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姓在百家姓中排位第二,可谓大姓。姓钱与金钱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有人姓钱不爱钱,有人姓钱偏爱钱,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原副区长钱增宏就是个爱钱的主儿。他钻进钱眼里不能自拔,利用职权大肆捞钱,演出了一幕幕捞钱闹剧,为官几十年,让人称道的政绩没有几件,可受贿捞钱的“成绩单”却是门门“优秀”。  相似文献   

2.
钱的忠告     
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庭”;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钱可以买到“美食”,但买不到“食欲”;钱可以买到“床铺”,但买不到“睡眠”;钱可以买到“美饰”,但买不到“美德”v钱可以买到“娱乐”,但买不到“愉快”;。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多11“智慧”;z钱可以买到“馅媚”,但买不到“尊敬”;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友谊”;钱可以买到“权势”,但买不到“威望”;钱可以买到“顺从”,但买不到“忠诚”;钱可以买到“肉体”,但买不到“灵魂”;钱可以买到“虚名”,但买不到“实学”;钱…  相似文献   

3.
很多人认为他们富不起来是因为自己挣的钱太少,如果他们能挣多一点钱,他们就能把这些钱节省下来,进行投资,从而实现钱生钱的良性循环。然而,这其实是一种有害无益的假设。这个理论存在的问题是,这些抱怨挣的太少的人在最近几次加薪前,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一辈子不关心钱,甚至可以说,他很讨厌钱,但这并不代表着他没被钱烦恼过。在他的一生中,曾多次向人“借”过钱。本文就讲述了毛泽东几次鲜为人知的“借钱”故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黄明哲 《党课》2012,(23):113-115
钱是人生的财富,然而人生的财富不只是钱一种,所以穷人也不只是一种:有的穷得没有钱,有的穷得只剩下钱。对于幸福而言,财富不是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6.
人太爱钱了就不值钱王德强有人说钱是个好东西,也有人说钱是祸根,这两种说法都不免偏颇,问题在于如何正确看待和对待钱。自从用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的货币的出现,钱(货币)便成为人们生活之必需物。因之,谁要说自已不爱钱未免言过其实,说自已不需要钱更不现...  相似文献   

7.
雨蒙 《世纪风采》2006,(2):44-46
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从没听说过靠钱吃钱的。然而,这样的怪事偏偏在南京造币厂发生了。被称为“造币专家”的该厂原副厂长俞伍权,财迷心窍,造钱贪钱,虽然无法拿走厂里生产出来的钱,但却利用手中的权力收受贿赂。造币专家成了捞币高手,结果把自己捞进了监狱。  相似文献   

8.
喜宴的江湖     
青丝 《廉政瞭望》2013,(21):71-71
粱实秋曾在文章里说了一个故事:湖南某地办喜宴,受邀的亲友都不送实物,只送现银,从一钱到七钱不等,根据各自的经济能力、亲疏远近而定。不同礼金的客人虽然同席吃喝,待遇却是不一样的:送一钱者只能吃一道菜,送三钱者可吃三道菜,送五钱者可终席,送七钱者主人会额外加菜。上菜时,旁边会有人敲锣,高声提醒:一钱之客请退……N钱之客请退  相似文献   

9.
朱勤 《党建文汇》2014,(10):11-11
“儿子和女儿在给老年人钱上没有显著差异,儿子给老年人钱的比例为40.7%,女儿为39.9%。”“和老年人居住越近或者越远的子女,给老年人钱的比例越高。住在同一城市不同区的了女给老人钱的比例比较低。”  相似文献   

10.
开心一刻     
阳光 《先锋队》2014,(7):53-53
小强的叔叔来看他,临走时掏出100元:“这钱你留着零花,钱要放好,丢了可就白送人了。”小强激动地说:“我懂,傻瓜才会把钱白送人呢。”  相似文献   

11.
请读《钱本草》钱光培都说君子不言钱。其实,也不尽然。前不久友人送来墨宝一幅,书录了唐代名臣张说的《钱本草》全文。可以说满纸都在言钱。而且言得那样巧妙,那样精辟,读后令人拍案叫绝。张说老先生的这篇奇文是仿《神农本草经》的语调写成的。完全把钱当作了一种药...  相似文献   

12.
培岳  华源 《廉政瞭望》2009,(4):30-31
孝敬父母需要钱,资助兄长小孩上学需要钱,自己婚后工资都被岳母控制。于是,他选择了铤而走险。  相似文献   

13.
郭庆晨 《党课》2010,(11):125-126
近年来,差不多每天都能从媒体上读到有关贪官的报道。贪官的贪腐“事迹”读得多了,就会发现贪官们有三大共同的爱好:藏钱、高档消费、搞女人。 先说藏钱。贪官没有不收礼的。这个“礼”,实际上就是各式各样的钱。贪的都是些不义之财,这种钱是不能公开的,更不能放在明面上招摇。  相似文献   

14.
李国银 《共产党人》2009,(24):35-36
兴庆区确立了资金倾斜教育的理财原则,实行刚性投入,突出“三先”原则:吃饭的钱优先保教师工资,建设的钱优先保学校校园改造,补助的钱优先保生均公用经费和贫困孩子救助。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人》2008,(24):40-41
现在的贪官捞起钱来,动不动就是百万、千万甚至上亿,的确是让人震惊。而事后,贪官们也在绞尽脑汁想着如何把钱藏好——这藏钱的活很是辛苦。但是,无论贪官们如何藏钱,最终也只能是给自己掘了坟墓。  相似文献   

16.
讽刺与幽默     
谁的钱 有位好心人,每逢圣诞节总会给附近一个流浪汉一小笔钱,让他过节。这样大概持续了近十年。又一个圣诞节,好心人把钱交给流浪汉时,面露歉意地说道:“今年因为亲戚中有好几件婚嫁大争,所以只能给得少一点丁。”  相似文献   

17.
完美旅伴     
皓月 《廉政瞭望》2012,(1):73-73
我几乎总是独自旅行。按理说,这不是个好主意:别的且不说,光说花费一项,一个人旅行就不是聪明人的办法:一个房间一个人住那么多钱,两个人住也那么多钱;一辆车一个人坐那么多钱,两个人坐也那么多钱……还不谈那份寂寞:等你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总要身边有个人理会得你的“登临意”,才不辜负良辰美景。  相似文献   

18.
《天津支部生活》2013,(11):48-49
瑞典人不爱财物爱自然。是普遍的社会感情。瑞典清廉指数居全球之首,国民不爱财、官员不受贿的民风之所以能够形成,应当归功于以下五个原因。其一,完备的社会福利和保险制度,使人民心中不慌不怕。上学不要钱,养老不要钱,看病基本不要钱,  相似文献   

19.
世声     
《党课》2010,(11):124-124
中国经济就像一个一身肌肉和力气的青少年,给人扛大包来钱最快;读书不仅挣不到钱,还会倒贴钱进去。如果你是位负责任的父母,有个16岁的壮实儿子,你是让他扛大包呢,还是让他读书呢?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一辈子不关心钱,嘴里很少说钱的事,口袋里一般不装钱,平时也不亲手花钱。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他没被钱烦恼过。在他的一生中,还曾多次向人“借”过钱。 借钱为帮助赴法勤工俭学的留学生 1918年6月,毛泽东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毕业之后,毛泽东接到原湖南一师教员、后为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的恩师杨昌济的来信,信中谈到赴法国勤工俭学运动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