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公安研究》2010,(7):65-65
刘长发在《学习论坛》2010年第1期撰文认为,党内民主的健康发展尽管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但核心问题依然是如何解决动力问题,动力机制是发展党内民主的生命。我们要从培育党内民主的推进动力人手,对发展党内民主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促进党内民主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展党内民主的物质推动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步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外在推动力,党员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本源推动力,基层党内民主实践是发展党内民主的直接推动力,迅速普及的互联网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技术推动力,党内民主的制度化是发展党内民主的长效推动力。  相似文献   

2.
王冲 《岭南学刊》2014,(1):63-69
民主是反扁的重要手段和治本之策;党内民主在中国特色反腐败中具有天然优势和综合效果,是中国特色反腐败的基础。要立足于提高党员民主素质,健全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建设,重点推进党内选举、党务公开、党内权力制约、党内监督,加快推进党内民主发展进程,以党内民主发展推动反扁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发挥党内民主对遏制腐败的应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是保持党的生命力和活力的源泉,在党内民主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地位。现阶段,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新形势下,网络互动机制的建构是对传统党建方式的有力补充,是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有益探索。网络互动机制的建构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从建立互动栏目、设计运行程序和提供运行动力三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民主建设的发展进程可归结为三大阶段;在不同历史时期,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不同,党内民主建设的阶段特点亦不同。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其主题在于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目标在于增强党的活力、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关键在于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现实着力点在于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党内民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与党内纪律建设相辅相成,与人民民主具有互动性,与党的建设整体推进相适应,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新时期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党内民主的本质、党的代表大会的标志意义、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关系、基层民主的至关重要性等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5.
当前,从党内民主建设的实际出发.努力创造党内民主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就必须不断深化、创新对党内民主问题的学理研究与实践探索。研究和探索这一问题的重点是。着力从整体上、宏观上切实把握关系党内民主发展全局的七大新范畴体系:即党内纵向民主与横向民主、党内权利民主与权力民主、党内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党内实体民主与程序民主、党内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党内民主与民主集中制、党内民主与党的民主。  相似文献   

6.
党内民主蕴含参与、平等、和自由的理念,但是当前党内民主建设存在制度性障碍,党代表会大制度、党内选举制度等都存在不同的缺陷。问题的原因是党内参与的缺失,所以消解这一障碍的途径就在于健全和完善党内参与机制。健全的参与机制既能有效促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又是培养党内民主素养的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7.
党内民主是我党执政60年来不懈努力的政治方向。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便是我党对党内民主不断加以重视的过程,党内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更为核心的民主形式。党内民主之所以能在社会主义中国成为可能,这与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与巩固、党内民主理论的发展成熟以及党内民主制度的建立完善是分不开的。党内民主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路径,如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建立科学合理的党内民主制度、提高党员自身的民主素质等。在发展民主政治的过程中,首先,要掌握好“度”的原则;其次,要注意统筹兼顾;再次,因时间地点的变化,理性地看待民主问题;最后,在实践中完善创新党内民主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党内选举民主是党内民主的重要标志和基本环节,但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党内协商民主作为党内民主的一种现实形式,其应有的价值与功能决定了它能够成为完善党内选举民主的重要补充。党内协商民主能够克服党内选举民主在功能上的一些局限,也能缓解党内选举民主的压力,并能弥补党内选举民主在实际运行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党内民主是党内监督的基础,党内监督的实质是以党内民主为基础的政治控制机制。党内民主决定着党内监督的根本性质、价值取向、运行条件和实际功效。党内民主不是抽象的,它具体地体现于民主权利、民主生活、民主制度等层面。发展党内民主、优化党内监督的基础政治生态,就必须从落实党员民主权利、完善党内民主选举、积极推行党务公开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党内协商民主的含义、价值及其彰显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东平 《长白学刊》2008,(6):117-120
党内协商民主作为党内民主的一种实现形式,能够化解党内选举民主面临的必然困境;促进党的决策的科学化与合法化;限制“一把手”的自由裁量权,防止党委权力过度膨胀;培育党员的民主协商意识,防止党员的政治冷漠;促进党内和谐、带动社会和谐发展。发展党内协商民主,须加强党内协商民主的理论创新研究;推进党内协商民主制度的继承与革新;找准党内协商民主的突破口;实现基层党内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优势互补;培养党员的民主素质,培育党内协商民主文化;规范党内协商民主的程序。  相似文献   

11.
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制度机制是决定性因素。没有完备的制度、良好的机制.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党内民主。因此.必须把健全和完善党内民主机制作为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关节来抓。  相似文献   

12.
马兆亭 《桂海论丛》2009,25(2):53-56
基层乡镇党委"公推直选"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内民主的最新实践成果之一.以基层乡镇党委"公推直选"的典型案例为样本,考察党内基层民主创新发展的生成机制,可以发现,当前在基层党内民主创新中,存在中央与地方、基层的互动、互惠的动力机制;中央和地方、基层的这种互动关系又是在党内现有组织体制内运行的.进而通过这种体制建立起了党内基层民主创新中的控制与传导机制,指导相关党内基层民主创新实践的进行.  相似文献   

13.
论党内民主建设的协商式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俊尧 《长白学刊》2008,(6):121-125
关于协商民主能否成为党内民主建设的可行路径问题,需要基于比较的视野对这两套民主话语和实践作深入分析。一方面,党内存在发展协商民主的有利因素,一些原则、制度与实践同协商民主的要求有包容的成分;但另一方面,二者也具有本质差别。此外,党内民主协商在制度化和过程环节尚有一些问题。因此,必须科学认识党内协商式民主的可行性及其发展的限度。  相似文献   

14.
以“党员主体”理念推进党内民主理论和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晓清 《长白学刊》2008,(5):125-128
“党员主体”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具有根本性的基础理论。新形势下明确提出“党员主体”的理念,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党内民主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在理论上,党员主体理念揭示了党内民主的本质含义,阐释了中西政党党内民主的本质区别;在实践中,党员主体理念要求我们必须在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思路上实现重大转变,把坚持扣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作为健全党内民主制度的突破口。建立充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的党内民主机制。  相似文献   

15.
列宁十分关注党内民主运行的环境条件问题。他提出,政治自由是进行党内民主建设的政治前提,小农经济和物资匮乏是制约党内民主建设的经济根源,教育水平低下和民主文化传统的缺失是阻碍党内民主建设的精神因素;党内民主建设不可脱离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单独进行,应在积极塑造良好社会环境中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16.
党内民主关乎党的生命。本文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对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党内民主,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坚持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民主集中制;改革选举制度,确立严格规范的领导干部任期制;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健全和强化党内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7.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如何健全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其主要对策就是要改革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建立和实行与党内选举制度相配套的党内权力制约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民主作为政治上层建筑。不仅要求同一定的经济基础相适应,也有它自己内在的运行规律,有它自己的质量限度。程序正义保障实质正义。党内民主治理结构的构建必须确保“公正”的原理。作为党委总揽全局和协调各方、保证权力正常运行的组织形式.党内民主程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发展党内民主,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应着力健全四项机制。  相似文献   

20.
刘少华 《人民论坛》2012,(14):30-31
继续推进党内民主建设,需要对党内民主建设的主要任务做一个整体规划。这一任务规划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构建党内民主政治文化体系、改革和完善党内领导制度、健全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体系、培养党内民主作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