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70年砥砺前行,70年春华秋实。毕节试验区干部群众在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在贵州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以深化改革破题,以锐意创新开路,大胆试验,努力探索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路子,破解了"越生越垦、越垦越穷、越穷越生"的恶性循环怪圈,破解了生态恶化、经济贫困的大难题,走上了科学发展之路,创造了人间奇迹。  相似文献   

2.
毕节地处乌蒙山腹地,位于川、滇、黔三省结合部,是乌江、珠江发源地,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环境脆弱,曾经一度陷入“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怪圈. 1988年6月,在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的倡导下,国务院批准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开启了治山治水、治穷治愚探索实践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3.
朱江 《当代贵州》2014,(33):32-33
正毕节地处乌蒙山区,千山叠翠,万木争荣。这片国土面积2.6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高原山地面积占了93%。1988年以前,因为人口增长失控,"越生越穷,越穷越生"、"越垦越荒,越荒越垦"的恶性循环,导致林草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现象突出。1988年,胡锦涛同志倡导建立的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成立以后,毕节把生态建  相似文献   

4.
原中共贵州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何仁仲:一个“人口愈生愈多,愈多愈穷,愈穷愈垦,愈垦愈穷,愈穷愈生”的恶性循坏所致贫困的严重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贵州人民。毕节地区是全省中这个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在胡锦涛同志担任贵州省委书记期间,为了取西北“三西地区”克服严重  相似文献   

5.
张再杰 《当代贵州》2022,(29):16-17
<正>从发展经验看,毕节的过去始终坚持开发扶贫与生态保护并重。从1988年以来,持续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成功走出了“越垦越穷”的生态恶化怪圈,实现了开发扶贫、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共促共进,人民生活从普遍贫困到基本小康、生态环境从不断恶化到明显改善的跨越,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了一条新路子。从发展定位看,毕节的未来仍坚持巩固脱贫成果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规划》赋予了毕节“绿色发展样板区”的战略定位,并将“推动绿色发展,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置于三大重点任务首位,坚持以绿色为基调,坚持以民生为底线,推动高质量发展闯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2009年4月14日,由中央统战部牵头的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座谈会和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工作研讨会在京召开。贾庆林同志在会议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二十多年来,毕节试验区认真贯彻中央和贵州省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三大主题’,坚持开发与扶贫并举、生态恢复与建设并进、人口数量控制与质量提高并重,跳出了‘越生越垦—越垦越穷—越穷越生’的怪圈,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成就。"毕节试验区建立22年来,取得了怎样的重大成就,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在"4·14"会议过去一年的这个时候,本刊特邀毕节地委书记秦如培,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张吉勇对试验区的发展成就、经验、方向进行了梳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一、贵州是我国最大的喀斯特省,生态形势十分严峻。 贵州是我国碳酸盐岩分布面积最广、喀斯特强烈发育的省区。喀斯特面积达1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73%;有喀斯特分布的县市达83个,占全省总县市的95%;喀斯特成为贵州最重要的省情之一。由于喀斯特广布,山高坡陡,加上成土速度缓慢,形成了风土层瘠薄而不易存留的“先天性缺陷”,加上后天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人口增长过快、森林乱砍滥伐、土地不合理利用等,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更加恶化。据统计,全省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总面积的43.5%,石化面积已达1.33万平方公里,而且每年还在以933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中低产田土占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其中40%的耕地耕层不足15厘米。人口的贫困与生态环境的恶化互为因果,并形成“越穷越垦、越垦越  相似文献   

8.
在那种信奉“穷则革,富则修”的年代里,“富”很有点儿“声名狼藉”。为了显示自己的“阶级觉悟”与“路线水平”,人们对于富几乎是退避三舍,唯恐划不清“界线”。于是乎,“恐富症”颇为流行了一阵子。那场“史无前例”的“穷折腾”,给人们的烙印也实在太深了,“越穷越革命,越富越反动”简直成了“绝对真理”。于是,为了“防修反修”、“永不变色”,人们自然要嫉富如仇,安贫乐穷。因为富是剥削者的标志,劳动人民不是剥削者呀,所以劳动人民就不能富嘛——这三段论“高妙”而又“严密”!  相似文献   

9.
宁夏是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理环境恶劣,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较差,加之计划生育工作起步晚、基础差,人口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突出。为更好地解决越穷越生、越生越穷问题,宁夏创造性地  相似文献   

10.
徐树雄 《共产党人》2013,(16):36-37
首轮西部大开发10年来,宁夏固原市的生态建设成绩斐然,遏制了持续数百年的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初步形成了以生态建设和特色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经济结构,实施退耕还林草、封山禁牧,养殖规模扩大、林业硕果累累,尤其是昔日裸露残破的山塬再一次焕发出绿色的生机和活力。这是历史的重大机遇带给固原山川重生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昭示我们,宁南山区林草丰茂是富民兴市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以前我们古胜村是地地道道的一类贫困村,不但没有产业,石漠化还非常严重。"靠山吃山,向山要地",越穷越垦,越垦越荒。年轻人在外地娶个媳妇回来都留不住,很多适婚青年都成了光棍,常被戏称为"光头山、和尚村"。1985年我外出务工,慢慢有了一些积蓄,但每次回家看到乡亲们都还  相似文献   

12.
“唱高调”,在人们的心目中,它是个贬义词,大抵与“空喊”、“说大话”同义。人们记得,在那个“大跃进”的年代,什么“十五年赶超英国”啦,什么“吃饭不要钱”啦,“调”越唱越高,“唱”出了三年困难的恶果。人们也没有忘记,在十年浩劫中,林彪、“四人帮”炮制了一系列“左”得出奇的口号,什么“越穷越革命,越富越修”啦,什么“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修正主义的苗”啦,“调”也越唱越高,“唱”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与当代》2005,(11):62-62
陈一舟在11月7日的《法制晚报》上撰文指出:以往的观念中。超生多发生在农村,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和社会分层的日益细化.超生现象也在发生新的变化:一个“富人超生”群体业已出现。富人、名人之所以公然“超生”,是因为他们能够承担相应的“超生成本”。在现行计划生育制度下,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是对计划外生育的一种处罚,但对于富人来讲,钱并不是问题,他们并不在乎缴纳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的社会抚养费,想生就生。  相似文献   

14.
正念好"山字经",做足"特"文章。六盘水深刻把握"进与退""多与少""大与小"的辩证逻辑,用釜底抽薪之策突围"三农"困局。曾经,地处乌蒙腹地的六盘水,山连着山、石贴着石,农民世世代代在山林田土里"刨生活",却依然走不出"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发展怪圈。如今,山还是那片山,"成色"已然不一般——行走凉都,目之所及,猕猴桃硕果满枝,刺梨花开正艳,绿浪翻涌的茶园令人心旌摇动;人之所  相似文献   

15.
纳雍县是彝、苗、白等十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农业县,山高谷深,气候恶劣。由于耕地严重短缺、人口急剧膨胀,森林覆盖率大幅下降和植被的严重破坏,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1988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仅为1569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81元,人均粮食仅154公斤。1988年1月,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率领省委、省政府及有关方面的负责人下到毕节地区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于当年6月提出了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战略决策。1988年5月,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各民主党…  相似文献   

16.
贫困地区由于自然气候条件差,耕地资源缺乏,农田基本建设较薄弱,导致农业长期上不去;农业上不去,又导致贫困地区经济落后、人民贫穷。毕节地区就是这样的贫困地区。这个地区是一个典型的高寒岩溶山区,不仅自然条件差,而且生态恶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长期处于贫困状态。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以来,毕节地委、行署带领全区六百多万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条发展农业的路子,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贫困人口由300多万降至200万。这个变化使我们解放思想,立足区情,总结经验,增强信心,把贫困地区的农业搞上去,引起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毕节地区是一个农业大区,全区还有近百万农村人口没有解决温饱,农业的问题始终是区域发展的一个首要问题。要改变毕节地区农业生产落后、农业生态建设严重恶化的现状,必须把农业的发展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走农业综合开发的路子,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社会化服务进程,有效地把土地、农民、资金、技术、企业、市场等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切实从结构调整、主业选择、区域布局、发展规模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社会化服务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  相似文献   

18.
重要言论     
深化“三大主题”建设“三大基地” 6月8日至10日,受省委书记石宗源委托.省委副书记王富玉就毕节地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和中央统战部“4&#183;14”座谈会会议精神进行调研。他指出.毕节试验区要围绕深化“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建设好特色农业、旅游度假、能源资源高效工业“三大基地”.推动毕节试验区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黄祖祥 《当代贵州》2006,(17):36-37
近年来,毕节地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人口管理理念,本着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建立起经常性工作、依法行政、优质服务、利益导向和综合治理的良性发展轨道,开展帮助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生产条件改善、生活水平宽裕、生态环境优美、生育文明有序的“四生家园”创建活动,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相似文献   

20.
今年5月省委、省政府召开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推动大会以来,毕节地区按照“一轴四轮一基石”的总体要求和思路,大胆探索实践,全面推进发展型党组织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