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弼时是中国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重要成员之一.他从16岁起投身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新中国的建立献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他的思想和业绩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任弼时英年早逝,对他生平和思想的研究已开展多时,但由于相关档案资料的缺乏,对任弼时早期思想转变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本期<党的文献>发表的任弼时1922年3月5日亲笔填写的<旅俄中国青年共产团团员调查表>,为我们研究青年任弼时的思想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丁文 《北京党史》2004,(3):40-42
任弼时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位卓越领导人,他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的筹建过程中,对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任弼时百年诞辰之际我们缅怀他,就是要学习他坚强的党性和实事求是的实干精神,学习他坚忍不拔、甘于作出自我牺牲的“骆驼精神”,这是任弼时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任弼时把宣传和贯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各项具体政策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无论在地方还是在军队,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他都一丝不苟地执行党的统一战线的政治路线。尤其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作为中国共产党派驻共产国际的代表,任弼时积极宣…  相似文献   

3.
1950年10月2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名誉主席的任弼时,积劳成疾,因病逝世,年仅46岁!任弼时自16岁起即投身革命,30年如一日,将毕生精力贡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的英年早逝,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悲痛。中共中央于任弼时逝世当天即发出讣告,沉痛宣告任弼时逝世的不幸消息,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学习任弼时的革命精神。噩耗传出后,从党的领袖到人民群众,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追思他、悼念他、学习他。这使得任弼时逝世的悼念活动,成为中共逝世的领袖中极少见的最为沉痛而隆…  相似文献   

4.
1928年10月,任弼时受中共中央的委派,到安徽芜湖、安庆等地区巡视基层党组织工作。他到安徽南陵后,约定几个地下党员在公园里碰头。不料他们的行动引起国民党反动派的注意,任弼时与几位先到公园的同志被捕了。 然而,敌人并不认识任弼时,只是把他作为嫌疑,犯押送到安庆。在被押解途中的船上,任弼时碰巧遇到一位做生意的家乡人。任弼时急中生智,乘敌不备,写了一张纸条,实际上是个准备好的口供,请这位家乡人赶到上海通知他的夫人陈琮英。 在狱中,任弼时化名胡少甫,自称是长沙伟伦庄的学徒,到安徽来给姑妈送钱。残忍的敌人对任弼时  相似文献   

5.
杨光 《湘潮》2004,(2):24-26
纪念任弼时诞生一百周年任弼时曾两度被捕入狱,但他每每《机智沉着 化险为夷》,既表现了他坚贞不屈的革命品格,也体现了他冷静成熟的斗争经验。  相似文献   

6.
《湘潮》2017,(5)
正陈琮英是新中国开国元勋任弼时的妻子。任弼时被我们党誉为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作为任弼时妻子的陈琮英,就像是忠实陪伴在骆驼身边的驼铃,她数十年如一日,先是用当女工换来的收入接济任弼时读书,任弼时参加革命后,她又默默无闻地担负起服务工作,照顾好他的生活,担任他的机要秘书。她用自己一生的无私奉献谱写了一曲红色湘女的传奇之歌。  相似文献   

7.
正从1940年至1949年,任弼时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一职,在这个岗位上,他兢兢业业工作了整整十年。正如刘少奇在任弼时的追悼会上所说:"任弼时同志是一个模范的职业革命家,模范的共产党员和中国共产党最好的领导者之一。"建章立制,为新中国的机构制度建设打下基础任弼时注重制度建设,讲究工作效率。他经常告诫身边的同志:"要提高工作效率,没有一套规章制度是不行的。一定  相似文献   

8.
任弼时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半个多世纪了.我永远不能忘记他领导我们做青年工作的岁月.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优良作风,始终萦绕在我的心间.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同志百周年诞辰。为了缅怀这位历史伟人的丰功伟绩,我们从已经出版的《任弼时传》、《任弼时年谱》、《我的父亲任弼时》、《任弼时同志八十周年诞辰纪念集》、《任弼时同志逝世纪念集》等书中,选编出若干个小故事予以连载,题为《他是中国人民的骆驼》,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任粥时不做特殊党员 红六军团离开赣边区西征,一路上冲破了敌人的重重封锁线。当部队打下苏平县后,进行了短期休整。党小组长小何想利用休整的机会召开党小组会,西征一开始,任弼时就和警卫员、公务员、收发员编在一个党小组里。小何看见任弼时正戴着眼镜,手拿铅笔,聚精会神地在一幅军用地图前指指划划,想起这些日子来首长太辛苦,便没有通知他参加会。当警卫员刘永珍从任弼时的门前走过时,任弼时抬起头来问道:“小刘,你干什么去?”小刘告诉他党小组长通知开会,他说:“开会为什么  相似文献   

11.
看了这个题目,很多人都会立刻想到任弼时在1948年的重要讲话:《土地改革中的几个问题》。那篇讲话在当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在土地改革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经历过的人至今都会记忆犹新。其实,任弼时在这方面的贡献,远不只此。读了《任弼时选集》中的有关著作,就会了解到,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土地改革的长过程中,任弼时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参与制定了党中央关于土地改革的正确路线和政策,并使之不断完善。在他的革命实践中,包括他的一些重要著作中,具体地体现着党的正确路线和政策,而且是始终一贯的。尤其是当土地改革发生了右的或“左”的偏差时,任弼时在端正干部思想、纠正偏差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949年4月,任弼时带病出席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他的健康每况愈下,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让他放下全部工作,到北京玉泉山静心治疗、休养。一天傍晚,任弼时到治疗所在地附近散步。  相似文献   

13.
今年4月30日是任弼时同志诞辰90周年。任弼时16岁投身革命,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日以继夜地肩负着紧张繁重的工作任务,积劳成疾,身患重病——高血压和糖尿病。1949年4月,中央决定任弼时到玉泉山静心休养和治疗。我有幸在他的身边做保健医生。在日常和他的接触中,虽看到的都是一些生活琐事,但他那高尚的思想品德,鞠躬尽瘁、艰苦奋斗的精神,关心群众疾苦的作风,使我深受教育,永志不忘。  相似文献   

14.
在任弼时同志诞辰90周年纪大会上的讲话杨正午(1994年4月20日)编者按:今年4月30日是任弼时同志90周年诞辰。为了缅怀他的光辉业绩,学习他的思想和品德,弘扬他奋斗不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私奉献的精神,本期特辟"纪念任弼时诞生90周年"专...  相似文献   

15.
不愿换房子 任弼时德高望重,大家都很尊重他。但是,他严格遵守规定,从不享受特殊的照顾 全国解放后,任弼时住在北京一所面积不大的房于里。这所房子面临大街,车来人往,非常嘈杂。他工作繁忙,血压又不正常,那种环境对他的工作和休息都不利。为了照顾他,机关给他选了一所安静的房子,建议他搬进去。 当任弼时了解到那所房子里驻着一个机关时,他坚决拒绝了。他说:“那里住着一个机关,而我是一个人,怎么能以一个人牵动一个机关呢?”一 有的同志又建议另外买一所合适的房子。任弼时说.“买房子要花钱!又要费手续,麻烦得很,还是…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同志百周年诞辰。为了缅怀这位历史伟人的丰功伟绩,我们从已经出版的《任弼时传》、《任弼时年谱》、《我的父亲任弼时》、《任弼时同志八十周年诞辰纪念集》、《任弼时同志逝世纪念集》等书中,选编出若干个小故事予以连载,题为《他是中国人民的骆驼》,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今年4月30日,是人民共和国主要缔造者之一的任弼时同志85周年诞辰。3月的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笔者访问了81岁高龄的萧克同志。萧老将军向笔者动情地道起他与任弼时同志一起共事时的美好回忆。肝胆相照的战友初识时留下的印象恐怕是一辈子也难以忘怀的。萧老谈起他与任弼时第一次见而时显得兴致勃勃,他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 “我第一次见到任弼时是1931年在中央苏区。当时我任红军独立第五师师长。我以  相似文献   

18.
今天,中共中央在这里隆重举行纪念任弼时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以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  相似文献   

19.
<正>任弼时的一生,正如叶剑英元帅在《哀悼任弼时》中所评价的:"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他是杰出的共产主义者,是我们党最好的党员,是我们的模范。"而任弼时众多优秀品格中突出的一个方面就是谦恭虚己,这使得他赢得党内同志和全国人民的敬仰。任弼时从16岁参加革命至46岁逝世,把  相似文献   

20.
任弼时认为,“按实际情形而运用经验与理论”是“布尔什维克化的真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青年团应该遵循的原则.他不盲从于苏联经验与理论,而是坚持独立思考,按照实际情形有选择性地运用苏联经验.在领导青年团工作中,他坚持在实际调研中找准问题,结合青年国际建议,健全青年团组织;在实际宣传中改进方法,深入浅出讲理论,恰当引导群众;在实际斗争中完善策略,领导青年实践理论,发展壮大团的力量.面对“左”和右的错误思想干扰,任弼时总能及时发现并参与纠正错误.其原因在于他始终坚持按照实际运用理论,对革命形势和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作出了正确的分析判断.任弼时坚持按照实际情形而运用经验与理论,使他在领导青年团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了出色的组织才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