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莹 《世纪桥》2008,(6):53-54
社会普遍认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是很幸福的,但是当代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却存在着幸福感缺失的现象,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讨。幸福感缺失的原因主要有教师压力大、社会对教师的关注不足、教师对职业价值认识不足等。社会与教师应该共同努力,使教师的幸福感回归。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0,(8):40-41
身为作家、教师的梁晓声,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提到了他对中国出现“灰社会”的担忧。他说,“灰社会”比“黑社会”更可怕。这可怕就可怕在“灰社会”所具有的三个特殊性上: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五年来,在教学方法改革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常用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以学生参与为主、以多媒体辅助、以实践为渠道等的教学方法。但实践中仍然存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守旧并存、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单一性并存、教学方法的“以生为本”与“以师为本”并存、教学方法中“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并存等问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提高教学方法的实效性、针对性,应遵循几项基本原则:选用教学方法的出发点应以学生为本,选用教学方法的核心点是要满足教学目的,选用教学方法的技巧点应做到灵活运用,选用教学方法的落脚点是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张志平 《世纪桥》2008,(6):31-31,45
“大学之道”本质上是一种个人与社会、个体“内圣一外王”的和谐伦理精神。它的当代价值就是让我们在科学发达的现代,重新反思现代性,重新认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运用生态观点,实现“自然一人一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师”——一种职业,一种称谓,一种身份。人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是播撒知识、智慧的使者,身披万道霞光。教师是教书匠,通过三尺讲台谋生活,是个简单的社会人。教师是父亲、母亲,是丈夫、妻子,抑或是儿子、女儿,吃喝拉撒,油盐酱醋,一样不能缺。三种内涵集于一身,便多了权利、义务,更多了责任,同时给别人多了说话的厘头。但无论怎样的评价,教师首先是一个“人”,最终也是一个“人”。  相似文献   

6.
辛苦很多年最后被清退/这个词有些味道不对……您教过我父亲教过我母亲/教过所有想读书改变命运的农村人/我们一起给您鞠一躬/送上我们的祝福……新年伊始,网上有关全国几十万代课教师面临最后清退的话题,成为网友们议论的热点,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还专门“澄清”,“未听说今年是清退全部代课教师的最后期限”。尽管从教育发展和教师结构的角度看,“最终期限”终究是要到来,但“清退”这个词有些味道不对。  相似文献   

7.
教师,素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称,湖北省宜城市实验小学教师宋德兰便是千千万万名教师中的一员。22年来,这位普通的共产党员把对党的执著、对党的热爱和对教育事业的挚爱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始终像一支蜡烛,燃烧着自己,照亮了一茬茬孩子们的心灵。近几年,她先后被评为宜城市“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襄樊市优秀教师、“十佳教师”、湖北省优秀青年教师、全国模范教师。  相似文献   

8.
日本某企业家在管理问题上有一高见,“一只木桶盛多少水,是由桶边最短的木板有多高决定的”,此论被称之为“木桶理论”。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与团体中,始终存在着好差之分和高低之别。这差与低用“木桶理论”来解释,也就谓之为“最短的木板”。如果这“最短的木板”长期不发生变化,盛的水就会始终保持在“短”的水平上,这就势必影响社会的整体形象和团体的工作水平,以及社会的整体效益。就社会的进步来说,我们总希望能达到一种统一和谐,使木桶能盛尽可能多的水。怎样才能达到统一与和谐,这需要我们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首先具备一…  相似文献   

9.
巧施多种手段 激活政治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中学政治课教学停留在以升学为目的的僵化教学轨道上,政治课教师的全部家当是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即上课时教师按“本”就班列要点,复习时学生如读圣经背要点,考试时一字不差答要点一这种以死记硬背传授式为主要特征的政治教学模式,哪有什么趣味可言?学生早就厌烦了,教师早就厌倦了,效果早就糟透了,社会早就不满意了。  相似文献   

10.
《求贤》2010,(7):40-40
天津大学外国专家工作瞄准“建设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的一个目标。围绕“学生和教师”两个中心,突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三个重点开展工作,坚持求实创新、统筹发展,努力摸索一条有“天津大学特色”的国际化道路.进而服务天津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1.
袁朗 《党课》2011,(17):62-63
当前,一些党课教师为了追求所谓趣味性、娱乐性,在上党课时或故作神秘地透漏自己所探听到的“内幕信息”,或散布一些道听途说来的庸俗“社会段子”,以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授课效果,哗众取宠,使党课“变味”。这些“变味”党课忽略了党课的严肃性,背离了党性,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与家长同时承担教育下一代的职责和义务。共同的愿型,一致的社会责任,要求教师必须与家长充分合作,建立一种和谐、健康的“伙伴式”关系,这样才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充分发挥教育功能,更有利地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那么,作为在教育中占主导作用的教师,如何和家长相处,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糸呢?一、求同存异求信赖生活中,有少数家长或忙于工作,或忙于赚钱,家教责任意识淡薄,生儿育女仅只管吃管喝,成为“甩手”求长,孩子入学俺“万事大吉”,与教师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还有一类家长,自身文化素质较低,认为孩子读不读书也无所谓,对孩子要求不严,得过且过,相反却对教师抱有戒心,梢一严格,便认为是教师跟孩子过不去。教师如何同这样的家长相处、合作呢?首先要主要热情,在双方心理上  相似文献   

13.
“一案到底”教学法因其时代性、生活性、趣味性等特点和重视学生学习主体、活跃课堂氛围、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等显著优势,被越来越多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一案”的选取、改编呈现作为“一案到底”教学法的重要一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存在教师选取“一案”的途径有限、教师改编“一案”的能力不足、教师呈现“一案”的方式单一等问题。本文将从拓宽教师选取“一案”的途径、提高教师改编“一案”的能力、优化教师呈现“一案”的方式三个方面,以期能够为“一案到底”教学法的案例选编和呈现环节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造成衮衮诸公纷纷落马的原因,除了外部的“硬件”因素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自身内在的“软件”出了问题。“软件”的核心是德。德在社会、工作、家庭中的三种表现形式即“三德”。腐败分子的蜕变往往肇始于违背家庭美德,继而违反职业道德,直到违反社会公道,沦为社会的蛀虫、人民的公敌。所以“三德”也应该是考评党员干部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上,放松德的要求,就是对社会和人民的不负责。在这一点上,德并非难以定性把握、定量评析的可有可无可伸可缩的软指标,“三德”就是其具体表现。本刊将从第 5期起开辟“热点透视”专栏,就“‘三德’建设与防止腐败”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希望理论工作者及广大读者能关注、支持这一栏目,并踊跃参与,积极投稿,各抒己见。来稿请在信封上注明“三德讨论”字样。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国内社会价值观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庆丰 《探索》2011,(5):188-192
近十年来,社会价值观问题逐步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总体上看,学界围绕“社会价值观内涵探讨”、“我国社会价值观建设现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建与提炼”等层层递进的宏观方面展开相关研究。梳理并反思这些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可知,当前缺乏从物质生产关系角度对社会价值观的生成展开前提批判研究。为弥补这一不足,引入资本逻辑,是纵深推进社会价值观研究应有的理论自觉和学术视野。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4,(9):23-23
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上,讲“解放”,有经验,也有教训。“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中,我们也讲要解放思想、破除迷信,结果是出现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样的反科学的历史唯心主义口号。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作为一条完整的思想路线提出来,形成的是巨大的社会活力和创造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而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在今天,就是要始终坚持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组织服务: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可忽视的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组织”一词在2007年召开的党十七大上开始使用,成为官方正式用语,代替使用多年的“民间组织”、“非营利组织”、“中介组织”等概念。从“社会团体”到“民间组织”再到“社会组织”,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变化,而蕴涵着执政党和国家的治理理念的变革,意味着公民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认可和重视,是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一个良好机遇,加速了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深入开展“三个代表”的宣传教育,是新世纪开局之年全党工作的一件大事。我们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对“三个代表”的研究、宣传、教育引向深入,自觉以“三个代表”的要求指导思想和行动。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历史。先进生产力一次又一次取代落后生产力,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9.
潘秦保 《世纪桥》2013,(3):44-48
一、中共四大前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在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上的论争(一)思想的萌芽:“劳工神圣”从五四运动到中共一大,陈独秀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初步形成。在五四运动以前,陈独秀就已经认识到由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领导的“俄罗斯社会革命”是“人类社会变动和进化的大关,  相似文献   

20.
潘秦保 《世纪桥》2013,(6):44-48
一、中共四大前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在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上的论争(一)思想的萌芽:“劳工神圣”从五四运动到中共一大,陈独秀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初步形成。在五四运动以前,陈独秀就已经认识到由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领导的“俄罗斯社会革命”是“人类社会变动和进化的大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