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制博览》2010,(15):4-5
《三国演义》把周瑜描写成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的典型,他对才智超过自己的诸葛亮,千方百计加以谋害,结果反中了诸葛亮的谋算,临死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小说对瑜、亮二人在赤壁之战前后一连串的斗智、斗法写得丝丝人扣,极为生动,并把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智绝”的地位表现到极致。  相似文献   

2.
望山 《法制博览》2009,(6):69-69
诸葛亮的儿子大学毕业后不想做公务员,一心想开公司当企业家。诸葛亮从小溺爱宝贝儿子,凡事都顺从儿子的要求,这次也不例外。凭着自己的地位和影响,诸葛亮向刘备申请了一个“大汉诸葛弓箭制造公司”,自己当董事长,儿子当总经理,请刘备坐享红利。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里,特别是写六出祁山时的诸葛亮,人们最熟悉的,恐怕就是他素衣纶巾,手摇羽扇,端坐四轮车上,飘然而出的形象。羽扇纶巾后来成了戏曲舞台上诸葛亮特有的穿戴。  相似文献   

4.
程万军 《法制博览》2011,(13):71-71
诸葛亮用人,基本上沿袭的是汉朝“举孝廉”遗风,注重表现出来的“德行”。而好德胜于好才,必有虚伪无能之徒表演的舞台。奉行德治的诸葛亮,在用人方面极为苛刻。“水至清则;毛鱼、人至察则无徒”是史学界对他的普遍指责。诸葛亮要求众将群臣“又红又专”,如果“专”而“不红”,他宁可不要;而倘若“红”而“不专”。他却可以将就使用。“蜀汉无大将”时,有着“一颗红心”的廖化不也是作了先锋吗?自古君子真伪不可分,但真才与草包总该分得清。  相似文献   

5.
《法制博览》2010,(5):68-69
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个卓有建树的政治家,治理蜀国很有一套,但在军事上可圈可点处并不多,远非《三国演义》所渲染的那样用兵如神。鲁迅先生批《三国演义》“状诸葛之多智而似妖”的评语,可谓一针见血。毛泽东对诸葛亮的屯田、兵器革新、民族和戎等历史功绩是肯定的,但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基本持否定态度。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诸葛亮和庞统同是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顶尖谋士,并称为一“龙”一“凤”。大隐土司马徽曾夸赞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那么他俩的才志究竟有何差别呢?刘备一度龙凤兼得,为何还是没安天下呢?  相似文献   

7.
刘继昌 《法制博览》2009,(21):70-71
雄才大略的诸葛亮在三国的江湖中笑傲群英,能人他法眼的人才委实不多。然而,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奇才,诸葛亮对之非常看重,不仅费尽周折将其网罗之至刘备麾下,而且由衷地公开称赞说这个人比自己强:“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彻远矣”(见《三国志·蜀书·刘巴传》裴松之注)。  相似文献   

8.
赵学儒 《法制博览》2008,(15):44-45
历史上的帝王将相,明的,哪个不是三妻六妾;暗的,谁不是风流成性。然而,诸葛亮一生只娶了一个女人,而且一生忠贞于她。 诸葛亮一生智慧不凡,凡事谨慎,慎行稳重,战无不胜,远扬盛名,名传古今。而他毅然决然地娶了一个丑媳妇——黄硕。这个丑媳妇成为他在生活和事业发展上一个强有力的支柱,不但使他一生出师必捷,无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9.
来信照登     
张港 《法制博览》2008,(19):51-51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家喻户晓,然而,这只不过是《三国演义》中的一家之言,真的看历史,并不完全是那么回事儿。  相似文献   

10.
佚名 《法制博览》2010,(1):57-57
诸葛亮功高盖世,按理说应该有不少财产,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其家庭财产清单足以让贪官汗颜,让清官受鼓舞,让百姓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