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挪用社会保障基金的行为严重地侵害了社保基金的安全;《刑法修正案(六)》新增加的违法运用资金罪补充了国家关于处罚挪用社保基金行为的刑法规定。个人挪用社会保障基金的,应该根据行为人身份的不同分别认定为挪用公款罪、挪用资金罪;社保基金的征收、发放机构挪用失业保险基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的,直接责任人员负挪用特定款物罪的刑事责任;社保基金的征收、发放单位挪用其他的社会保障基金的,不宜认定为挪用特定款物罪;金融机构非法运用(包括挪用)社会保障基金的,应认定为违法运用资金罪。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挪用特定款物罪和挪用公款罪的法律特征、罪间界限等有关司法问题做了较为深入、细致的研讨,期望能够引起刑事司法实务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莫彩蓉  霍建平 《前沿》2004,(1):147-149
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对象是公款和特定公物 ,但行为人挪用非特定公物归个人使用 ,价值较大 ,情节严重 ,也应构成本罪 ;为了个人私利 ,挪用公款给单位使用 ,也可以构成本罪 ;实践中 ,还存在挪而未用 ,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等等问题 ,本文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刑法》第384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或者特定款物归个人使用的,构成挪用公款罪。对于挪用公款和特定款物之外的一般公物的行为,《刑法》却没有将其纳入其中。笔者认为,这是我国刑事立法中的疏漏。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马宏 《新东方》2006,(12):45-47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1]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挪用公款罪和贪污罪的罪名、罪状及量刑幅度分别作出了规定。同一切职务犯罪的罪名一样,挪用公款罪和贪污罪在犯罪主体、犯罪对象和利用职务上便利上是完全相同的。但是,两罪在犯罪手段、犯罪目的上就完全不同了。两罪都是直接故意犯罪,…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学者们关于挪用公款罪犯罪客体问题存在诸多争议,文章试对其中的主要观点作以评述,明确了公共财产所有权作为挪用公款罪犯罪客体的新的内涵,界定了公款、公物、有价证券三个犯罪对象的范围,以期进一步深化挪用公款罪犯罪客体的研究,为刑法理论工作者提供有借鉴份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根据竞合论之原理,危险作业罪与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爆炸物罪或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的竞合关系为交叉竞合,择一重处断适用后一罪名;危险作业罪与危险驾驶罪系交叉竞合,择一重处断适用危险作业罪;危险作业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危险物品肇事罪、组织他人违章冒险作业罪等事故类犯罪属于法条竞合之补充关系,按照全面评价原则,应当适用主要条款即以事故类犯罪处断;危险作业罪与非法采矿罪或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是想象竞合关系,应当择一重罪即适用后一罪名处断。  相似文献   

8.
新刑法对偷税犯罪做了既原则又具体的规定。但在办案实践中,应正确把握偷税与漏税、偷税与欠税、偷税与避税、偷税与挪用税款、偷税罪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偷税罪与诈骗罪、偷税罪与贪污罪的区别,同时要分清偷税罪的一罪与数罪的不同认定,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枉不纵,罪刑法定。  相似文献   

9.
郭英 《传承》2012,(8):92-93
单位私设"小金库"的现象非常多,挪用单位"小金库"的钱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行为不属于挪用公款罪,为避免私设"小金库"的行为,应采取教育和惩罚措施。  相似文献   

10.
挪用公款罪应以公款被挪移并实际使用为犯罪既遂;其共同犯罪应以行为人是否利用了自己的职务之便作为定罪量刑的标准;因挪用公款而索取或非法收受贿赂以及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构成其他犯罪的,在理论上属于牵连犯的范畴,对其应依照司法解释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  相似文献   

11.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认定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司法治理的核心环节。搜集2011—2021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裁判文书,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罪名分布与各罪名裁判文书数量进行梳理与统计,发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在此罪与彼罪、主观故意、主犯与从犯、一罪与数罪、既遂与未遂等方面存在诸多认定分歧。这主要源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为二元链条式结构,该组织形态与传统犯罪存在根本差异,对传统犯罪认定模式的犯罪构成要件造成挑战。鉴于此,将电信网络诈骗独立成罪是解决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认定分歧的首要制度改进路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法》并无交通肇事逃逸罪这一罪名,而是把逃逸行为作为交通肇事罪的一个加重情节。交通肇事逃逸犯罪,具有更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不同于交通肇事罪的另一种犯罪,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应在刑法上单列一罪名。该犯罪的产生有经济、意识、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破案率,加强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3.
刑法中的特定款物或为入罪要素,或为量刑要素,兼具形式上的特定性和实质上的保障性,其所发挥的保障性功能表现为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或生命健康与安全。贪污罪对特定款物采用概括式的规定,其范围最为广泛。社保基金、农村危房改造补贴、征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具有特定性和社会保障性的特征,当属贪污罪中的特定物款;优抚事业单位专项补助资金具有形式上的特定性,但不具有保障性,不属于特定款物。  相似文献   

14.
适用刑法的定罪功能主要表现在罪刑法定原则支配下解决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一罪与数罪问题。然而,现代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已经呈现出从静态发展为动态、从绝对转化为相对、从封闭走向开放发展的态势。具体表现在认定犯罪的思路和方法方面,摆脱了教条、僵化、孤立和冷漠刑事司法的束缚。在追求刑法原则性与能动性、谦抑性与公正性、法律性与社会性统一的理念支撑下着重探讨了适用刑法定罪的五种基本模式:即禁止法外入罪、允许法内出罪;禁止疑罪从有、坚持无罪推定;禁止法内疑罪从重、允许法内疑罪从轻;禁止此罪定彼罪、允许重罪入轻罪;禁止法内一罪从数罪、允许法内数罪从一罪。  相似文献   

15.
非法采矿现象的蔓延源于暴利,刑事打击不科学反而助长了非法采矿的势头。非法采矿的危害不仅仅是国有矿产权,还包括对矿业市场进入制度、公众健康与安全、生态环境权以及社区关系等方面的危害。非法采矿属于系列犯罪,必须对非法采矿进行综合惩治,并依罪数理论评价和处断,才能及时、准确地惩治犯罪。非法采矿罪是基本罪,由此导致共同犯一罪或数罪、牵连犯罪、想象竞合犯罪以及异质数罪等。对非法采矿的罪数处断,分别从一重罪处断后进行再处断,这就依靠罪与罪的平衡原理去体现罪刑相适应原则。非法采矿犯罪具有许多其他领域不存在的犯罪特色。  相似文献   

16.
挪用公款罪     
挪用公款罪是贪污贿赂罪的一种.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的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本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财产所有权和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犯罪对象是公共财产。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的行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指利用职务范围内的权力和地位所形成的有利条件,即利用主管、经手或保管公共财物的便利。主管公共财物指对公共财物有决定调拨、使用、收益或处分等支配职权。经手公共财物指对公共财物有发放、领取、使用或支出等经办职权。保管公共财物…  相似文献   

17.
"干部职工把辛辛苦苦积攒的血汗钱,放在他们最信得过的社保中心,指望的是退休后有个养老保障。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有这样一个社保局领导,竟然利用职务便利,伸出了贪婪之手,揽百姓的"养命钱"为己有。好在有人及时检举揭发,检察机关查处得力,才卡住了腐败分子继续坑害百姓的脖颈。2004年11月,这个利用职务之便,挪用数千万元"养命钱"的河南省平顶山市社保局原局长陈振方,被法院以受贿罪、贪污罪、挪用公款罪数罪并罚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该局原党组书记侯成显被以挪用公款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据悉,陈振方利用担任局长职务之便,收受他人贿赂103万余元,贪污公款84万余元,挪用社保基金2274万余元。该局原党组书记侯成显挪用社保基金1100余万元。  相似文献   

18.
一、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罪数概念及划分标准罪数,是指行为人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构成犯罪的单复。危害社会的行为,构成单一犯罪的,是一罪,构成两个以上复数罪的是数罪。同样,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罪数,是指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实施的职务犯罪的单复。通常,行为人之行为构成一个职务犯罪构成的是一罪,构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职务犯罪构成的是数罪。由于职务犯罪的本质特征是渎职性,即职务犯罪一般表现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犯罪活动,或是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而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所以笔者认为职务犯罪的数罪较一般普遍犯  相似文献   

19.
认定洗钱罪的若干问题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洗钱罪位列21世纪十大国际性犯罪之首。本文以司法实务为基点,结合我国刑法典适用中所存的疑窦,针对不同犯罪的特点,从洗钱罪的犯罪对象、洗钱罪与原生罪是否构成共同犯罪、罪与非罪、一罪与数罪等四个方面对如何认定洗钱罪的问题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经济交往活动的日益频繁,农村基层干部经济犯罪问题越来越多,其特点,一是犯罪金额巨大,有的甚至达到数十万元、二是连续作案多,犯罪周期长。如郑州市郊区有个村支书许某在1992年至1994年任职期间,先后接受5家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贿赌20余次,受贿15万余元。三是在犯罪类型上以贪污居多,受贿和挪用公款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贪污受贿者大多借城市扩建征地、土地出租或转让以及其它重大经济活动之机或侵吞公款,或收受贿赂。特别是发生在征地过程中的这类犯罪非常严重。四是犯罪主体多为村民小组长、村支书、村主任、会计或其它掌握一定权力者。五是作案手段一般都较简单直接,隐蔽性差,多采用收入不记帐、收多记少、虚报冒领、重复报销、报销不合理开支等手段侵吞款物,或将公款直接借出挪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