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和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目标,创新战略正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之一。2008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实施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战略的轨道。  相似文献   

2.
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最大好处是有利于打破各种创新的体制性障碍,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民主政治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也好,建设创新型社会也好,首先必须建设创新型政府和发展创新型领导。  相似文献   

3.
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更需要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在此,本文从阐述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意义入手,分析了当前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后提出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4.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才胜任能力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目前缺乏大量知识产权人才,特别是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及实施的关键环节。开展对知识产权管理人才胜任能力模型研究和人才培养,对全面启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顺应时代潮流、应对全球挑战、面向我国经济社会当前和长远发展需求做出的战略抉择,具有重大的理论贡献价值和实践指导价值,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升华了我党对科学技术作用的认知;进一步深化了"科学发展观"理念。同时,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迎接国际竞争与挑战的强有力武器;是破解我国当前社会现实难题的钥匙;是我国未来发展的航标。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们推进自主创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全局和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肩负着更为艰巨的使命,也对依法行使各项职权和充分发挥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无论是立法还是对“一府两院”工作实施监督,或就本行政区域的重大事项作出决定,都要自觉把推进自主创新、促进创新型河北建设.作为思考问题、作出决策、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的重要内容,切实列入议事日程,为营造创新型环境、确立创新型机制、建设创新型河北提供法制保障和各方面条件。与此相适应,人大机关和全体干部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根据发展变化了的形势和时代前进的要求,在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各项职权的过程中,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的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的奋斗目标.技术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科技进步的明显标志,是社会生产力发展进步的助推器和加速器,是经济腾飞和增强综合国力的前提和关键性基础条件.作为促进和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地方技术创新立法,如何处理好立法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确保从法律制度建设上切实促进和保障技术创新工作的有效开展,并使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和地方立法共同面临的实践性课题.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颁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奠定了知识产权战略是我国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国家战略。当前知识产权已成为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焦点.知识产权是自主创新的土壤和环境,没有知识产权人才,就不能参与国际竞争,就不能建立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9.
发展战略高技术产业对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当前战略高技术产业的内外部发展环境以及我们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阐述与概括,有助于全面把握和促进我国战略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产学研合作理念、机制与法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已经越过平衡经济规模与创新成本的拐点,全社会创新蓄势待发。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之一、,要把握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战略定位,健全技术转移机制,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完善产业战略联盟,并制定《产学研合作促进法》,依法促进和保障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在新的历史时期,提高检察工作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检察机关成为了检察机关发展战略的核心和关键。  相似文献   

12.
区域知识产权战略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金 《知识产权》2006,16(4):81-83
区域知识产权战略是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顺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时代选择,具有法定性、协同性和创新性的法律特征,通过立法、执法、司法加以确认和保护。因而,法律在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规范意义和制度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技术流转法律制度由技术转让法律制度和技术转化法律制度两部分构成;创新型国家需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技术流转对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意义重大。历史上技术后进国多是通过引进、模仿、再创新及促进技术流转之路径来实现技术能力提升,进而步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近代美国、德国、日本和当代的韩国,无一例外。对于发展中的中国而言,要实现建成创新型国家之战略,就需要在总结近三十年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借鉴他国成功做法,完善技术流转法律制度,解决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提高国家创新能力,以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技术流转法律制度由技术转让法律制度和技术转化法律制度两部分构成;创新型国家需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技术流转对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意义重大。历史上技术后进国多是通过引进、模仿、再创新及促进技术流转之路径来实现技术能力提升,进而步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近代美国、德国、日本和当代的韩国,无一例外。对于发展中的中国而言,要实现建成创新型国家之战略,就需要在总结近三十年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借鉴他国成功做法,完善技术流转法律制度,解决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提高国家创新能力,以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为什么需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产权战略范畴的提出表明知识产权成为公共政策考量的对象,从而发展了知识产权固有的私权本质。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谐社会和市场经济体制等诸多实践背景,推动了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也为理论上反思知识产权战略的正当性提供了镜像。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前提条件,是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备,知识产权运行体制的建构和知识产权运行中的问题意识,而知识产权战略对于经济增长,自主创新,政治文明和文化理念的正负效应,则成为战略话语得以生成的理论动因。  相似文献   

16.
2006年作为“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有两个举国关注的重点,一是国家明确了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而这一年是国家创新体制建立的探索之年;二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这一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经历了实体研究阶段和意见征询阶段。国家明确“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为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则需承担起铺就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的历史重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关注的是全局性、基础性的问题。其基本目标应该是建立有利于创新的知识产权大环境,核心目标应该是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吴坚 《知识产权》2007,17(6):19-22
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的关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理清的关系之一,如何运用知识产权政策促进科技创新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各国实践表明,知识产权政策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时期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积极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知识产权政策的导向作用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18.
略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基本内涵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郭民生 《知识产权》2006,16(6):33-38
在知识经济化、经济全球化和经贸规则国际化的背景下,我国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调整和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国家知识产权富民强国战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富民强国战略主要通过制度创新和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有限的创新资源,在培育知识产权文化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创新成果的产权化、知识产权的产业化和市场竞争的优势化,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  相似文献   

19.
《科技与法律》2009,80(4):27-27
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需要,三江大学在全国民办高校中首设知识产权研究所,并于2006年升格为三江大学知识产权管理学院,现已经发展成为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知识产权教学科研机构。  相似文献   

20.
李立 《法人》2008,(7):40-43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近日颁布实施。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也是每一家有志于自主创新的中国企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