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度自信”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基于国家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强大力量和治理效能而提出的重要命题。这一命题体现了制度自视与制度自信之间的逻辑关系,展现了中国之治与中国之制之间的辩证逻辑,反映了制度认同与制度自觉的价值要求。从价值应然逻辑来讲,作为价值应然的制度自信具有先验教育意义、价值引导意义和政治规范意义,从理念认识、价值导向、政治原则视角理解制度自信,突出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不同属性制度中的绝对优势。从经验实然逻辑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比较优势,体现了制度自信在时间范畴上的制度属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比较优势,体现了制度自信在空间范畴上的制度形态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比较优势,体现了制度自信在文明范畴上的制度路径优势。从话语表达逻辑来讲,制度自信话语是新型制度体系、新型治理体系和新型道路的表达媒介,具有阐释功能、传播功能、教育功能。制度自信话语是制度自信理论的阐释介质,制度自信认同影响制度自信话语现实建构,制度自信话语对制度自信理念起反塑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秋高 《时代法学》2006,4(6):33-37
弹劾制度是西方宪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弹劾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民主监察,弹劾制度在古希腊、古罗马的萌芽;权宜之计,弹劾制度在英国的产生;精心设计,弹劾制度在美国的成熟;技术革新,弹劾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处于社会大转型时期,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在制度建设方面,旧的制度不断退出历史舞台,新的制度不断涌现,发挥作用,推动社会进步。在制度创新的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举足轻重。全面认识政府在制度创新中的利弊,对于推动制度创新提高制度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超 《政法论丛》2007,(6):63-66
限期治理制度和代执行制度都是重要的环境法律制度,从制度内涵、内在机理和立法预期上看,二者紧密联系,后者的启动和运作能弥补前者的缺陷,形成一个完整的环境执法制度链条。但在具体环境立法和执法实践中却重视限期治理制度的制定和适用,而忽视代执行制度。限期治理制度在环境执法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它在治理环境问题时存在着客观不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重视环境代执行制度的建构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李奚  刘臻  于磊 《法制与社会》2011,(6):143-144
现代各西方国家在刑事司法中普遍确立了令状制度,这项制度具有重要的实体和程序价值。在对各国令状制度的特征和价值进行比较与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我国也有必要建立令状制度。然而,传统令状制度存在较多问题,文中建议在我国建立电子令状制度,以克服原有制度的弊端。  相似文献   

6.
预期违约制度是英美法系创立的制度,在法治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也借鉴英美法系的制度,在合同法中规定了预期违约制度。然而,预期违约制度在司法适用中,却存在着缺陷和不足,主要体现在适用范围上。本文就预期违约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国《可再生能源促进法》的制度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江平 《中国法学》2004,(2):101-108
制度设计是我国《可再生能源促进法》起草研究中的难点和关键。本文以此为主题,在立法价值和制度设计宗旨的探讨基础上,着重分析制度体系和制度创新,提出在该法律中至少应涵盖的十项制度和不能回避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绿色能源证书交易制度等若干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8.
行政问责制是构建责任政府的具体制度安排。问责制度在制度设计与制度执行层面存在制度堕距。制度堕距对地方政府经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从制度设计与制度执行层面改进问责制制度文本,消弭制度堕距,有助于构建优良的问责制制度,推动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合理化。  相似文献   

9.
林雪梅 《政法论丛》2005,5(1):51-56
不当得利制度是民法制度中与其他制度的关联性最为密切的一项制度 ,探求不当得利的基础 ,实质上也就是在寻求不当得利制度在民法体系中存在的合理性。文章深入评介了外国和地区关于不当得利基础的相关学说。认为从制度关联看 ,不当得利制度恒涉及民法的其他制度 ,对不当得利基础的探求 ,应于民法的整体制度体系中进行 ;从制度本身看 ,应分层次揭示不当得利基础 ,进而分层次建构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证据法发展的过程中,专家证人在诉讼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证据法的科学化无疑将是证据法在新时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专家证人制度作为英美法系特有的证据制度,与对抗制传统一脉相承,而对抗制在当代英美法系国家正呈现一种不断衰退的迹象,在对抗制、集中审理制度、陪审团制度这三大制度群下研究专家证人制度,分析这三大制度的衰退对专家证人制度的影响,并结合专家证人制度的利弊,分析各国学界及实务界对专家证人制度改革的不同看法,对专家证人的未来之路及对我国专家辅助人制度的立法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妍 《北方法学》2013,(2):45-53
在制度经济学看来,制度可以作为一种规则、一种习惯,也可以作为一种组织。制度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可以为人提供行为模式、为人的行为提供预期减少不确定性、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的研究对法律制度具有一定的指引和省示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构建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制度,但是以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的研究来分析就会发现,该制度具有建构理性主义的色彩,存在制度价值无法得到发挥、制度运行成本较高等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的构建应当尊重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和演进理性主义的积极作用,并尽可能降低制度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2.
保释制度与取保候审制度 ,二者在制度理念、制度设计及制度运作上都相差很大。从这些差异中 ,我们可以看到二者不同的制度价值取向 ,可以看到中国的取保候审制度无论在立法上还是司法实践中都与现代诉讼文明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 ,有必要将中国的取保候审制度改造成以人权保障理念为基础的保释制度  相似文献   

13.
汤洁茵 《当代法学》2012,(2):112-119
在个人所得税法改革中,引入家庭纳税申报制度是讨论的焦点之一。该制度在外国的实施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其制度价值、立法考量、制度架构、实施效果等对我国是否引入这一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然而,该制度与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是否能够兼容,其应有的制度价值能否实现,其固有的制度缺陷如何予以弥补等等,应当成为我国采行该项制度的重要考量。  相似文献   

14.
李有星  蓝燕 《法学论坛》2006,21(3):107-110
保荐制度是各国应用在创业板市场的制度,我国第一次将持续保荐制度引入了主板市场。但是,我国在法律移植的过程中一向面临本土化的问题。该制度在中国的实行也未能获得预期的效果,这里包括制度本身的原因,也涉及制度实行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5.
德国社会医疗保险用药费用控制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的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为了抑制医药费用的过快增长,德国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在诸多制度中,药品参考定价制度、医药费用分担制度、医药费用支付限额制度、医药平行进口和仿制药制度以及处方药品替代使用制度都非常成功。德国医药费用控制制度对我国解决同样的问题、对于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设,都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谢湘辉  刘芳 《行政与法》2003,4(8):93-95
共同抵押制度是一种特殊的抵押制度。在现代社会,该制度对于资金融通与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台湾,该制度已实施多年,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务中均有其值得借鉴之处。本文以台湾有着共同抵押制度之立法、理论和实务为依据,探讨了该制度的特征和性质、成立与效力等问题,并依此分析了大陆关于该制度的规定及其功过得失。  相似文献   

17.
刘茂林 《法商研究》2024,(1):124-136
宪法全面实施是新时代我国宪法实施观的新发展。从宪法实施内容、方式、主体等维度形成的宪法全面实施观,指向宪法实施内容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宪法实施方式的协调性以及宪法实施主体的协作性。保证宪法全面实施,需要一套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该制度体系遵循系统论方法,呈现为“引领性制度—框架性制度—主体性制度—保障性制度”的体系架构。引领性制度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确定宪法全面实施的根本方向;框架性制度由宪法修改制度、宪法解释制度、合宪性审查制度构成;主体性制度包括依宪立法制度、依宪执法制度、依宪司法制度、依宪决策制度和依宪施策制度;保障性制度则指向宪法理论研究制度和宪法宣传教育制度。当前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中,部分制度机制仍然存在不足,不利于释放制度体系的治理效能,为此须进一步完善党领导宪法全面实施的引领性制度,在框架性制度中健全宪法解释机制、合宪性审查机制与备案审查机制,完善依宪决策、依宪施策的主体性制度和宪法宣传教育的保障性制度。  相似文献   

18.
李芝兰  罗曼  杨燊 《公共行政评论》2020,(2):23-39,193,194
在一国两制的背景下,香港、澳门与内地之间的制度差异如何影响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学界对此仍关注不足。论文基于制度主义理论,构建了"制度差异-张力-制度创新"的理论框架,以深圳前海自贸区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改革为案例,分析了制度差异推动改革创新的机制。研究发现,不同的制度逻辑形塑行动主体的认知与行为,因此多元制度在互动中能够产生张力,进而激发行为主体的能动性,促使其反思、设计新的制度、采取改革行动,最终促成制度创新。中国内地与港澳的制度在"一国两制"方针下得以多元共存,制度差异在粤港澳密切互动中产生的张力是大湾区改革的创新源泉,使大湾区在国家改革与发展大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法院调解制度进行反思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我国调解制度的发展历程,分析我国调解制度本身的缺陷,以及通过与外国调解制度相比较,借鉴外国调解制度的设计理念,并最后提出完善调解制度的相关措施,以期充分发挥民事调解制度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颜志敏 《中国律师》2004,(12):51-53
我国传统的法官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一、中国法官制度的历史发展我国法官制度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封建社会。但现代意义上的法官制度,我们却只有不足百年的历史。应该说,相对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法官制度是相对滞后。回顾中国法官制度历史历程,大致经历了传统中国法官制度、近代法官制度、当代法官制度三个阶段。传统中国法官制度是对夏商开国以来,尤其是中国封建社会法官制度的概括。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相对发达,中国法官制度同中国的其他法律制度一样,在本土文化经济等社会条件相对优越的环境下独立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