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县政改革实践: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一些地方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县政改革的实践探索,其中以行政分权为特征的"省管县"改革、人大代表专职化改革和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改革最为引人注目。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县政改革探索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形式的困难与阻碍。在此情况下,更需要明确指出,县政改革的根本方向和出路应该是县政自治。为此,需要进行真正意义的政治分权和司法分权,通过确立民众对执政者的制约,建立真正意义的责任政府;通过强化司法制衡来制约地方的政治行为,维护公共利益的制度底线。  相似文献   

2.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权力关系调整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难点,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任何一种模式——集权或分权——都各有利弊,中央集权有利于树立中央的权威,进而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却具有体制僵化和损害地方自由的危险;地方分权有利于地方自主和更有效率的发展,但却有产生地方保护主义进而危害国家统治的危险.基于国家统治和管理效率的双重目标,我国应该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权限,并使权力调整制度化和法制化,通过有选择的集权和制度化的分权,构建相互合作和依赖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实现集权和分权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省管县体制改革现已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焦点问题之一,也是地方政府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河南省邓州市"强县扩权"为例,分析邓州市在省管县体制改革实施中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国家统治和管理效率的双重目标,我国应该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权限,并使权力调整制度化和法制化,通过有选择的集权和制度化的分权,构建相互合作和依赖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实现集权和分权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省管县的讨论是中国政府层级体制改革的一个直观体现,地级市建制演变的历程和政府职能变革的历程联系在一起,中国政府正由政治统治型政府向经济管理型,再向公共服务型政府发展。政府职责权限调整与层级改革的内在关联就在于通过对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认识推进政府公共服务改革,提升政府能力。现阶段职责权限调整,也就落脚于转变政府职能,调整政府与市场、企业和社会的关系,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成了政府的改革方向。层级改革的指导原则,需要考虑政府及其组成成员、民众、施政环境以及利益集团等因素。  相似文献   

6.
县乡政府在中国政府层级间分权中主要承担了政策执行的职能,同时县乡之间因为制度安排上的原因具有某种程度上"一体化"的特征。在这样的体制背景下,当前的乡镇机构改革、农业税改革以及乡财县管制度的实施,使当前的县乡关系在公共服务职能的履行上体现了局部分权,局部共担的特征,这种"分权-共担"的背后体现了县乡关系中权力上收和权力下放共存的特征,而乡镇政府的自主权就是在这种权力上收和下放的空间中通过与县级政府的博弈获得的。  相似文献   

7.
“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可行性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推行“省管县”体制的理论基础、现实可行性及可能衍生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通过改革省级行政区划,依法明确省、市、县的职责权限,继续完善“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适当维护地级市的利益等对策完善“省管县”体制管理。  相似文献   

8.
非制度化利益表达是利益主体无法通过组织化利益表达途径的情况下,采取制度之外的非规范手段表达利益诉求的利益表达形态。基于制度结构与社会行动者互动的分析框架,政治机会结构理论构成了发生学意义上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的重要分析工具。封闭的环境决策体制、精英联盟对抗议议程的建构、媒体的情绪化传播以及地方政府的不当回应为公众采取非制度化方式表达利益诉求提供了政治机会,共同引发了环境群体性事件中公众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要通过建立中央与地方合理分权体制,实现党的十六大就中央与地方分权改革问题所提出的进一步要求,就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建构这一体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思路。其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中央与地方权限划分的法治化原则;二是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其基本思路:一是合理配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相应职能;二是建立科学的地方利益表达与平衡机制;三是改革现行的行政区划体制。  相似文献   

10.
"强镇扩权"旨在通过权力下放、委托执法等方式赋予经济发达乡镇部分县(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来解决基层治理中的"责权倒挂"问题。自下而上的现实管理需求与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构成此项改革的内源和外源动力,客观上有利于增强基层政府自主性和推进基层治理差异化。但此项改革尚未涉及对现有行政区划层级划分和政府间职权关系的根本性调整,职权关系的变更更多取决于上级政府对基层治理实际的主观认定而非规范化的法治分权,难以避免权力下放后的周期性收放集分循环、权力规制体系缺失、行政分权与社会分权的非同步以及基层治理重"管制"轻"服务"等一系列内生困境,现有制度设计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现代政治民主需要公民广泛地参与政治过程,并且提倡政治参与要制度化地进行。而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实现需要政府和社会协调互动,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参与氛围和畅通的参与渠道。在此过程中,"精英+大众"组织化这一全新的政治参与模式可以实行快速有效的利益表达和诉求,进行广泛的社会沟通,是制度化政治参与较为有效的实现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权责一致是问责制的基本原则。职责权限明确是实施问责的基本前提,权责关系不清已经成为考量我国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实施效果的一大问题。可考虑通过实行"党政分合"新模式,以制度化保障党政关系科学化,区分党政的职能和权限;进一步完善央—地放权体制,合理划分和配置政府体系内部中央与地方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的职责权限;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科学划分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责权限;严格职责划分,健全部门职责分工与合作体系;明确划分正副职之间的职责权限等措施,明晰权责关系推进我国官员问责制建设。  相似文献   

13.
经济和社会领域的改革超前于政治改革,而政府官员腐败和滥用权力、社会分配不公等问题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改革的目标是确立社会主义民主、厉行法治、政府权力分权制衡等.政治改革需要有实施的路线图包括时间表,否则将流于形式和空谈.对于政治民主的体制改革,可先党内后全民,先基层后中高层,从间接民主选举到直接民主选举;对于分权制衡的体制改革,需要明确国家权力机关之间相互监督制约关系,实行人民代表大会的常务委员专职化和司法独立.在政改的推进程序上,可先实行局部试点,取得经验,再逐步推广,以避免大的震荡.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经济成份、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员工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呈现多样化趋势。企业的经济建设是硬实力,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的"软实力",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实践证明,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员工队伍素质提升和发展,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要做好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制度,使党组织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就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就要及时更新观念,研究现代企业新特点和员工思想新动态。  相似文献   

15.
作为单一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为了应对分权改革需求,平衡集权、分权、治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法国设置了数量众多、形式各异的中央政府行政派出组织。法国中央政府的行政派出组织根据权限范围可分为一般权限和专门权限两种,其利用自身严密性、多变性、专业性及整体性等特点,加强了中央集权,奠定了地方政府的雏形,构建了跨域治理的基本模型,调整了行政区划,形成了具有法兰西特色的行政派出组织。  相似文献   

16.
"整体政府"被认为是世界范围内公共管理改革的新趋势"。整体政府"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现实原因"。整体政府"因其在价值上的正当性、目标上的可接受性及其较好的绩效而具有了合法性。其以重新中央集权化、大部门治理和伙伴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权力关系的调整,达致了权力关系的平衡。另外,"整体政府"与既有政治文化的适应及其对新的公共管理文化的培育,使其具有了较为深厚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7.
区域性棘手问题和相互依赖的增加凸显政府间合作治理的现实需要。不过,行政分权、财政分权和晋升锦标赛体制意味着地方自主性增长与区域协同发展之间的紧张。深入行政体系内部挖掘区域政府间合作的真实过程和内在机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央政治权威旨在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体制藩篱;地方高层通过“政治表态”积极回应中央的战略部署;地方中层因不变的压力型体制和目标责任制依旧关注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地方基层在目标责任体系中存在支撑能力不足问题。结果,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主要根据成本收益分级分部门响应。为提升政府间合作的有效性,相关的改革选项包括根据城市功能定位建立差异化的政绩考核和区域财税激励兼容机制,明确将区域协同发展的职责赋予特定政府层级,建立多样性的非正式制度以积累政府间合作的信任资本,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手段性参与,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具有形式多样化、过程无序化、趋势扩大化的特点,其根源在于市场经济影响下的社会利益分化。另外,农民政治参与机制不健全、基层政府行为不规范、熟人社会和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及农民自身素质不高也是引发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重要原因。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完善农民政治参与机制,转变基层政府职能,消除熟人社会的不利影响,培育新型农民以使农民政治参与走上制度化道路。  相似文献   

19.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是现阶段最具有现实意义和实际导向功能的一项行政改革。文中探讨了"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动力机制,借以思考"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可行性,对我国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地方政府在政府竞争的压力之下,起着政治企业家的作用,进行了诸如产权制度变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及地方公共物品供给制度改革等制度创新行为。但行政性分权的非制度性和非稳定性,法律约束机制的缺失以及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式微等制度安排中的缺陷导致了地方政府制度创新中的悖论,地方政府在政府竞争中以曲解规则、补充文件等异化的制度创新行为和方式来理解和贯彻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上级要求实施的制度规则,以求满足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