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哲学观的方法论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西方哲学发展历史,对于"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看法有一个从本体论经过认识论再到方法论的过程,哲学由研究对象性的客观知识到人自身的思维方式的转变.这一转变是由康德开始而由马克思完成的,它意味着一种新的哲学观.哲学不是传统形而上学所探究的"本体",也不是现代西方哲学强调的"客观知识"和"信仰",而是一种思维方式方法.这标志着哲学观的方法论转向.  相似文献   

2.
谢纳 《长白学刊》2011,(4):38-42
在20世纪文化思想的震荡转型中,空间的理论研究突破了线性的时间束缚,以令人瞩目的方式成为当代学术思想界备受关注的热点题城,人们将其称为"空间转向".空间转向作为当代文化思想范式的转型,是提问方式、思维方式、言说方式和解释方式的转换变革.从哲学思维方式上看,人类的空间理论反思大致可描述为:以认识论哲学为基础的空间认识论;...  相似文献   

3.
康德哲学发起了认识论中“哥白尼式的革命”。其主要贡献在于,利用数学和自然科学成果探究科学思维方式,将认识论研究重心转向主体认识能力和认识形式。康德形象地说,  相似文献   

4.
周宁 《思想战线》2005,31(3):23-26
在当代哲学语境中,人的现实性与真实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也影响了心理学的发展.当代西方心理学研究出现了三个转向从主体心理学转变为存在心理学;从独白的心理学转变为对话的心理学;从本质论的心理学转变为建构论的心理学.只有这样,心理学研究才不会被当代中心话语边缘化,也才能真正树立在社会文化和心理生活中的权威.  相似文献   

5.
由外在的行动及其选择所形成的社会结构和内在的情感、信仰、精神所形成的观念分析,是社会人类学用以理解异文化的主要认识工具。这一认识工具内化着包括哲学、社会学在内的社会科学共同的认识脉络,经过沉淀,发展成为社会人类学主要的认识论传统。对人何以为人、结构与观念关系的思索中,社会人类学的认识论传统既蕴含对人类社会一般性过程分析和抽象的追求,也存在着尝试整合经验论和观念论两种不同认识体系的学科立场。当代人类学的"本体论转向"中,对观念和结构进行了重新把握和应用,形成基于认识论传统的新发展。面对当下人类学各分支学科无法通约、互动困难的状况,对认识论传统的共识和确认及在这一基础上的创新、发展,是人类学者必须省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高伟茹 《前沿》2012,(13):44-45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党的群众路线;人类认识的目的是为了正确地反应客观世界的运动,认识也只有按照客观世界的运动规律去认识客观世界,才能正确反应客观世界的运动。因此,认识规律、思维规律与存在规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规律,即把认识论、方法论与世界观统一起来。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它是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坚实的哲学理论根源;实践活动使马克思主义认识规律与群众路线相一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高一级的程度"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杨春红  尚巾斌 《求索》2013,(12):91-94
西方哲学从认识论研究到语言哲学研究的语言转向变革导致了言语行为理论的诞生。言语行为理论继而发展成为语用学的重要理论支柱之一。本文着重考察了从维特根斯坦、奥斯汀和塞尔的日常语言学派到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的言语行为理论思想,分析了言语行为理论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指出言语行为理论通过对语言使用的关注使其自身成为一种具有批判意向的社会理论,同时也导致语用分析不仅突破了对符号解释者之间相互关系研究的拘囿.而且使其更加关注阐释生活世界中各种关系所指称的对象及其意义。这对从哲学渊源的角度认识现代语用学的发展轨迹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其中之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毛泽东同志说“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认识开始于实践,认识来源于实践。“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邓小平文选》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相似文献   

9.
让·保罗·皮亚杰曾是当代西方哲坛上的风云人物。他的认知结构学说激起了人们悠远的回想和深刻的沉思。我国哲学界对他的这一学说评价不同,褒贬不一,见仁见智。本文旨在对皮亚杰的这个学说作一粗浅的探讨,以求教于大方。 一 认知结构与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认为,发生认识论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区别于传统认识论的独特个性。通观哲学史,认识论是近代哲学的研究重心,并形成了两个双峰对峙的认识论派别——经验论和唯理论。但他们研究  相似文献   

10.
认识的主体性和客观性的关系问题是当代认识论的重大难题.无疑,正确解决作为认识的基本层次——观察经验的主体性和客观性的关系是解答这个难题的出发点。因为它是解决好科学理论的主体性和客观性的关系之前提.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对这  相似文献   

11.
近现代哲学美学的一个趋势是高扬人的生活世界,这尤其表现在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师徒的生活世界理论中。该理论由胡塞尔首先提出,用以克服科学世界的危机。海德格尔更是强调前反思的、前理论的实际生命体验,强调回到葆有本原的生活世界以克服技术的侵袭。哲学中生活世界的转向对于美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使得美学研究重新获得自己的根基,从而完成西方美学从认识论向生存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同时这也预示着一次新哲学变革的孕育与发展。这场新技术的变革,深刻改变着当代整个人类社会的生活状态,并在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和思维模式。当代科学哲学研究由此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新变化,这主要表现在存在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层面上。其中,科学认识论和价值论是对大数据革命的直接哲学回应,"数字化生存"则是大数据时代新存在论的基本形式,它决定着大数据时代科学认识论和价值论的深层变化逻辑与特征。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中国化的过程中,实现了哲学基本问题、核心范畴和逻辑结构三大转换,从而产生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是实践,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是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体系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体系是广义认识论。开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宣传和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要解放思想,必须把握解放思想的规律。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出发,研究把握解放思想的规律,就要认识和处理好客观观察和科学理论之间的关系、我向思维和他向思维之间的关系、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关于认识的源泉问题,历来是各派哲学在认识论上探讨的一个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长期的论争。旧唯物主义认为,认识起源于客观物质世界。唯心主义则认为,人类心灵固有的“理念”才是认识的基础和源泉。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史已经证明这两种观点都是不科学的。近年来我国  相似文献   

16.
科学的发展使得纯粹认识论的研究范式发生了改变,认知科学将传统的认识论研究日益推向技术化的向度。在研究论域上,波兰尼的默会认识论与波普尔的进化认识论都有其鲜明的特色和丰富的内容。二者的认识论都是20世纪物理学革命的产物,在哲学研究范式发生转向的背景下,他们的认识论对传统认识论的消解的同时,怀着深切的人文情怀,建构起新的科学认识论;在认识论模式的具体建构和话语表达上,他们的分歧是明显的。默会认识论与进化认识论的思想价值不容忽视,但也存在着一定的认识局限。  相似文献   

17.
王现伟 《前沿》2012,(17):45-48
认识论、本体论和生存论是人们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角度.但是,由于没有自觉地对这三个角度本身进行前提性反思,人们关于这一问题的观点就经常处于严重分歧的状态.反思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虽然有自己的本体论前提,也回答了近代认识论的问题,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是本体论哲学,也不是认识论哲学.从整体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追求人和社会的“生存合理性”为目标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再追问“认识何以可能”的问题,而是以回答人和社会的“生存合理性”作为自己的问题,改变了近代认识论哲学的思维定向,具有划时代的革命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只需认识自己应该认识的──论具体认识的合理禁区刘怡翔认识论作为哲学的重要部分自有哲学史以来一直是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近代以降,由康德发轫,认识论又被推向高峰,成为哲学研究的主题。但是,包括康德在内的许多哲学家,对认识论的研究大都局限于认识的可能性和...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实在论是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界新兴的一种哲学思潮。它坚持自然科学唯物主义的朴素立场,围绕着科学理论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问题,同传统的逻辑经验主义和历史学派中唯心主义反实在论的一般倾向进行了激烈的论战,在当代哲学论坛上异军突起,引人瞩目。这是西方科学哲学向唯物主义转变的新趋向,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的评介。  相似文献   

20.
安建强 《人民论坛》2013,(2):210-211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欧内斯特·博耶提出了新的学术范式,赋于教学以学术的思想和新的内涵,对世界范围的高等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文章试图从认识论、方法论、知识论、价值论角度来探究其学术思想的哲学基础,并对博耶学术思想的哲学反思及理论与实践转向进行理论探讨,以期更好地发展和实践其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