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私方敢言有识自能察──深圳市龙岗区人事局局长陈伟斌印象吴宇光,黄伟51岁的陈伟斌,一个典型的广东人,一个善于创业并创出辉煌的人。9年前,他还在农业局长的位子上;9年后他已成为全国人事系统先进工作者了。“懂理论.勇开拓、讲原则、不谋私.顾大局、敢负责...  相似文献   

2.
李婧 《小康》2014,(2):54-56
说起山水盛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下称“山水文化”).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但说起《印象·刘三姐》相信很多人要么曾亲身体会要么曾心向往之。这台完全扭转了中国旅游演出市场走向的山水实景演出,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在等红灯的时候,突然随地吐了一口痰。那么,你会对他留下什么印象呢?相信大多数人对他吐痰印象很深,却不记得他遵守了交通规则。  相似文献   

4.
《劳动保障世界》2005,(12):14-15
十几年前.浙江省温州市曾以生产假冒伪劣的商品闻名,如今,它却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与民营企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据了解,在温州755万人口中,有60%到70%的人在经商.这些人中又有200多万人走到了全国各地,甚至跨出了国门。不过.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温州人做生意,大多是前店后厂,规模不大.生产的也都是小东西,所谓小商品大市场,其实,如果你现在到温州去走一趟.你就会发现,这也早已是老黄历了,那么.温州人现在的生意经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初到英国时,对英国人有两个印象:一是对陌生人不热情。如果没有朋友或熟人引见,英国人很少主动接近你。二是与人交往不困难。无论你到哪里办事,或是工作上与人交谈,对方一定会认真对待,不必担心有谁糊弄或欺骗你。这听上去有些相互矛盾,记者也曾感到困惑。时间久了,记者慢慢悟到,英国人的不热情是因为还不了解和不信任你。  相似文献   

6.
给自己鼓掌.是自信的体现,是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是一种自我激励,是对自己生命潜能的激发。当然,为自己喝彩,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有的人以为对自我鼓掌是“出风头”.是不稳重、不成熟的表现.因而不敢在大众面前表现自己,使自己失去了许多成功的机遇;有的人自我估价过低,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总觉得自己不行.甚至拿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越比越泄气,越比越自卑。长期这样.就会形成“我不行”、“我不能”、“我不敢”的潜意识。这样一来.不但失掉了很多机会,而且给人留下了平庸无能、无所作为的印象.自然得不到好评和重用.、到头来,不免发出怀才不遏、壮志难酬的叹息.陷入苦闷之中,由此看来,必须学会给自己鼓掌。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有不少奸臣“奸”得很有特色,例如唐朝的奸臣李义府,这个人给人的印象是满脸微笑、和颜悦色。另一名奸臣李林甫则是与人交谈时甜言蜜语.看上去很平易近人。但这两个奸臣背后却不断地使出害人的阴招.所以当时人称他们为“笑里藏刀”、“口蜜腹剑”.  相似文献   

8.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并且有着二千多年交往的历史。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一种印象,似乎中国人对于日本是既知的,或者说,日本是中国人了解得最多的国家。其实,情况并非如此,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们对日本的实际了解都是有限的,其中存在着值得正视的误区.古代中国人对日本的了解从《汉书·地理志》中关于“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的记载,到“汉倭奴国王”金印在日本的出土,说明早在公元初中日之间就开始了交往。之后,我国历代官修史书均有对日本及中日交往的记载.然而,交往不等于了解.从…  相似文献   

9.
休闲散淡的普罗旺斯不接受“物欲” 普罗旺斯人又是休闲的、散淡的,当你深入到各个角落后,这个印象便挥之不去了。在靠近普罗旺斯的一个小镇,有几家橱窗里摆着中国.瓷器的古玩店吸引了我们,很想进去看看,已是中午时分,店门仍紧闭,再细瞅店招,居然要在下午3点才开门营业,只好怏怏而去。到了“新城堡”我们才知道,在普罗旺斯的乡村和小城镇,整个上午和中午都是不工作的,商店(快餐店除外)一般在午后3时开门。  相似文献   

10.
一天,在我的一次中国之行归来时,一位法国哲学家问我对中国有何印象。我对他说,中国人和我们遵循的逻辑不一样。他当时昕了跳起来说:“这是什么话。世界上不存在中国逻辑,也不存在法国逻辑。逻辑就是逻辑。西方人已掌握了逻辑。你可能是要说中国人还没有掌握逻辑吧?”  相似文献   

11.
说起国民党潜伏特务李家琪案.老一点的人恐怕都有印象.这起案件在20多年前曾经轰动一时。 1983年4月4日的晚上.人们打开收音机和电视机.发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在晚间新闻节目中,正在播出一条重要新闻:北京市公安机关经过长期侦查,一举破获国民党潜伏特务李家琪案。国民党老牌军统特务李家琪,  相似文献   

12.
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有55.5%的被调查者表示,毕业后就与母校没什么关系了。在描述对大学母校的印象时,除了极少数人使用“留恋”和“感恩”之外,“失望”、“和想像中不一样”、“没感觉”、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三十年再看大华西村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过华西村的人都知道,它和我们传统印象中的农村有太多的不一样。在这里,"农村"印象彻底被改写了。华西村,位于江阴市东,华士镇西,1961年建村。华西人在吴仁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家认为,在生活环境中,人的感官要受到两种刺激:一类是物,一类是人。如果眼前有一个人,我们就会对他产生印象,这个心理过程叫“知觉”,由于它是针对人的,故称为“人际知觉”。“偏见”产生的最初原因即来于此。首先来自“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微妙地影响着人们相互间的关系。然而,第一印象又往往不很准确,因为在很短的接触中所依据的材料十分有限,据此来评价一个人往往不可能完全正确。可是,人际交往中人们难免受第一印象左右。其次,构成人际间偏见的主要原因来自“刻板印象”。刻板印象的形成在于只是依据一些间接的…  相似文献   

15.
王健 《民主与法制》2013,(24):14-16
直到18年后,石家庄市桥西区.留营乡孔寨村民段月珍也没有弄清自己家的永米地里当年发生的那起命案是怎么回事。在她的印象里,当4年因为这个案子她家里至少少收获300多斤玉米。她已经不记得有多少拨儿人找她了解这起命案的情况了。“都是公安局的,一拨儿接一拨儿,太多了。最近几个月记者突然来了很多。”段月珍很疑惑。  相似文献   

16.
王秀真 《半月谈》2004,(13):61-61
传统民间艺术.在许多人的印象里都是需要保护的对象。而事实上.也确实有一些民间艺术形式,因为保护不力而日渐式微,甚至走向消亡.给我们留下了永久的遗蟪。是不是所有的民间艺术都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除了人为保护.只能渐趋衰落?扬家埠年画成功的文化产业实践,使我们对民间艺术的未来重新充满了信心。  相似文献   

17.
丁鹏  董健 《人大论坛》2013,(12):45-46
坚韧不拔是事业的起点。初识曾志云,觉得这个人敦厚又踏实;久识曾志云,觉得这个人精力旺盛,有一股坚韧不拨、永不服输的性格。这就是贵州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剐镇长曾志云给大多数人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生活中,我们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企业往往会和员工约定试用期。尤其是《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动合同的解除条件更加严格,于是企业往往采取用足试用期的方式。因为在一般人印象中,企.业在试用期内有更大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9.
如何做好基层民政工作,我们民政办对自己有个要求,就是做到“五官端正”,即“嘴不歪”、“眼不斜”,‘耳不偏”、“手不长”、“腿不短”。“嘴不至”,是指对上级敢于讲真话、实话;对别人、对前人客观评价;对自己做到言行一致,“言不欺心”,“语无阻阳”,磊落光明。“眼不斜”,是看人看事力求客观、公正、全面,不凭个人好恶和印象衡量人、看待人。“耳不偏”,指不偏听偏信,耳根子要硬,不当一顺风耳”,善于听取不同意见,集思广益。“手不长”,指不伸手向党和人民要官、要权、要名、要利,不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腿不短”…  相似文献   

20.
《上海支部生活》2010,(6):14-17
在世博园区参观过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馆的人,都会对其主题影片《2030,行》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