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古今中外的政治体制运用了各种各样的权力制约方式,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政治背景下发挥的作用不同,但总的结论是"对权力的制约力量来自此种权力之外的权力".这种"权力之外的权力"来自"纵"、"横"两个方向.从历史的宏观视角,纵向权力制约虽然具有局部的有效性,但从整个政治架构中却容易导致集权,从而失去权力制约的终极功效;横向权力制约坚持了对等时抗性、突显利益冲突、法治等制衡原则,能够有效地制约权力的膨胀,实现权力制衡.  相似文献   

2.
陆昱 《前沿》2009,(10):41-44
迄今为止,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法制制约权力、以社会制约 权力和以道德制约权力这四种权力制约模式并没有解决权力的滥用问题,其本质原因在于没有认识到国家(政府)权力的"权利"只是一种特殊的权利,是基于公民权利的部分出让(让渡)并以订立契约的形式进而形成的。国家(政府)权力的"权利"之目的和归宿仅在于保障公民权利,并促进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因此,公民权利的"权力"对于国家(政府)权力的"权利"具有无可置疑的优先性,只有以制度的方式承认、维护、彰显和落实公民权利的"权力",才能最终解决如何有效制约国家(政府)权力这一理论和实践难题。  相似文献   

3.
论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云虎 《人权》2006,(6):18-20
权力是社会政治生活的核心。确保权力运行受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是防止权力腐败的根本途径,也是一个国家政治文明和政治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出发.提出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这为我国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实现民主政治的  相似文献   

4.
苗国厚 《人民论坛》2014,(11):48-50
科技使人自由,有时也可推动民主进步.宏观上,互联网冲击着国家政治权力结构,消弱着国家政治权力的执行力,显著扩大着国家政治权力客体的参与面:微观上,互联网拥有“倒金字塔”话语权结构,可实现网民个体之间的快捷互动,出现折射式反射及向网民倾斜.这些解构从某种程度上促成了所谓的“政治解放”.  相似文献   

5.
郝峰 《前沿》2014,(7):11-13
我国在权力制约和监督方面仍存在着“弱监…‘虚监”和“漏监”的问题,这说明我国现行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模式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造成这些局限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权力制约监督体系不完善的原因,也有权力制约监督的机制不健全的原因,还有权力运行不够公开透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卢尚涛 《传承》2011,(5):84-85,88
腐败是现代社会的毒瘤,也是现代国家最大的腐蚀剂。权力腐败则是腐败的核心,它不断侵蚀着政治、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如今,各个国家正在逐渐加大对权力腐败的惩治力度,以控制权力腐败。通过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三个方面指出权力腐败的基本危害,并提出惩治对策,即基于权利、社会和权力三个方面建立一个完善的权力制约体系。  相似文献   

7.
许文 《人民论坛》2015,(5):65-67
当前,我国政治体制和政治建设的重点是权力的制约及监督。缺乏有效制约的权力是导致权力滥用的根本原因。文章主要从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入手,对于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权力运行监督和制约途径。  相似文献   

8.
位丹丹 《传承》2010,(12):126-127
我国现阶段,一些地方腐败现象尤其是"一把手"的腐败现象较为严重。"一把手"权力腐败主要表现在政治上权力公有转化为权力私有;经济上政治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生活上腐朽浪费,霸道专断。"一把手"权力腐败的主要原因有"一把手"权力的自蚀性;权力体制的疏漏和权力监督的失控。因此,必须从制度、关系、责任及监督方面对"一把手"的权力给予制约,惩治"一把手"的权力腐败。  相似文献   

9.
权力制约是权力监督和权力制衡的逻辑统一。以分权制度为基础的权力制约权力,在政治发展史上虽起到了一定的遏制权力滥用、防治权力腐败的作用,但总体来看,以权力为基本元素的权力制约仍有待尽善之处。法律只有将权力、权利和道德三种元素进行历史性的统合,把它们共同汇聚于法律框架的整体结构中,才能发挥它们制约权力的作用和形成制约权力的合力。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充分发挥政协的民主监督作用 ,对于保证国家政权的长治久安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具有重大的意义。一、国家权力监督的必要性1945年7月 ,毛泽东针对黄炎培希望中共能找到一条跳出历代政权“其兴也勃焉 ,其亡也忽焉”周期率的新路 ,指出 :“我们已经找到了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新路 ,那就是民主 ,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 ,政府才不敢松懈 ,只有人民起来负责 ,才不会人亡政息”。此言 ,是毛泽东对“国家权力必须接受监督、制约”这一从古至今人类政治思想成果和治国经验的肯定认可 ,又是对民主监督是国家政权稳固发展…  相似文献   

11.
道德力是指作为有限的理性存在的人自觉其为理性的存在,不顾感性自然的束缚而听从定言命令行事时道德法则对其产生的效力.道德力之所以具有存在的可能性,主要是由其所独具的特质决定的.道德力的主要特质有独特自律性、自我强制性、普遍渗透性和崇高理想性.  相似文献   

12.
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是西方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哲学命题,它标志着西方哲学发展的重大转向。"认识你自己",成为主体自我实现自我超越,拷问灵魂,追求自由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强大动力。反思这个哲学命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伟凯 《前沿》2010,(21):31-33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权力制约机制问题,应该说建立规范的权力运用和运行机制,不但有利于健康的社会控制,而且对权力基础的加强、权力运行机制的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路杨 《理论月刊》2003,(8):8-10,3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已经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成为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从武装斗争、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从"革命党"到"执政党",我们党进行了长期的奋斗和探索。在新的历史阶段,领导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当好执政党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5.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气质,在历史形成中就展示了其不凡的伦理价值,是社会主义伦理价值的逻辑起点。首创精神凸显了人类超越自我的伦理源动力;奋斗精神是革命和改革的伦理理性行为的持续动力;奉献精神是凝聚人心的情感动力。"红船精神"内在的伦理动力促发着它的实践和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贪污受贿是公开的、体制外的公权私用,那么通过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将部门利益制度化,则是一种隐秘的、体制内的公权私用.我们在坚决打击体制外公权私用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体制内的公权私用,并且通过完善宪法制度,制定科学的法律体系,从根本上杜绝这一丑恶现象.  相似文献   

17.
何耀刚 《桂海论丛》2003,19(6):25-27
新时期党的执政地位面临严峻考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思想,既可使党永远保持其先进性和政治优势,又可确保党制定出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策,也可使党的执政能力得到提高,从而达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行政诉讼中的"滥用职权"应限于对行政机关在法定权限范围内不正当行使实体裁量权作出处理结果层面的审查.其包含客观结果明显不当和主观过错两方面要件.客观结果"不当"的情形主要有违反比例原则、无正当理由的区别对待或违背裁量基准、不考虑具体情况的裁量怠惰等,审查强度应以"明显"为限,给予行政机关必要的"尊让";主观过错包含故意和重大过失,主要情形有徇私枉法、打击报复、反复无常、不考虑相关因素或考虑不相关因素等.为免于"滥用职权"被虚置,客观审查和必要的主观审查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9.
“人肉搜索”是一种信息收集机制,具有搜索能力强、信息获取全面、搜索速度快等优点,同时也存在盲目性。“人肉搜索”与侦查权的关系日益密切,对侦查活动既有有利的一面,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法理合法性虽然是现代政治中执政党最强势的资源,但它在执政实践中已显露出局限。克服这些局限,需要从以法理合法性的一元为主走向绩效、法理和意识形态的多元整合,这一趋势在当代合法性理论的发展中已然显现。我国的政治理论传统和当代政治发展的现实,决定了构建党的执政台法性基础必须以多种执政资源整合为取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合法性意义就在于,它立足当代中国国情,把三种执政资源结合起来,反映了当代合法性理论发展的新趋向,实现了当代中国执政合法性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