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广西》2012,(22):5
干部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为人民想为,与人民同心同德,那么"干部辛苦"就会最大程度转化为"人民幸福"。据报道,2011年以来,贵州省贵阳市结合县乡换届考察,探索实施干部"辛苦指数"测评,引导全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重点工程、重大任务、重要工作中苦干实干,以干部"辛苦指数"提升人民"幸福指数"。测评干部"辛苦指数",并与人民"幸福指数"捆绑,回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相似文献   

2.
领导干部能卜能下是党的干部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干部选任的问题上,组织部门做了大量的探索,逐步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规范了干部“上”的机制。但是,在干部“下”的问题上,除了因触犯党纪国法受到党纪处分、行政处分、法律法规制裁的干部以外.其他干部能“下”的问题始终是一个难点清浦区委组织部在疏通干部“下”的渠道,完善于部“下”的机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肖友文 《楚天主人》2008,(12):16-16
开展对任命干部的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工作,是近年来地方人大常委会对任命干部监督的探索与实践。它对于增强人大常委会任命干部的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提高人大常委会任命干部依法履  相似文献   

4.
《小康》2016,(15)
正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兴党史,既是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史,又是对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的探索史,其中既有正规化、系统化、制度化的"老传统",又能看到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有实效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5.
刘旭涛 《时事报告》2010,(11):35-37
有人说,干部考核是衡量干部德才的“一把尺子”,是督促干部工作的“一条鞭子”,是反映干部政绩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干部考核导向,干部就会向那个方向努力。自十六大以来,中央围绕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了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机制的研究和探索,各地和各部门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6.
开展对任命干部的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工作,是近年来地方人大常委会对任命干部监督的探索与实践。它对于增强人大常委会任命干部的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提高人大常委会任命干部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以及维护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各地做法不尽一致,规范性不够,影响了监督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干部教育培训要"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的要求以及中央颁布的《干部教育工作条例(试行)》关于"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应当根据干部的特点,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的要求,为进一步做好干部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今年我们结合我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际,研究探索干部教育培训的新方法,尝试开展"研究式培训",举办了"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专题研究式培训班。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郁南县通过推行"干部下乡",在政府主导、干部引导下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实效。郁南县的"干部下乡"探索既促进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也丰富了农村基层治理的实践机制。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湖北省咸宁市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新途径,大胆创新,频出新招,在公开选拔正职、培养锻炼干部、建设高素质村级干部队伍上取得了三大突破。  相似文献   

10.
如何选用群众公认的干部,一直是广大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困扰干部工作的难点、组织部门不断探索致力解决的重点问题。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重庆市垫江县县委、县人大常委会清醒  相似文献   

11.
浦江县于2008年6月探索建立县乡机关领导班子和干部“办事档案”制度,通过“办事档案”记录每位干部的功过是非,并以此作为考核评价和选拔任用干部、奖励评选先进模范的重要依据,引导干部专心谋事,激励干部勤政干事,使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脱颖而出,从而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选拔用人机制,促进全县党政干部大兴创业实干之风,推动了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选派干部驻村任职,是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创新举措,更是锻炼干部、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 为探索基层党外干部挂职锻炼的新途径,山东胶州参照驻村"第一书记"的培养、管理模式,选派59名党外干部分两批深入村庄(社区)挂职"主任助理".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培养出一批年富力强的"复合型"党外人才,受到基层群众的好评,打响了"主任助理"的好品牌,也推动了重视基层、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  相似文献   

13.
干部“躺平”问题是新时代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干部“躺平”方式呈现多样性,各地在探索实践中多聚焦干部的工作动力、工作作风和工作责任意识等方面。干部“躺平”的根源有三:一是思想层面,部分干部的宗旨意识弱化;二是制度层面,激励不足是导致部分干部“躺平”的重要原因;三是技术层面,干部选拔任用的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的实现路径不健全。要使干部“站”起来,必须坚持系统思维,标本兼治,打造干部“不想躺”“不能躺”“不敢躺”的环境和氛围。  相似文献   

14.
准确考察识别干部从来就是一个难题。干部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人,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自由活动空间更多、受利益诱惑概率更大,对干部全面而真实地了解,确实需要下功夫。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干部考察尤其是“德”的把握上,进行了不少新的探索,收到较为明显的效果,积累了宝贵经验。综合传统做法和新的办法,笔者认为要比较准确地了解干部,在考察中要做到“五个结合”。  相似文献   

15.
陈亢 《现代领导》2010,(8):27-27
近年来,中共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委在干部选拔工作中抓住提名、推荐、考察、酝酿、表决等关键环节,探索“五差额”选拔领导干部新机制。  相似文献   

16.
老百姓遇到矛盾纠纷不愿打官司,直接去上访,甚至告御状。中国特色的上访问题,多年来始终牵扯着地方各级政府的神经。2010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正式启动。两万多名干部抛却机关作风,变接待上访为放下架子下访,主动出现在了农村牧区、田间地头,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以全新的方式全力化解社会矛盾,密切干群关系的同时,探索出了一套干部下基层化解社会矛盾的长效机制。维稳长效机制的建立,使昔日热闹的信访接待大厅变得门可罗雀,更多的社会矛盾在进入信访通道之前得以化解,社会稳定已经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这些年,许多地方都曾经进行过通过信访制度本身的改革来解决上访问题的尝试,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在现实的语境下,内蒙古自治区通过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在化解上访矛盾方面的探索,或许更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反腐败理论建设方面最为瞩目的一大成果就是以全面从严治党来遏制腐败现象。全面从严治党,既要"全面",也要"从严",同时也要"严"中有"爱",重视对干部的教育,探索建立容错纠错机制。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各地在选用干部上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创造着体现鲜明的时代特点、时代精神和时代要求的新经验。目前,重党性、重实绩、重民意,已成为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在选好用好干部上的共识。但也要看到在干部的选拔、使用、安排上,一些单位和部门依然存在着不正确的思想、观点和作风。因此,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必须把“凭党性选干部,凭实绩用干部,靠群众评干部”作为一条重要的思路。凭党性选干部——越是改革开放越要看干部的党性修养在当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看干部的德应集中看他的党性修养和党性觉悟,在政治上的要求,就是要听党的话,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有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选拔干部必须  相似文献   

19.
《时事报告》2010,(9):4-4
《人民日报》发表“仲祖文”的署名文章称,最近,有的地方将“孝敬父母”、“忠于配偶”等纳入干部考核内容,得到了干部群众的广泛赞同和支持,这是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有益探索,是评价使用干部的一种道德导向。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探索开展新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北京市从六方面继续做好新社会阶层统战工作: 一抓认识。今年市委统战部将举办统战干部理论与实践研修班,以提高统战干部对新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的认识,学习和研讨开展新社会阶层统战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