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载,上海外国语学院一位女同学去日本留学,由于学习勤奋,成绩优秀,不仅受到国外同学和教师的另眼相看,而且深受房东太太的爱护,把她视为亲生的孙女。有一次房东太太开玩笑地说:“你文静漂亮,又有知识,真像日本人,不像中国人。”这位姑娘听了房东太太的话后正色地回答:“如果我说你不像  相似文献   

2.
一位在基层工作的朋友告诉我,他们那里有一种自创的理论由洗碗而起,名为“碗论”。说白了就是洗碗的次数越多,摔破碗的可能性就越大;要想不摔破碗,最好的办法就是少洗碗或不洗碗。“碗论”本身并不深奥,创立这一理论的初衷,也不是针对洗碗,无非是借洗碗以喻工作。一个人生存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吃饭,但既要生存总得要吃饭。就多数情况而言,现时用于吃饭的饭碗大多为陶瓷质量,真正的铁质饭碗并不常见。餐后洗碗以备再用,则是生活的常识和卫生的要求。洗碗难免会失手摔破碗,洗得越多,摔破碗的概率越大。经常洗碗而确保绝对不摔破…  相似文献   

3.
姬建民 《党建》2010,(4):50-50
有位朋友在闲聊时说,现在干部任用上存在一种“洗碗效应”,好比大家一起吃饭,有的人吃完一抹嘴就走了,有的人等着洗碗。长期洗碗的人,打破碗的几率势必高些,就会经常受到斥责,不洗碗的人反倒没有错误。  相似文献   

4.
有人拿钱去买官,有人拿钱去吸毒,也有人在赌桌上一掷千金。可她,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却把起早贪黑刷盘子洗碗积攒下来的血汗钱用在了救困济贫上……  相似文献   

5.
姬建民 《党课》2010,(9):128-128
现在干部任用上存在一种“洗碗效应”,好比大家一起吃饭,有的人吃完—抹嘴就走了,有的人等着冼碗。长期洗碗的人,打破碗的几率势必高些,就会经常受到斥责,不洗碗的人反倒没有错误。某地有位干部,作风扎实,一身正气,对集体决策执行坚决,尤其是不怕“刺头”,敢于碰硬,结果在工作中得罪了不少人,还使一些企图出租权力的“同僚”对他“有看法”。  相似文献   

6.
蒋励 《学习导报》2011,(24):9-10
她没有双腿,却一路坚强前行:她是一名孤儿,却成了138个孩子的母亲;37年来,她用板凳当腿走出了一条特殊的人生路,她就是“板凳妈妈”许月华。  相似文献   

7.
“良心品质”的宣传噱头.让吉野家的牛肉饭成为许多市民青睐的快餐,但记者“卧底”的所见所闻,却让其庐山真面目大白天下。透过“先上岗再办健康证”、“洗碗四步化作两步”、“托盘一周洗一次”等诸多卫生隐患.人们不禁要问:吉野家的“不洁”缘何是由记者的卧底发现而不是监管部门的履职所为?监管缺失的“良心品质”靠得住吗?  相似文献   

8.
贺龙发妻王琳在成都在成都针织一厂老生活区,有一间卖盐巴、酱油的小铺子。这间小铺子的主人,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太太。她叫王琳,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王奶奶”。人从都认识“王奶奶”,却很少有人知道她就是共和国鼎鼎有名的元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贺龙同志的结发...  相似文献   

9.
蒋平 《当代党员》2007,(2):21-21
一个年过半百的人,还有可能迎来事业、爱情的辉煌吗? 她出生在德国.自小喜欢演员这个职业。20岁那年,天生丽质加上杰出的演技,她被当时的纳粹头目“钦点”成战争专用宣传工具。德国战败后,她也被判入狱4年。刑满释放后,她想重回自己喜爱和熟悉的演艺圈.却没人敢启用她,甚至,没人敢娶她。  相似文献   

10.
第一位获得我军军衔的外国女性是法国人王安娜“安娜利泽”,她是一位哲学博士,从1931年起便积极参加反法西斯斗争.1935年,她和一位在德国  相似文献   

11.
有位朋友闲聊说.现在干部任用上存在一种“洗碗效应”。好比大家一起吃饭.有的人吃完一抹嘴就走了。有的人总等着洗碗。长期洗碗的人.打破碗的几率势必高些,就会经常受到斥责,不洗碗的人反倒没有错误。平时干工作,干得多的人可能出错.还得罪人,提拔、投票什么的就没你。所以长期下来,人们就觉得做得多还不如做得少或干脆不做。  相似文献   

12.
叶大妈这辈子命真苦。中年丧子,老年丧夫。人生的两大不幸都让她摊上了。无儿无女但她仍然有个温馨的家。在这个家里有“女儿”、“女婿”、“外孙女”。她在这个家里幸福地生活着…… 叶大妈真名叫叶翠兰。九团基建公司的一名孤寡老人。 叶大妈和丈夫李毅,70多岁了。行动不方便。虽然有自来水,可那水咸无法饮用,做饭用的水要到800米远的地方去挑。老俩口却挑不动。每次挑水都用两个水壶去提。邻居蒋朝华见老  相似文献   

13.
感悟     
同是一条溪中的水,可是有的人用金杯盛它,有的人却用泥制的土杯子喝它。那些既无金杯又无土杯的人就只好用手捧水喝了。水,本来是没有任何差别的。差别就在于盛水的器皿。君王与乞丐的差别就在“器皿”上面。只有那些最渴的人才最了解水的甜美。  相似文献   

14.
说男道女     
《党课》2006,(10):11-12
贾宝玉先生有一句名言,曰:“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这话,宝哥哥还真没说错。其实,“男人是泥、女人是水”的观点古已有之,故贾宝玉也算是言之有据。传说当初女娲造人,方法就是用一根藤条击打水面,溅起的泥水落在地上,就成了人;但泥和水不可能一体化,人便有了男女之别。女娲本是女儿身,根据“爱美是女人的天性”之定律判断,你说她能让那肮脏的“泥”做她的同性化身吗?  相似文献   

15.
将就和讲究     
正1935年,杨绛和丈夫钱钟书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求学。当时,手头的拮据让一向节俭的杨绛更加精打细算起来,钱虽少,但她宽打窄用,从未向钱钟书闹过饥荒。他们在房东家住,吃的由房东提供,杨绛从未有过挑剔。而在穿着上,她更是将就,常常只有两套衣服替换着穿,却总是干净爽利。空闲  相似文献   

16.
秦九凤 《党史纵横》2001,(2):封三
在淮安周恩来纪念馆仿建的西花厅里,陈列着一盏锈迹斑斑的马灯。旁边的标签上注有“长征路上用过的马灯”几个字,不由让人顿生敬意。   这是一盏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产品。上边“德国造”三个汉字还能清楚地辩认出来。“德国造”不使用德文,似乎让人怀疑它的真伪。据此,有关专家介绍说,二十年代,许多国家在上海占有租界,他们从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向我国渗透,马灯生产于德国,在上海的租界,销售对象是中国的消费者,所以就在马灯上锻压了“德国造”三个字,这正是那个时代的历史烙印。   马灯是一件普通的日用品,…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2,(12):23-23
对一些汽车车主而言,挑选轮胎或许是一项令人纠结的抉择。考虑刹车性能还是考虑油耗、应该如何在长途旅行中应对天气变化都是困扰车主的难题。不过,德国研究人员正在研发一款“智能”轮胎,有望消除车主的烦恼。德国莱比锡应用科学大学学者德特勒夫·里默尔及其研究团队将在今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推出这款轮胎。  相似文献   

18.
自来水的水龙头跑冒滴漏,是人们早已司空见惯的一种浪费现象。曾几何时,大家爱护公共财物的思想意识和责任心都比较强,无论是哪儿的水龙头出现了跑冒滴漏,一旦被人看见,总会有人及时进行处理。或者顺手拧紧水龙头,或者打个报修电话。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爱管这种“闲事”的人越来越少,而人为的“滴漏”现象却日见其多。颇有一些人家偷偷地让水龙头慢慢地滴水,用塑料桶、洗脸盆等夜以继日地接着,以便家里洗菜做饭、刷锅洗碗、洗衣服、冲厕所的时候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一见面,我就知道我找对人了。”一名行贿者如此形容第一次见到何清帆的场景:她话不多,一身名牌打扮,无意中说出来认识的领导名字“如雷贯耳”,再细问,就笑而不答。何清帆是四川人,自称“从农村出来的,也没有什么学历”。但在云南,何清帆却成了某高级干部的干女儿和省级干部的女儿,日常出现在“重要场所”,“在北京有关系”。  相似文献   

20.
她,成年累月奋战在牙轮钻机旁,两手粗茧,一身油污,她,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工,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不善于言词,却用智慧的汗水写下了为国争光的篇章,她,不喜欢打扮,却以满腔热忱,关心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她心灵深处铭刻着一句话:“我随时都想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她,就是全国劳动模范、衡阳有色冶金机械总厂女钳工班长王玉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