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犯罪现场上,常见插片开启暗锁入室作案,但用插片开启挂锁却不多见,由于开锁方式简便易行,一分钟之内即可开锁,且破坏工具痕迹隐蔽,易被误认为是钥匙开锁,从而误导侦查方向。1995年3月至1996年6月期间,我市连续发生插片开防盗门挂锁入室盗窃系列案件21起。通过对这一系列盗窃案开锁痕迹的检验、及对破案后收缴的作案工具检验,进行反复实验研究,总结经验介绍如下: 1 插片开启挂锁的原理及其条件  相似文献   

2.
蔡江 《刑事技术》2009,(5):58-59
近日,笔者在勘验3起入室系列盗窃案时发现现场门窗完好,门上挂锁未见破坏痕迹,可室内财物却被盗,起初以为用钥匙开锁实施盗窃,但在检验挂锁时,发现锁舌上有新鲜带状擦划痕迹,锁舌两侧锁体内壁上有2条线状擦划痕迹,认定这是压锁舌技术开锁,是利用“插片”开锁遗留的痕迹。这类技术开锁留痕不明显不易被发现,容易被被害人和侦查技术人员忽视,笔者也是第一次遇到,现结合本辖区发生的利用“插片”压锁舌技术开锁案件,对“插片”的结构、原理、遗留痕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技术性开锁痕迹检验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破锁入室案件中,不断出现的一些技术性开锁方法,形成一些特殊痕迹研究。笔者曾遇到4例对直开式挂锁的技术性开锁,就其开锁原理和遗留痕迹作初步分析如下。1案例资料案例11997年5月27日夜,某农药店农药被盗,价值3万余元。现场勘查中,发现其门窗完好,门上的三环牌挂锁无明显破坏痕迹。遂怀疑内盗。5月28日,被盗农药被查获,此案告破。经分析现场,并将三环挂锁锁芯送有关部门做电镜分析,在圆头弹子球面上发现了新鲜的线条划痕和压痕,证实为技术性开锁犯罪。案例21997年4月5日傍晚,张某家中被盗现金2万余…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窥镜条件下检验技术开锁痕迹的方法.方法 通过对内窥镜的分析,探索适用内窥镜的选择标准;通过分析锁芯结构,确定内窥镜检验开锁痕迹的工作通道和进入锁芯的方法;通过内窥镜观察锁芯内痕迹实验,研究内窥镜下观察技术开锁痕迹的方法;以传统的方法研究L形开锁器痕迹,验证内窥镜下检验技术开锁痕迹的可行性.结果 检验开锁痕迹适合用硬性直杆式内窥镜,根据圆头弹子位置确定工作通道,用移动锁具或窥镜的方法将内窥镜送入锁芯.结论 内窥镜下检验开锁痕迹应选择0.5 mm、1.0 mm直杆式硬性内窥镜;选择与圆头弹子相同或相邻的空间作为工作通道,按照移动锁具或内窥镜的方法进入锁芯,可实现圆头弹子球面、柱面、孔槽壁上的痕迹观察.  相似文献   

5.
1案例资料2006年2月,某市发生一宗入室盗窃案,门锁完好,窗户防盗网完好无损,经检验,原配钥匙没有配过。对锁检验如下:圆头弹子平端面的一侧边缘有摩擦痕,锁体弹子孔边缘的棱角被倒平。在与被磨损的弹子孔边缘同侧的锁芯孔壁上,有摩擦痕迹。技术人员根据以上痕迹特征,排除了钩状工具等几种常见的开锁方式,难以确定开锁工具。后抓获了案犯,缴获了案犯身上的钥匙坯,通过多次实验,最后确定为用钥匙坯开锁。2讨论2.1钥匙坯开锁的痕迹形成钥匙坯开锁是利用锁具本身的互开率。锁具质量较差,其零件加工精度差,为钥匙坯开锁创造了条件。钥匙坯为“一…  相似文献   

6.
在刑事案件中,经常遇见利用特殊工具开锁的现场,笔者遇一起利用口香糖开锁的案件,介绍如下:1案情简介2002年10月27日,浙江省某通讯器材商店被犯罪分子窃走现金、充值卡、手机等物品共计损失3.5万元。现场为一间坐北朝南一层沿街营业房,分为南北两间,中间有门相通。技术员到达现场时发现,通讯商店卷闸门呈半开状,门及门锁均无明显撬压痕迹;卷闸门东侧地面上有一弹子挂锁,锁呈开启状,室内地面散落有手机包装盒、塑料袋等物,且柜门及抽屉均有不同程度的开启;在收银台上发现弹子挂锁一把,也呈开启状,还有“7”字形工具一把(头部被人为加工成扁平…  相似文献   

7.
1案件简介近期我市发生多起利用口香糖开锁的盗窃案件,对上述案件进行现场勘查时发现此类案件均有如下特点:(1)现场无明显的出入口;(2)锁表及锁孔周围看似完好无损,但锁孔内均能发现有口香糖粘附(见图1、2);(3)试用原配钥匙、其他能插入锁孔的钥匙或其他能插入锁孔的工具均能自由扭转锁芯达到开锁。图1锁表粘附的口香糖;图2锁孔内粘附的口香糖2分析检验解剖锁体,取出弹子及槽内壁,显微镜下放大观察,发现弹子孔内均塞满口香糖,顶弹子的弹簧被强行压入弹子内(见图3、4),弹子上形成条状划痕和压痕,痕迹线条较粗,数量较多,压痕较深;槽壁上有挤压…  相似文献   

8.
1简要案情2004年6月23日凌晨5时和8月28日凌晨7时,某市两居民楼两户居民分别被盗,涉案价值12000余元。经现场勘查,房门门锁完好无损,门上及暗锁芯周围无任何暴力破坏痕迹,窗户上未发现有攀爬痕迹,对两家事主家中的原配钥匙进行检验,未发现有配制钥匙痕迹,排除了钥匙开锁的可能性。但在用钥匙插入锁孔时有阻力,为进一步弄清原由,技术人员在拆卸暗锁芯检验时,意外发现锁芯四面匙槽内和锁芯末端连接的锁尺处遗留有胶状物,经检验为泡泡糖残留物。对锁体解剖检验,发现锁芯匙槽内的弹子全部被泡泡糖粘连,泡泡糖将弹子堵在弹子孔内,难以回位,泡泡糖…  相似文献   

9.
盲摸器开启轿车用弹片锁形成痕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盲摸器开启轿车用弹片锁形成的痕迹。方法解剖盲摸器开启的弹片锁后,观察比对弹片上痕迹位置和形态。结果4s店购买的锁具较小商品市场购买的锁具不易形成痕迹;经验丰富的开锁人员较经验少的开锁人员不易形成痕迹;盲摸器二较盲摸器一不易形成痕迹。结论盲摸器开启汽车锁形成的痕迹与锁具材质、开锁人员及工具形态有关。  相似文献   

10.
徐子荣 《法制与社会》2013,(29):77-77,79
随着当下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开锁行业也因此发展迅速。但是某些心怀鬼胎的不法分子却歪曲科技的正面作用,将各种各样的开锁技术应用打开他人之门上。几乎无痕的作案方式增加了技术性开锁痕迹检验工作的难度。纵观当下的技术性开锁入室盗窃案的案发情况,开锁手段高明,分析当前的开锁痕迹检验工作的现状,分析应对技术性开锁的措施。对于强化居民的防盗意识,增强刑侦基础建设等方面着力,提高针时此类案件的打防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刑事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各种入室盗窃案件,尽管人们对防盗门及防盗锁的结构和质量进行了大幅度的改进和更新,但是入室盗窃案件仍然占居所有盗窃案的70%—80%以上。犯罪分子除了利用传统的暴力破锁方法入室作案外,利用多种工具采用技术和技巧性开锁手段入室作案的犯(2)插片在门缝内呈弯曲状,上下移动会受到防盗门橡胶密封压条的阻力,仔细观察防盗门的橡胶密封压条,在锁以下部分的压条上会发现纵向擦划痕迹。3讨论(1)插片开启高级防盗门锁入室作案,对锁具性能无损坏,也不留下…  相似文献   

12.
内凹齿钥匙痕迹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运用光学仪器研究内凹齿钥匙痕迹形态特征。方法制作内凹齿钥匙正常开锁和被钥匙机复制后的样本,用光学显微镜拍照固定痕迹特征。结果内凹齿钥匙开锁痕迹特征明显,且被钥匙机复制后能留下复制痕迹。结论通过检验内凹齿钥匙上的痕迹特征能确定钥匙是否被复制过。  相似文献   

13.
犯罪分子通过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开锁作案,因为锁没有被砸、被撬的痕迹,所以这对于公安机关的破案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技术性开锁痕迹的检验工作就显得异常重要,是案件侦破的关键所在.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应当强化对于行业的管理,加强对于技术性开锁方法以及痕迹的研究,健全犯罪信息的交流机制,这些对于案件的侦破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磁卡锁的逐渐普及,犯罪分子有针对性地研制出了一种开锁工具。这类工具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开锁时间短,遗留痕迹少,开锁时电脑控制系统无开门记录。笔者就近年来在实际勘查工作中,对利用工具开启磁卡锁案件的作案特点及遗留痕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1暴力拧锁开锁原理 近几年来,暴力拧锁开锁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案件日渐增多,这种开锁方式所使用的工具简单易作,便于携带,并且利用这种方式开锁的成功率很高。因此,研究暴力拧锁方式开锁的原理,及暴力拧锁方式开锁在锁体上形成的痕迹特点,对刑事技术人员在现场勘查中分析开锁方式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鑫 《刑警与科技》2014,(24):110-111
据相关部门调查,中国目前60%-70%的家用锁芯仍然采用上世纪90年代盛行的弹子锁芯,由于其在市场中已经流通十几年,致使其内部结构和开锁原理已被小偷研究的了如指掌,技术开锁时间也从几分钟到目前的几秒钟,这样的锁在小偷面前形同虚设,给家庭带来严重安全隐患.再加上近年来锡纸开锁技术的盛行,更是使家庭安全隐患雪上加霜.传统锁具低级的防盗性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家庭防盗需求.  相似文献   

17.
1997年9月某日,深圳市沙岗村第二工业区某厂宿舍发生一宗人室抢劫杀人案.经勘查,发现死者卧房的门、锁均无破坏,门前地面上有作案人使用过的肥皂和牙签,遂提取该门上弹子暗锁一把,以检验是否技术方法开锁.现场锁头为SPARK牌铜质弹子暗锁,经检验发现该锁芯可转动,锁呈开启状态,钥匙孔外及周围可见有黄色肥皂粒附  相似文献   

18.
利用口香糖开启三保险锁痕迹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技术开锁具有的隐蔽性不易被发觉,因此在犯罪现场中,经常被案犯利用对锁具开启,实施犯罪。随着犯罪分子作案手段智能化,新的技术开锁方法不断出现。2001年以来,我市发生了20余起用口香糖堵锁芯孔开锁系列入室盗窃案,在侦破案件中,为了全面了解其技术开锁的原理,我们对有关锁具进行了解剖,对痕迹的形态、出现的部位及分布规律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分析。最后判定案犯先用钩状工具挑拨三保险锁,后用口香糖堵锁芯孔,转动锁芯开锁的作案手段。从而将这20余起盗窃案予以串并。后抓获犯罪嫌疑人,该交待了伙同其他案犯利用钩状工具与口香糖开锁入室盗窃…  相似文献   

19.
1案情简介1997年8月20日,某食堂管理室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案犯破开室内办公桌、钱柜上“将军不下马”挂锁,盗走存放在柜内的全部现金。勘查现场中,在锁体、桌子、柜子上未见明显的撬压痕迹;挂锁也无较明显的变异,而且挂锁仍能正常锁闭和使用。后经反复细致地观察现场被破开的挂锁,发现挂锁的锁键开启后微呈“仰状”。在锁键上部的内弧中部、锁体顶部有两道平行的横细纹线。不仅出现在锁体的同一侧,而且呈对应状。为探明锁体横纹线形成的原因,首先将现场被破开的两把锁置于放大镜下比较观察。发现两挂锁上所留平行横纹线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技术对原配、选配钥匙开启各种锁具遗留在弹子顶部和钥匙上的痕迹及附着物的无机元素成份进行检验;对被配匙机配制过的钥匙上的擦划痕迹进行检验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同时检验显形痕迹和微量附着物的分布(隐形痕迹),较之常规的痕迹检验方法准确、可靠性强,拓宽了检验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