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格一路飙升的茅台酒已经超出寻常百姓的承受范围,客观上沦为变相的奢侈品。于是,有人大代表建议公款消费不准喝茅台酒。乍看此建议顺应形势之需要,切合民众之期盼。然而,茅台不能喝,但公款消费中酒还是要喝的。不喝茅台喝什么?中石化用实际行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写一篇短文,曾经称赞电影《红高粱》插曲中的几句:“喝了咱的酒,一人敢走青杀口!喝了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好一个“见了皇帝不磕头”!但文章寄出,转而一想,这要以喝了“十八里  相似文献   

3.
品味洋酒     
尊贵白兰地凡是用葡萄以及各种水果为原料,经过发酵、蒸馏等过程酿造而成的酒,都统称为白兰地。在法国当地流传这样一句谚语:男孩子喝红酒,男人喝波特(Port),要想当英雄,就喝白兰地。白兰地的最佳酒龄为20—40年,一般不超过50年。关键词一:分类干邑:是法国南部的一个地区,这个地区所生产的葡萄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干邑是法国白兰地最古老、最著名的产区,被称为“白兰地之王”,法国明令规定只有在干邑地区生产的白兰地才能称为干邑,并受国家监督和保护。干邑白兰地酒体呈琥珀色,清亮透明,口味讲究,风格豪壮英烈,十分独特。  相似文献   

4.
《瞭望》2005,(45)
你是否想过晶莹剔透的白酒里会含有不明成分?你能否象了解药物成分一样搞清楚自己所喝的酒?为什么有些酒喝了会口干上头,而五粮液等名优酒却不会?为什么白酒有不同的香型,喝到肚中的究竟是什么?……现在都讲究明白消费,而喝白酒时,你喝明白了吗?  相似文献   

5.
从某省一“咨询服务工作协会”邮寄来的几张“内部发行、免费赠阅”的《科技市场技术专刊》,把我们带进了一个五花八门的“科技市场”。这里,我们不妨信手拣上几条“科技”与读者“共享”: “《普通白酒变名酒技术》:几百元一瓶的五粮液,茅台酒恐怕99.9%的人未喝过。现将在500ml普通的白酒中直接加入2-5克催化剂,就变成了口感味道与名酒一样的高级酒,无毒副作用,只需花上3—7角钱。注意:此项技术是提高酒的品质,不是要你去假冒名酒。”  相似文献   

6.
德国人饮酒     
周良 《侨园》2013,(3):28
德国人善饮,尤以喜饮啤酒而闻名于世。在德国,人均每年饮用啤酒数约在300升。而德国的慕尼黑,人称啤酒之乡,人均饮酒量还要超过此数。不过,德国人饮酒还是很有规矩的。比如有客上门进餐时,他们并不劝酒,只是问一声"要不要来点卑酒"?倘客人点头示意,主人便拿出来一升装的大杯啤酒。饮酒的场面更是让人刮目。到了10月1的慕尼黑啤酒节,要求入场的人能够当场喝下两升啤酒。倘不胜酒力,那就对不起,只能在门口看着了。在德国还有一种"喝靴子酒"的游戏,并不是脱下靴子装酒喝,而是用一种状如靴子的容器盛酒。这种容器有大有小,一般多用  相似文献   

7.
有人讲,酒风就是作风,考察一个干部,喝一场酒,这个干部怎么样就清清楚楚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读!  相似文献   

8.
陋习很伤人     
<正>长期以来,劝烟斗酒、贪享美味、随地吐痰、餐桌训子等陋习被人诟病,因为这不仅是健康事儿,更是影响文明形象的"国际大事儿"!劝烟斗酒:做不了好汉反成病汉"兄弟,抽一根吧!没事,就一根!"很多人就是在这样的劝烟下,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口烟。"感情深,一口闷,感情厚,喝个够"!杯酒论英雄式的斗酒,喝坏了一个又一个"好汉"。用酒量来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男子汉气概很不可取!酒量不过是代表一个人对乙醇的代谢能  相似文献   

9.
漫说清闲     
舒展 《民主》1996,(11)
常言道:“有酒万事足,无官一身轻。”这话对于不迷恋职位喜欢喝两盅的退下来的老同志来说,无疑是适用的。但是也不尽然。在退下的老同志当中相继辞世的不少人年龄都在60—70岁之间。他们的收入属于中等,酒是喝得起的(多数人不喝酒),迷恋官职  相似文献   

10.
去内蒙古一趟,转了七八个市旗,充分领略了东道主的热情。几乎每到一地,主人都要远接早候。迎接的主要仪式就是喝“下马酒”。有好几次,当我们获知那十来位身着单薄民族服装的姑娘和歌手们已  相似文献   

11.
陪父亲喝酒     
三十年前,父亲将八十初度,写了首《老境》:“居然臻老境,差幸未颓唐。把酒非谋醉,看书不厌忘。睡酣云夜短,步缓任街长。偶发园游兴,小休坐画廊。”那些年,父亲每天午餐晚餐都喝酒,由我陪着,一喝就是个把钟头。有亲戚朋友来,就拉着一块儿喝。父亲喝张裕白兰地,我喝剑南春或五粮液。客人随意挑,不喝也可以。“把酒非谋醉”,酒是喝不多的,为的摆龙门阵,闲聊。天上地下,国内海外,可聊的话题多的是:哥德巴赫猜想,猎犬号远航,直到那时的“内部电影”,以及报纸上常见的“形势越来越好,不是小好,而是大好”。当然也有谈论诗文  相似文献   

12.
北伐以前,中共组织一直处于地下秘密状态,党员只是零星个别,绝大多数为知识分子.发展工农党员,一般通过亲串亲、邻串邻介绍,支部大会通过就可以了.入党宣誓时,不少地方要喝鸡血酒,誓词为:“遵守纪律、严守秘密;努力革命,服从命令;打破宗族,不分姓氏;牺牲个人,不害同志;生死共存,永不叛党;如有变心,刀斩弹穿.”  相似文献   

13.
杨津涛 《各界》2012,(12):79-82
倪匡伤痛欲绝,不仅自己当场就拿起酒来大喝,还对已死多目的老友说:“古龙,你也来喝一点。”说着就给古龙嘴里倒上了一点酒,谁知古龙嘴角竞流出了血。  相似文献   

14.
在河南安阳有这样一句俗话:喝过黄河水,不仅心胸广,而且管得宽。不知道这话是否确实,而我们文章的主人公——安阳市糖业烟酒公司办公室干事赵广耀,却的的确确就是这样一位“喝了黄河水”的共产党员。“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许多人处世的信条。可  相似文献   

15.
诗酒趁年华     
申林 《民主》2014,(7):51-52
<正>醉,是生命最美的境界。花,是世界最美的姿态。把醉与花融合起来形容酒人的状态,还是最近两年的体味和评价。对酒,曾经历了讨厌、敬爱以及亲而远之的阶段。小时厌酒。逢年过节,家里家外,酒宴大剧场不分昼夜隆重登上日子的舞台,猜拳喝媒的四面豫歌比河南梆子更精彩。酒声丰腴,而现实骨感。也曾看到很多呼声震天的"酒"仙,猪八戒吃人参果般呼来将去地豪饮之后,最后回归"泥土加混  相似文献   

16.
人会在不知不觉中膨胀。一些人膨胀了,但他自己不知道,反而小看别人的谦逊和礼让,盘踞于座中顾盼自雄,以为自己的“气场”强。一些人膨胀了,但他自己不知道,挥舞手机呼朋唤友,叫嚣着要收拾这个摆平那个,以为自己很“男人”。如果喝了些酒,还有可能直接膨胀成上帝。  相似文献   

17.
《侨园》2016,(12)
正写下这个题目,闪现在我眼前的是老刘那高大魁梧却略显驼背的身影,还有那细长永远也睁不大的眼睛。老刘一般情况下喝酒吃饭是多多益善,但这还不够,他能横喝一大片,竖喝一条线。住平房时老刘是不喝酒不串门,喝完酒就走东家串西家,借着酒劲遮丑,半天工夫能喝遍一排房子。搬进楼房后,每次老刘从外面喝酒回来,耳朵就特别灵,他家住在五楼,如果赶上一楼有吆五  相似文献   

18.
窃书不算偷?     
孔乙己到咸亨酒店喝酒,逢到有人取笑他偷了人家的东西时,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 窃书能不能算偷?鲁迅在《孔乙己》中并没有回答。当年的孔乙己,因为“君子固穷”,又想喝一碗酒,穿着一领破长衫而身无分文,有时不免干些顺手  相似文献   

19.
《瞭望》2000,(40)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形成了丰富的饮食保健文化积累,香港虽然被英国统治了一百多年,但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仍然根深蒂固。重视饮食滋补就是其中之一。尽管在英国统治期间,各种外国保健品充斥港岛,但是,大部分香港人还是遵循传统,身体疲劳虚弱时喜欢喝补酒,或者用滋补品烫汤、偎粥,所以大陆的补酒在香港一直很受欢迎,其中最有名气莫过于张裕集团公司出口的至宝三鞭酒。在香港的许多商场都可见到这种装在古色古香,看似并不高档的红包装盒内的补酒,作为酒类,其知名度和消费量胜过其他一些名酒,作为保健品,它是大陆出口香港的…  相似文献   

20.
一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等人的“庆历新政”,由京城被贬到安徽,当了滁州太守,写下著名的《醉翁亭记》.其主要内容就是带着一帮人,跑到附近的山里吃吃喝喝,与民同乐,喝多了酒就趴在石头上发呆、傻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