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公民与法治》2005,(4):40-42
所谓公民,通常是指具有特定国家国籍的自然人。即某人:具有某个国家的国籍则为该国的公民。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相似文献   

2.
刘振奎 《内蒙古检察》2004,(2):19-19,45
公民,指具有某个国家国籍的人。人权,起初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特权而指出来的一个口号。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侵犯人权的行为都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人民进行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的胜利成果,所以说我国的人权具有真实性、平等性和广泛性。本文仅从驻所检察的角度来简述我国公民人权是如何受到法律充分保障的。  相似文献   

3.
司法人员是指被依法任命的和依照法律在国家司法机关行使司法职权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有关司法行政人员。即依法享有并行使侦察、检察、审判、监管人犯及律师、公证等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作为国家司法人员来说,树立、培养、提高与其职务相适应、相联系的特定公民意识,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司法人员首先是国家的公民。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对于宪法的这一规定,司法人员必须深刻理解,并且要认真地遵守和执行。首先是司法人员作为一个公  相似文献   

4.
《法学》1991,(4)
宗教与宗教信仰,历来是个极其复杂极其敏感的问题。世界总人口中,信教者比例占60%以上。现代各民主国家对此均持宽容慎重态度,并且将“宗教信仰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在宪法中加以确认。我国亦如是:1954年宪法第8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1975年宪法第28条和1978年宪法第46条分别规定,我国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宣传无神论的自由”;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几部宪法都有关于游行示威的规定。1982年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是公民的政治权利之一。在公民政治权利中,最根本、最核心的是管理国家的权利。彭真同志在关于修改宪法草案的报告中指出,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国家制度的核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十条规定:‘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下列权利:(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二)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的各种权利,……’这里说的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的各种权利,是已经被废止的一九七八年宪法所规定的“今民有言论、通信、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罢工的自由,有运用‘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权利”。而我国现行宪法第四十五条是  相似文献   

7.
关于制定《中国公民姓名法》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诸多的法学论著里,极少有学者重视我国“公民姓名法”的研究。我国法律与好名有关联的主要有《民法通则》第九条“公民(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婚姻法》第十六条“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户口登记条例》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应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户口登记”,“现役军人的户口登记,由军事机关按照管理现役军人的有关规定办理”;第六条“公民应当以经常居住的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一个公民只能在一个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第七条“婴儿出…  相似文献   

8.
新闻自由是公民的基本自由之一,1946年联合国大会即宣布:“新闻自由当为基本人权之一,且属于联合国致力维护的一切自由之关键。”我国宪法虽然没有使用新闻自由的概念,但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了公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可以说新闻舆论自由是我国公民的基本自由权。司...  相似文献   

9.
我国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根据宪法原则制定的民法通则丰富了保护人格尊严的内容。民法通则第100条、第120条对人格权中的肖像权的保护作了特别规定。这不仅是我国民事立法的崭新内容,而且在国外民事立法上也不多见。对公民肖像权实行法律保护,有利于公民人身权利免遭侵犯,对形成尊重人格尊严的文明社会风气,激发亿万群众建设四化的热情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是我国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早在一九五四年我国颁布的第一部宪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对此已经作了明文规定。宪法第八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人民法院组织法第五条具体规定为。“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对于一切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新颁布的人民法院组织法第五条的规定与此相同,只  相似文献   

11.
公民一般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依据宪法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在我国,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依照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有一定的权利,承担一定义务的人,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公民这个概念与人民的概念不同,它是从法律的角度说的,表明国家确认居民的法律地位,表明居民应受到我国法律的约束。  相似文献   

12.
美国在国籍问题上实行出生地原则,即凡在美国领土上出生的婴儿都自动成为美国公民。这就是“出生公民权”制度。利用美国的国籍出生地原则。许多外国孕妇远渡重洋,希望能生一个美国公民。在这其中,来自中国的准父母正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3.
刑诉法中的“无罪推定”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刑诉法中的“无罪推定”原则胡石友刑事诉讼法(修正)第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一规定对进一步完善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加强我国公民人权的司法保障,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无罪推定”原则的含义及其引...  相似文献   

14.
在人生的旅途中,法律、法规时刻伴随着你的成长。关于年龄与法律、法规的关系,现行法律、法律是如何规定的呢? 一、出生与法律资格在我国,一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取得了相应的法律资格。这种资格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国籍资格。《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明确规定:“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一个  相似文献   

15.
劳改犯和普通公民在权利与义务上的差别蒋四清劳改犯是指在监狱、劳改队或其他劳动改造场所执行刑罚、实行劳动改造的罪犯。劳改犯虽然犯了罪,但他们仍然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仍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自然也就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并且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  相似文献   

16.
何恬 《证据科学》2002,9(3):145-151
患者的自决权(patient's right to selfdetermination)是指头脑正常的成年患者对自己的身体和财产所享有的自我决定权.自决权属于人权的范畴.目前在法治国家自决权普遍受到法律的明确保护,在一些国家(美国和德国)甚至受到宪法的保护[1].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虽未专门对自决权作出规定,但不可否认,我们的法律在实质意义上体现了对自决权的保护,其散见于如下法律条文中,如宪法第13条第1款:"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宪法第37条第1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宪法第3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民法通则第98条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  相似文献   

17.
一、扭送人犯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任何公民对正在实行犯罪或者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通缉在案的;越狱逃跑的和正在被追捕的人犯,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这一规定,赋予了公民可以扭送人犯的权利,确立了公民扭送是合法行为的法律地位。在我国,公民的人身自由是充分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新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人身自由,是宪法赋予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宪法开宗明义第一条就庄严地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民主这个词来源于希腊,一般是意味着“大多数人的统治”。列宁曾经指出:“民主是一种形式,一种国家形态。因此,它同任何国家一样,也是有组织有系统地对人民使用暴力,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民主意味着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我国宪法所说的人民民主专政就是人民统治着国家,对敌对势力实行专政,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也就是我国宪法第二条所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相似文献   

19.
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对宪法第33条作了修改,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下简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后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一款。这两款规定都成了重要的宪法原则。笔者认为,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价值所在与目标追求,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则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必然要求与显著标志,这两个宪法原则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和内容上的融合性。随着人权的入宪,罪犯权利已越来越成为当前监狱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罪犯权利保障的各种观点也不断推出,这无疑有助于从理念上推进监狱执法的文明化…  相似文献   

20.
《法学》1991,(11)
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不需要判刑的,可以要求人民检察院撤回起诉。”但笔者认为这一决定利少弊多。我国宪法第12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人民法院的职责是审判,可是“要求撤诉”却削弱了审判权。我国宪法又规定“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其它机关、团体、个人都无权干涉。只有人民检察院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