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形成、制定以后,要把它们化为生动的社会实践,关键环节就在落实。如果只说不做,再好的价值体系,也不过是空中楼阁,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都将大打折扣。毛泽东同志曾精辟地概括出一句名言: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里所说的“决定因素”,不是指各级领导干部层层把政治路线再重述一遍,  相似文献   

2.
道德被马克思称之为"实践精神",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如果道德不能进入人的实践领域,化为人的具体实践,它的价值和意义就无从谈起.基于道德的这个属性,如果德育不能实现"知"与"行"的互动,仅仅是停留在让受教育者知德的水平上,那么毋庸置疑,德育的最终产品将会是一群有道德知识而无实际道德品质的人,德育的价值和意义也将无从谈起.德育贵在知行统一,只有将道德贯彻到人们的具体实践活动中去,德育的价值才能够充分实现.然而,当前道德生活中存在的种种知行脱节的现象,却不得不让我们对德育中的几个问题予以新的审视.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批判了唯心主义的错误,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建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的基础上,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知"、"行"这对哲学范畴作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化、民族化、大众化的界定。一、关于认识毛泽东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认为知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感性认识作为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的产物,是观察者与现象相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高二学生,曾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对党有着很深的感情。再有四个月,年满18周岁的我就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了。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他们挺支持我的,并告诉我共产党员不是一般的人,说我距离入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听后很纳闷,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合格的党员呢?  相似文献   

5.
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才不胜今人,不足以为才;学不胜古人,不足以为学。《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  相似文献   

6.
"知"与"行"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知行之辩"亦是哲学史上唯物论与唯心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认识论领域长期论争的一个焦点.毛泽东在批判总结中国传统哲学关于知行问题的各种观点及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引入其认识论,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在实践的基础上,科学地解决了知行关系这一传统哲学认识论的重大难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  相似文献   

7.
高环 《奋斗》2010,(5):15-17
<正>今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这是中央出台的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党内法规。当前,贯彻落实《廉政准则》是全党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结合自身学习和实践谈几点体会。一、学习贯彻《廉政准则》贵在清晰一个标准,重在熟稔于心"知是行之初"。执行准则必先熟知准则。《廉政准则》是廉洁从政行为的基本规范,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提供了明确的自律标准。保证党员领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从青少年时代起就酷爱读书,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天,一生读过数万册的书刊。毛泽东逝世以后,我们将他生前读过的书和他老人家住地的存书进行了登记和统计,合计书刊有近10万册。这还没有把在革命战争年代遗失了的藏书计算在内。纵观毛泽东一生的读书生活,我们有以下两  相似文献   

9.
宋代黄庭坚有句名言:“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心胸,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则语言无味。” 此话用来评价毛泽东的读书精神,最为恰当不过。  相似文献   

10.
肖健 《党建》2010,(7):53-53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这是毛泽东的至理名言。他酷爱读书、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读书链"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可谓是终身学习、酷爱读书的典范。在创建学习型社会,号召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今天,认识和了解他一生的读书情况,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从青少年时代起就酷爱读书,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天,一生读过数万册的书刊。毛泽东逝世以后,我们将他生前读过的书和他老人家住地的存书进行了登记和统计,合计书刊有近10万册。这还没有把在革命战争年代遗失了的藏书计算在内。纵观毛泽东一生的读书生活,我们有以下两点启示。  相似文献   

13.
龙剑宇  唐利 《湘潮》2012,(3):10-13
毛泽东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他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同时也是笃志好学、博览群书的一生。毛泽东的读书情缘,从他的藏书及相关文物中,可见一斑。藏书毛泽东的藏书于1989年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由中央档案馆收藏,共达9.2万余册,其中包括800种2万多本期刊,大致相当于一个中型图书馆的收藏,毛泽东自幼喜欢读书。少年时代,除了课本,  相似文献   

14.
正一、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观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观,《传习录》的许多篇什都反复提及并做了充分论述。在《黄直录》中,"问‘知行合一’。先生曰:‘此须识我立言宗旨。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件,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过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  相似文献   

15.
(一)在知、行范畴上,孙中山超过了封建社会哲学家的眼界但仍明显表现出民族资产阶级局限性,毛泽东在清算中国历史上包括孙中山在内的关于知行范畴遗产过程中完成了孙中山不能完成的使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改造了知行范畴,把它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陈湘 《新湘评论》2008,(4):24-24
毛泽东之所以成为一位历史的伟人,日寸代的巨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爱读书。特别是在青少年时代,阅读使他长见识,明事理,是他成长、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陈晋 《新湘评论》2009,(4):59-61
对一些影响乃至决定过历史进程的人.人们对他总是有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有许多线头。开始,人们或许更注意他在政治、经济或军事方面的一些决断和选择。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多多少少发现.真正的伟人.对历史的影响决非一时一代。他的精神能量几乎可以说是超越时空的。他的文化价值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8.
《当代贵州》2005,(18):50
“学而不思则罔”。毛泽东一贯强调”心之官则思”。他读书,既多读、勤读、熟读,也苦思、深思、精思,从不人云亦云,而是提倡独立思考。在学生时期,毛泽东读书就表现出独立思考,不盲从的好习惯。他常对同学们讲:我们读书、看书、上课、听讲演,都要开动脑筋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论古人的话、洋人的话、老师的话、名流学者的话,我们都必须反复思考。对的才能接受,错的就应该抛弃。我们不应该一味盲目迷信古人,崇拜洋人。当然,也不应该把他们全盘否定。他在读《韩昌  相似文献   

19.
《奋斗》2016,(1)
正毛泽东终身酷爱读书,孜孜不倦的读书生活伴随着他的一生,也和他的革命生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一生终究读过多少书?据不完全统计,毛泽东生前读过的存放在中南海住所的书籍近10万册,包括革命导师经典著作和哲学、历史、文学、自然科学等图书。综观毛泽东70多年的读书生活和实践,我们不能不感慨,无论读书的勤奋和刻苦、读书的深度和广度、读书的习惯与方法,毛泽东都独树一帜,有其独特之点,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20.
正孟锦云,1948年生,湖北武汉人。12岁就考入了空政文工团,成为舞蹈演员。1963年4月,孟锦云还不满15岁,被选上中南海去"完成任务"——陪中央首长跳舞,由此毛泽东认识了他的"半个小同乡"。1968年因派性斗争,孟锦云被捕。1973年孟锦云出狱,被分配到武汉军队医院,从一个舞蹈演员,变成了病人的护理员。1975年5月24日,孟锦云这个毛泽东的"半个小同乡"又来到了毛泽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