和社会,虚拟“自然无为”之道并将之视为宇宙万物之源和运行活动之则,以此规约人的安身立命,构建他的社会蓝图。因此,《老子》这部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作,虽没有出现“人性”一词,但老子的道家立论宗旨是出于人学的终极关怀,寻求人类生存根据,由此,“自然无为”便成为老子对人性的最高追求,自然人性思想也必然成为该部著作的支撑点和主导思想。本文就人性浊化的原因、后果及自然人性的回归三个方面浅析老子的人性思想,体味老子“道”“德”之人性价值。  相似文献   

14.
探究“人性”从来就是哲学的根本任务。自苏格拉底以来,各家学派都对人性进行了阐述,但都没有彻底解释“人是什么”的问题,导致“思想的无政府状态”。卡西尔为了解开人性之谜,从化的角度,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并采取“半山亭”和“观景台”相结合的方式来理解人性。  相似文献   

15.
盛禹九 《同舟共进》2011,(12):59-61
最近,有人向我提出一些关于人性、阶级性和党性的问题。我的答复如下:第一个问题,什么是人性。什么是人性?苟子的解释是:“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也就是说,人性主要是指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或特性。人有两种属性:自然性,社会性。对这种与生俱来的本性,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有着不同的理解和争论。  相似文献   

16.
人权的本原源自人性.人性具有人的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是事实问题,并不能涵盖幸福、平等、博爱、正义、理性、理念和理智等方面.人的自然属性是人权的源泉.人的社会属性是价值问题,是人权价值所在,是多样性的统一.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辅相成,构成人权价值的基石.  相似文献   

17.
关于人性与人的本质,马克思的著名论断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既具自然属性又具社会属性,而人之为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是由社会关系特别是生产关系决定的。有些论著解释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人性论之所以不科  相似文献   

18.
栗英 《青年论坛》2010,(3):75-79
人有自然人性和社会人性两种属性。自然人性先天形成,社会人性后天习得,是人特殊本质的反映。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偏重社会人性,忽略自然人性。遵循人性规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双管齐下,既要重视社会人性,也要挖掘自然人性孕育的巨大能量。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没有本体论的问题,是最近十几年来国内外争论得很激烈的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的回答应当是否定的。什么是本体论?本体论是研究世界本原的学说。哲学中说的本原是指万物的起源、属性的载体或现象的本体。在古代,中国和希腊的哲学家都以不同的方式讨论过本体论的一些问题,但都没有提出把这些问题单独列出来当成哲学的一个独立的部门。最早提出“本体论”的概念并把它当成是哲学必不可少的部门的是德国哲学家郭克兰纽(1547—1628年)。后来本体论一直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直到黑格尔才结束了这一状态。  相似文献   

20.
"性"无善恶可言,其哲学根源是"天人之分"。"性恶"非指人性之恶,其哲学根源是万物相异:万物相异生"蔽","蔽"生"陋","陋"生"性恶"。"性"属本体论范畴,"性恶"属伦理学范畴,两者相杂则人性有善恶之分,两者相区别则人性无善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