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昆明市20名有乡镇党政正职任职经历的干部日前正式履职副处级。对这批干部选拔的资格条件,昆明市明确规定要有“任乡镇(街道)党政正职3周年经历”。据统计,共有174名干部提交了报名表,161人进人选拔范围。随后,昆明市在14个县(市)区分别召开民主推荐会,推荐结果经考察组综合分析,产生了53名考察对象。  相似文献   

2.
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潮流中,各级干部应带头学习,带头实践,努力成为一名学习型干部。 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终身学习,是指人的一生都要学习,从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到老年,学习伴随人的整个生命历程。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关键要转变观念:一是从学习时空上,由人生的“学校学习阶段”转为“终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转变机关干部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千群关系,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哈尔滨市阿城区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千名干部下基层,服务三农奔小康”活动。首批来自区直部门的127名驻村干部和211名镇(街)驻村(包村)干部已全部实现对接,开展帮扶工作。  相似文献   

4.
自1996年来,海口市共提拔 处级领导干部134名,其中 通过公开选拔上岗的就有102名,提拔任用科级干部337名,其中330名是通过竞争上岗的。干部任用这一传统上的“秘密工作”,在海口正逐步成为一项“阳光工程”。 公选平息对干部 任用工作的不满 海南省委副书记、海口市委书记蔡长松在多次会议上强调:要解  相似文献   

5.
给五千余名乡镇招聘干部以公务员身份,还清历史欠账,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甘肃省有五千多名乡镇干部在农 村基层工作了20多年,有的临近告 老返乡却不得不面对“卷铺盖走人” 的尴尬境地。这些年来,这些干部提 拔难、交流难、进城难,严重影响到 基层正常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而造 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他们的“聘用” 身份。今年年中,甘肃省委在大量调 研的基础上着手探索解决这一问题, 到9月底全省5586名招聘干部全部 “脱胎换骨”过渡为国家公务员,这在 甘肃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6.
常听人们这样说,“技术干部象南瓜,越老越甜;政工干部象丝瓜,越老越空”。我的体会是,“政工干部也象南瓜”。如果“越老越空”,怎么会有政工职称?政工干部只要注意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就会象技术干部那样越老越甜。  相似文献   

7.
话说名与实     
中国人重名。买东西要买名牌,读书要读名著,听戏要听名角,旅游要到名山大川,到了各地要吃名小吃,开会要请名人,凡此种种。以至重名到了因名废实的程度,而且还被推崇着、追捧着。比如,剪彩必请名人,仿佛能剪出好运,饭店要请名人题匾,似乎可题出财源。再比如,函授班能请到二三流名人、亚名人、准名人授课,一定要在名前加上“著名”二字,以示其名如雷贯耳。于是,《名人》、《名人传记》之类的图书、报刊便大行其道,云涌而出。“名”,最初的含义,本是实至名归。名声噪起,要靠真功夫,这叫“名副其实”。然而,名扬出去了,久而久之,名、实未必都相…  相似文献   

8.
“西部人才开发工程”日前在京启动。项目从今年起连续实施5年,累计投入2600万元,为西部地区培训各级管理干部5000名。项目首先在新疆组织实施,计划开设两期地厅级干部培训班、4期县处级干部培训班和5期乡镇主要干部培训班。第一期新疆自治区地厅级干部专题培训班为期10天,培训主题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相似文献   

9.
某省一名机关干部就扶持农村专业户、重点户问题请示经营管理工作的负责人。负责人嘱咐说: “对“两户”要少讲扶持,多讲按计划办事。 “我们不能让少数人喝鸡汤,多  相似文献   

10.
今年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把提高干部理论素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了出来。张全景同志指出:领导干部述职时要“述学”,评议干部时要“评学”,考核干部时要“考学”,这充分体现了中央组织部对抓好干部理论学习的高度重视。对领导干部进行“述学”、“评学”、“考学”,确实是增强干部学习理论积极性,提高干部政治理论素质的重要措施,也对我们组织部门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目前,各地还没有成型的经验,这里仅就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供大家商榷。 对干部进行“述学”、“评学”、“考学”活动,我们认为至少要做好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11.
新华社有消息说:近5年,全国共有9743名处 级干部和366名厅局级干部因不称职、不胜 任现职被调“下”。 过去很长时期,对干部基本上是一“包”二“保”:到了某一级别,就等于进了保险箱。有人这样形容,只要政治上不犯错误,经济上不装错兜,生活上不上错床,差不多就能“把当官进行到底”了。结果,吃财政饭的人越来越多,老百姓不堪重负。现在,“不犯错误不调整,不到年龄不下岗”的传统终于被打破,干部不再“只进不出”,确实是个好现象。 不过,与干部的“进口”相比,其“出口”未免过小了。以长沙市为例,两年“下”了6…  相似文献   

12.
好名     
好名曹金兴宋代李,“苏门六君子”中的小阿弟。他在《师友谈纪》一书中说,自己少时急进好名,曾三次献书公车。捷径没走成,但好名急进之心不改,“复多游巨公之门。”年长他一辈的苏东坡直言相告:“如子之才,自当不没,要当循分,不可躁求。王公之门,何必时曳裾也...  相似文献   

13.
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广大女性干部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赢得群众的拥护,获得社会的认可,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从四个方面致力于自我改造,自我完善,努力将自己造就成一名优秀女干部。一、要立志自强,在竞争中改造自我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尤其是文化传统、社会偏见和家庭困扰对妇女产生的深远影响,给女性干部的心灵投下了重重阴影,导致自我认识的失误,极大地阻碍了女性干部全部潜能的发挥。因此,在竞争加剧、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妇女干部要真正获得心灵上的解放,赢得社会的认可,就必须立志走…  相似文献   

14.
实行干部试用制度是坚持实践检验观点的具体体现。实践检验的观点是邓小平同志干部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十五大所阐述的党的组织建设的基本点。一名干部是否具备真才实学,能否胜任本职工作,实践是最权威的佐证,也是最严格的“考官”。实行干部试用制度,就是要让干部在实践中经受组织上的检验,它一方面为被试用干部提供了一个插旗亮相的主阵地和施展才华的主窗口,另一方面也在实践中使每一名干部现出了“真身”,露出了“峥嵘”,是好是坏一目了然,从而为试用期满后的正式启用提供科学真实的依据,把住了干部入口关。这种改“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的用人措施,能够从根本上克服用人上的主观随意性,对消除用人腐败,保证干部质量,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万事万物皆有其名,《管子·心术》云:“物固有形,形固有名。”名与实是一对矛盾范畴。“名”是对“实”的反映,“名者,实之宾也”,凡名必须副实,才是确切的名,否则即无意义。所以人们总是要“循名责实”,以正名分。在现实生活中,名与实的矛盾是大量存在的,诸如有名无实,名存实亡,名过其实,图虚名受实害等等。毛泽东、陈毅等  相似文献   

16.
每个党员干部都明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理,但在具体做法上却大相径庭。有些地方的干部,一提到办实事,就想盖高楼、铺大路,喜欢办一些面子上的事,争个好“名声”。至于偏僻地段的下水道是否淤塞。边远地区群众的行路难、过河难、吃水难等一些不大引人注目的事,则过问得很少。他们往往不大考虑群众的情绪和需要,而是关注如何显示自己的“实绩”,如何投领导所“好”,以求得自己更快的“进步”。正是在这种不正确意识的驱使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他们那里变了味,“为民”往往成了“劳民”、“伤民”,以至群众埋怨道:干部…  相似文献   

17.
<正>还是我刚刚提升为干部的时候,父亲给我寄来一封信,信中附着一张照片。他说,“你已经是一名党的干部了。记住,共产党的干部要靠自己的行动带领群众,寄去的照片是告诉你,这是党对每一名干部的要求。咱们家里的人必须先做好”。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继两年前选派上千名干部人才援助省内藏区后,今年省委组织部将继续从内地16个市、省级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选派1000名以上藏区急需紧缺干部人才援藏,特别注意选派社会管理、教育、卫生等干部人才到藏区工作。同时,建立干部人才派出地在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对口帮扶受援地的长效机制,推进干部互训、项目合作、支教助学和党建共建;注重加大对受援地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的短期轮流选派、培训培养等支持力度,不断拓展援藏工作空间。两年来,广大援藏干部人才积极参与到当地“十二五”规划制订、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中,助推藏区发展;排查化解各种矛盾纠纷1.6万多起,帮助农牧民解决实际问题9500多个,有力促进了藏区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就党员和干部的人生观教育和做人问题曾多次强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于每个干部和党员来说,都是首要的问题”,“我们的干部党员,一定要把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弄清楚”,“领导干部要堂堂正正做人”,“一定要解决好世界...  相似文献   

20.
某地有位科级干部,刚刚办完退休手续,就有经济问题暴露出来。有人议论他:“不清不白退休,实实惠惠回家。”也有人说他头上没乌纱,马马虎虎算了吧,别叫他背包袱。可主管机关领导一针见血地指出:头上没乌纱,有问题也要搞清楚。人走要留清帐,不要留浑帐。 另有一地,一名干部才免职休息不久,就有群众举报其有严重的经济问题。有关部门正准备调查,一位领导出面阻止说:“人都免职了。事过境迁,就不要再查了吧!”结果,调查搁浅。 相形之下,第一种做法显得可贵。 时下,少数即将退居二、三线的干部在离任前经不住环境的考验,手长、嘴馋、心黑,办事不讲原则;倚老卖老,以领导自居,到这单位要一点,到那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