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良宏 《学理论》2012,(14):53-54,90
在一系列的"筹划"中,价值取向是根本的,此在进行"筹划"是带着此在的"前结构"的印记的,这种印记是具备了一定的文化意蕴,在某种程度上毋宁说是整个社会的文化积淀,因为此在自偶然降生于在世之时,便已被文化、历史、传统等各种因素包围着,相对于无限的历史而言,人作为有限性的存在,必定会受到历史与传统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不是此在占有历史,而是历史占有此在,并且是先行地占有了此在。就这点而言,主体的"前结构"必定会先行地占有了此在,进而影响主体的认知、价值取向和理想诉求。旨在对主体"理解前结构"的详细考察中去分析主体进行价值取向时动态走向和趋势,以此来对价值取向作认识论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周振林  姚军 《理论探讨》2007,(4):166-169
领导越轨是社会越轨的一种,在此是指领导成员(其中包括领导的个体、群体和组织)偏离和违背党纪国法、政策规定和道德规范的领导常规行为的"另类"行为。社会转型期领导越轨产生的根源,主要有如下方面:(1)领导价值取向错位。主要有:价值取向的的强化与弱化错位,精神价值与功利价值错位,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错位。(2)领导规范体系"失范"。传统价值评判体系受到挑战,社会价值评判走向多元,社会约束力减弱,必然造成领导规范"失范"。(3)领导监督乏力。法律规章制度还不健全,权力制衡机制薄弱,政府管理泛行政化取向,这些使得公民社会孱弱。(4)公共组织文化蜕变。不良文化传递的"流感效应"使得某些领导否定传统文化精髓,倡导(小)团体利益和个人主义。(5)领导伦理建设滞后。公共组织职业伦理建设的滞后、薄弱,使得部分领导者追求非理性勃发,需要加强领导职业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3.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存在着一些问题,精神生活日益物质化与功利化,理想生活日益淡化,部分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丢掉了中华文明的一些传统美德。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如何为人处事的道理,也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应该把传统文化中那些糟粕与精华并存的成分辩证地扬弃,并以时代发展的要求为内在依据批判地予以继承,用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关于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传统文化的科学内涵、历史作用、当代价值和发展方向,其深刻思考和独特观点构成了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其中,对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问题研判、文明发展道路的历史自觉、民族复兴的价值追求,表明了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形成的现实起点、历史逻辑和发展取向。新时期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深刻领会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实践要求,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重点地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互动,力戒"文化虚无主义"和"文化复古主义"的错误倾向,从而巩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王靖华 《学理论》2008,(4):51-53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许多问题,其中文化产品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关系问题、文化产品的雅俗之分问题、面向世界市场的文化输入与输出问题,分别体现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基本价值取向、文化产品的消费取向以及在文化市场竞争中的开放取向。这些取向关系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能否担负起推动社会进步的功能,能否满足文化消费者的需求,能否走出一条可持续的、良性发展的道路,从而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在科技和经济上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的文化却并非如此。正如我们所见,在全球文化以铺天盖地气势滚滚而来之时,同时也给大学生在第一时间带来了时尚潮流,拉近了与世界的距离,似乎世界就掌握在他们的拇指之间,大学生成为外来文化的"领潮人"和"风向标"。而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基本价值取向的影响力越来越小。根据我国长期的提倡基本文化政策又结合当代社会形势的特点,提出了"立"民族文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讨了传统与现代双文化自我构念的的具体内涵,分析了双文化自我构念的代际差异。研究发现,青年人和中老年人被试的自我描述都表现出传统社会取向与现代个人取向并存的双文化自我构念特征;青年人的现代个人取向自我显著强于传统社会取向自我,但中老年人的传统社会与现代个人两种取向的自我构念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中老年人的社会取向自我在"血缘关系"等维度上显著强于青年人;青年人的个人取向自我在"兴趣爱好"等维度上显著强于中老年人。研究结果证实了双文化自我构念的客观现实性,初步验证了文化变迁过程中个体自我构念的代际差异。  相似文献   

8.
法官的价值取向渗透于法律解释的全过程,法律文本和法律事实的解释以及案件的判决结果都受它的影响。一个社会的政治理念、文化传统和法官的人生经历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法官的价值取向,成为法官价值取向的根源。我们应当全面认识价值取向在法律解释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它的正面作用,尽力避免它的负面作用,使价值取向更好地为法律解释服务。  相似文献   

9.
孙浩英  刘文波 《学理论》2013,(8):283-284
苏联解体,俄罗斯发生急剧的社会转型。由于受国际社会思潮和国内的政治需要以及本国的文化传统的影响,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随之带来的是青年价值观及价值取向的巨大变化。从政治、财富与消费、职业与婚恋等方面,分析俄罗斯青年价值取向的表现,进而考察社会转型对青年价值取向的影响及特点,有助于我国在社会转型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0.
张迁 《学理论》2013,(17):26-27
先秦儒家文化代表孔子、孟子和荀子,其义利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核心,是构建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的坐标和基石。三者"义以为上"、"义然后取""以义生利"的思想对中国传统"重义轻利"的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孔孟荀并非如人们所认识的那样只言"义"不言"利",而是认为在人们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时应该以追求更高的道义精神为目标。  相似文献   

11.
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我国传统行政文化的价值取向是以义统利,并辅之以德、礼的内控机制和外控手段,形成了我国传统行政的软管理和伦理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王莹 《理论与改革》2013,(1):157-159
长期以来,发达国家一直奉行私权至上的知识产权价值取向。随着知识产权争端不断升级,以公益为本位的知识产权价值取向逐渐形成。我国应当建立以公益保护为目标的知识产权利益平衡机制,重新审视对知识产权限制的态度,倡导符合中国传统的知识产权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文化价值取向的差异及其融合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晓丹 《理论探讨》2005,(3):122-124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是以群体为本位的整体主义,而西方传统文化价值观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个人主义。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两种文化价值取向在某些方面有互相融合的生长趋势。一是现代民主的发展取向———科举与选举的融合;二是现代治理国家的制度取向———礼制和法制的融合;三是现代国家权力制衡结构的发展取向———五权分立制;四是科学研究方式上的革命———"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融合;五是协同性思维的产生———整体性思维与个体性思维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关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问题的中国方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蕴含的中国价值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选择;三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的价值追求;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基因。这四个方面并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前三个方面中都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基因是中国能够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给中国传统体制影响下的人们价值取向提出了崭新的课题。文章提出应注重于主体意识培养和现代人格塑造的正确取向 ,指出在现实文化实践层面上应关注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6.
政治文化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它决定着人们政治行为的内在动机和价值取向。我国传统政治文化在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同时,也衍生出包括臣民式政治文化、伦常式政治文化和人治式政治文化在内的一些落后的腐败的政治文化,它们对我国当前出现的"家长制"、"一言堂"、"人情网"、"裙带风"、"重人治轻法治"等社会现象产生了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廉洁政治文化,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转型社会的急剧变化以及多元文化的影响,我国当前的廉洁政治文化建设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快法制化进程,铲除封建社会政治文化糟粕,是构建新型的社会主义廉洁政治文化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三、功利主义价值观、价值取向多元化与社会成员在价值选择和理想人格追求上的迷茫当社会由一个一元化的单位制社会分化成为由不同身份的利益群体组成的多元化社会时,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就会成为必然。功利主义价值观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价值观;崇尚效率和效益、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功利主义文化的主要价值取向。但是,功利主义价值观以及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并不同时否定整个社会在主流文化上的一致认同;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在社会转型期,如果社会不能提供一个能驾驭多元价值取向的主流文化,社会势必会陷入在价值选择和理想人格追求上的迷茫。社会…  相似文献   

18.
一定历史的传统、民族文化通常会对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深刻的影响,左右其价值选择。资本主义社会的以人为本、个人权利至上的法律文化观念推动了以体现程序正义和人权保障为价值取向的沉默权制度的确立。而近年来,英美国家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沉默权加以重大限制,则是立法者对其价值取向加以调整的结果。在受传统法律文化影响根深蒂固的中国,沉默权制度被列入立法议程尚需假以时日。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党政领导干部的价值观在社会中起着重要的导向、表率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不仅对每一个党员干部实现自身价值至关重要,而且对于中国共产党党风的树立、在群众中威信的树立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稳定,发展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是提升党性修养、加强政德建设的核心问题.从我国传统文化中出仕为官的价值取向出发,并结合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内容,提炼总结我国当代党政领导干部应树立和坚持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3,(35)
专题询问作为人大监督的一个重要探索与创新,在"使专题询问开展得有声有色,富有实效"的同时,明确专题询问的价值取向,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对于纠正我国专题询问价值取向中存在的偏差,完善我国现行的监督体系,至关重要。确立以人为本作为专题询问的价值取向的核心,主要包括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