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辜制度是指在保护人身伤害案件中的受害人、追究加害人的法律责任,进而整合社会关系的一种法律制度。由于保辜制度中的因果关系理论与现代理念存在冲突且没有在现代性法体系中得到解决,保辜制度被以现代刑法理念为基础的刑法典否弃。保辜制度的消亡虽然符合社会与法律的发展趋势,但其本身蕴含的"被害救助"功能亦被不合理抛弃,且现行法律制度不能很好地涵盖、替代保辜制度所具有的"被害救助"功能。因此,如果要在构建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中成功地迁移保辜制度的"被害救助"功能,就必须对保辜制度中的因果关系困境进行突破,以及在现代刑事法律体系中构建承接制度。  相似文献   

2.
保辜制度是我国古代刑法中的一项创举,是旨在保护人身伤害案件中的受害人、追究加害人的法律责任,进而整合社会关系的一种法律制度.由于保辜制度中的因果关系理论与现代理念存在冲突,且没有在现代性法体系中得到解决,保辜制度被以现代刑法理念为基础的刑法典否弃.保辜制度的消亡虽然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但其本身蕴含的“被害救助”功能亦被不合理抛弃.通过分析制约现代迁移保辜制度的因果关系因素所在,尝试着在现代刑法理论基础上,重构保辜制度中的因果关系构造.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入世的要求,作为国家一项基本法律的刑法,也必须要从基本的价值理念到具体的制度,作一个全面的调整与变革。具体地说,在价值取向上,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应成为刑法的优先选择价值。在刑事政策上,正确处理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关系,科学划定犯罪圈;更新刑事处罚理念;以行刑社会化为指导,重构行刑模式。此外,在犯罪主体、犯罪类型及刑法条文结构等方面也要作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随着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的正式实施,刑法伦理性价值在刑法中得到了凸显和回应,例如死刑犯罪的减少和老年人犯罪处罚的减轻或免除。通过韩国刑法通奸罪存废之争的权衡,梳理该犯罪在基本人权、国家权力、社会秩序等方面的冲突和焦点,分析其中蕴含的刑法伦理性价值的历史和法律因素,并探讨该价值在我国的共识、借鉴和传承。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重婚属于自诉案件中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既可以由被害人等告诉权主体提起自诉,也可由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责主动介入从而启动公诉程序。立法显然的隐含立场是以自诉为主,公诉为辅。这种诉权模式可以较好地避免刑法的负面效应,节约刑罚资源,同时又能有效解决纠纷而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符合刑法的谦抑性要求。将重婚罪直接纳入公诉范围并不能解决该类案件取证难的问题。为有效消解重婚犯罪追究中的不利因素,应当在完善重婚罪实体法规定的基础上,降低自诉标准,实行律师强制代理制度,将刑事和解与调解机制延伸到重婚公诉案件中,并引入暂缓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6.
论自诉案件与公诉案件的牵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诉讼实务中,自诉案件与公诉案件会发生牵连,现行刑事诉讼法中的自诉制度与公诉制度都不能解决自诉案件与公诉案件发生牵连时的法律适用。自诉案件与公诉案件发生牵连具有必然性,不同的审理模式对案件的最后处理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对具有牵连关系的自诉案件与公诉案件是合并审理还是分立审理,不能一概而论,而是应当依据一个判断标准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法典对单位犯罪适用自首制度没有作出特别规定,导致实践中不同法院、不同法官基于自身对法律的理解而对同一案件作出了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判决,在对犯罪单位合法权益的保护上出现了差异。从刑法理论、法律制度和社会现实需要等方面进行考察,确立单位犯罪自首制度,既符合现行法律的规定和内在精神。也是现代法治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保辜是中国古代刑法中一项重要的保护受害人的制度,本文对保辜制度从概念、历代规定、产生原因以及其积极意义进行介绍与论述。  相似文献   

9.
随着狗患日益严重,狗咬人案件非罪化的正当性渐受质疑。狗咬人案件的刑事责任问题既符合刑法的谦抑性,也契合刑法期待可能性理论,其在本质上考验着刑法的社会保护和人权保障机能。狗咬人案件的刑事责任并非司法"非人性化",反而具备刑事制裁的正当性。英美国家对待狗咬人问题的法律实践对我国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诉制度的设立有利于对刑事案件进行程序分流,及时保障被害人权益以及提高诉讼效率。但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在自诉案件的设计上存在诸多缺陷,导致自诉制度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设立人民检察院对自诉案件的介入与协助制度,有利于增强被害人对犯罪的追诉能力,有利于全面维护被害人、国家与社会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