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杨慧琴 《实践》2014,(8):33-33
<正>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以来,达拉特旗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把惠民、利民、富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大力开发沿黄灌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20多年来,共改造土地56.1万亩,1.1万户、3.9万农民受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体现农民主体地位增强农业综合开发后劲一是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20多年来,  相似文献   

2.
《实践》2015,(6)
<正>2013年,察右后旗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新增旗县。旗农业综合开发办严格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不断强化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在实践中,坚持"四措并举"(即水利先行、农业跟进、林业配套、科技助推)和综合治理,力促"低产田"变成"高产田"。在察右后旗白音察干镇大九号村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将0.6万亩中低产田改造成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田,形成"田成方、林成网、管相连、路相通"的新格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不仅优化了农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人》2012,(4):7
在利用GEF赠款"适应气候变化农业开发"项目设计及实施中,各级项目管理人员和项目区群众将适应未来气候变化趋势作为导向,既重视项目建设内容的近期时效性,又考虑项目建设内容的远期适应性,取得了双赢。为了将适应气候变化理念引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提高项目区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根据世界银行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的要求,宁夏开展了相应的示范与研究工作,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4,(7)
<正>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农业综合开发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新的发展思路和巴彦淖尔市"1359"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重点,以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增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大力推进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设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机制和管理机制。2013年,巴彦淖尔市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50万亩,财政投资44500万元,到今年6月末将接受自治区验收。完善制度建设狠抓工作落实去年以来,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办领导多次到巴  相似文献   

5.
《实践》2016,(2)
正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坚持将开发布局、项目规划、工程建设与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机融合,在打造粮食生产主产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机制创新、完善项目与资金管理等方面做出较大贡献,为新农村建设"强基固本",让农业综合开发焕发出了更大的活力和生机。一是精准实施项目,完善基础设施。水利是农业命脉,农发工作坚持以水为中心。"十二五"期间共新打完善机电井614眼,建高标准农田35万亩,项目工程发挥了旱  相似文献   

6.
《实践》2015,(9)
<正>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是一个农牧业结合的边境少数民族聚居旗。2008—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投入资金23390万元,改造中低产田27.8万亩。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转变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全年实施项目6.4万亩,总投资6041万元。旗农业综合开发办将原有八项措施修订完善为十项措施,切实加大农业开发项目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7.
《实践》2015,(2)
<正>丰镇市2009年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以来,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上级一系列政策法规,以项目建设为依托,以服务农业发展为己任,以农民增收为立脚点,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开拓视野,创新思路,扎实推进农业开发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取得良好效果。充分调研,统筹安排,发挥农业开发项目的综合效益。在项目设计实施中,始终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尊重照顾群众关切,满足群众愿望。在项目设计、设备配置、工程实施中,以因地制宜,综合配套,满足当前,兼顾长远,坚固  相似文献   

8.
付显扬 《当代党员》2006,(11):78-78
大足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围绕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以改善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为重点,按照国家农业发展战咯和产业政策,把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本部门的首要任务,把发展农业优势产业作为项目实施的重要目标,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项目建设的关键措施,把实行规模开发作为提高项目效益的重要手段。认真组织实施各类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扶持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新农村建设打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大通景园现代农业生态园项目实施以来,西宁汇丰农业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始终坚持"服务农民、精准扶贫"方向,坚持县镇村三级联动,坚持"以项目带动地方"的发展理念,通过以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为突破,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规划打造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综合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田园综合体,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和谐。  相似文献   

10.
正呼和浩特市农业综合开发办按照"资源整合、资金捆绑"精准扶贫的要求,坚持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和精准扶贫有机结合起来,出台"五项措施"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全力推进土地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产业化经营项目。针对贫困县清水河和武川的具体情况,采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三产发展+土地治理+产业化经营补助项目扶持"的模式,以农发资金为引领,通过项目实施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扶贫开发为贫困村经济发展奠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17,(2)
正近年来,清水河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紧密围绕全县"精准扶贫"重点工作的发展战略,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科学组织、精心实施,全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在农业综合开发建设上开好了头、起好了步。2015年县农开办土地治理项目完成总投资6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400万元、自治区投资128万元、地方配套32万元。项目区位于城关镇,共改造中低产田4400亩。2016年县农开办土地治理项目完成总投资45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321万元、自治区投资103万元、地方配套26万元。项  相似文献   

12.
宁夏农业综合开发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宁夏农业"三大示范区"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综合开发通过项目选择、运行模式等方面为农业结构调整起到引领、示范、带动的作用进一步突显。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9月4日,亚洲开发银行贷款亍夏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青铜峡市启动。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第一个与亚洲开发银行合作的农业项目,旨在借鉴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经验,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亍夏是六个项目实施省区之一。亍夏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主题,涉及中卫、青铜峡、吴忠、灵武、永亍、贺兰、平罗、农垦8个县(市、局),开发面积14121公顷,主要建设内容有水利措施、农业措施、生态措施、现代农业示范、农民能力建设与项目管理等五个方  相似文献   

14.
陈延 《共产党人》2012,(6):46-47
正2012年,宁夏农业综合开发将进一步深入开展"项目管理年"活动,坚持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着力点,认真实施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项目,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不断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努力将农发项目区打造成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5.
《奋斗》2017,(2)
<正>黑龙江省是全国农业综合开发的起始省份和重点省份。自1988年在三江平原掘起第一铲泥土,我省农业综合开发走过了28年辉煌历程,一直保持"使用中央财政资金总额、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三个全国第一。我省农业综合开发虽然取得丰硕成果,但也存在短板,特别是国务院批准黑龙江实施两大平原改革试验以来,以涉农资金整合为重要任务,使农业综合开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7,(6)
正近年来,武川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全力推进土地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产业化经营项目,坚持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和农民致富有机结合起来,以农发资金为引领,通过项目实施改善一些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农业综合开发为这些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增强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快他们生产致富的步伐。武川县通过整村推进工程,主要围绕全县五大特色产  相似文献   

17.
《实践》2018,(6)
正近年来,清水河县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精准扶贫的有效抓手,坚持与生产、生活、生态统筹规划,努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与脱贫攻坚无缝对接,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助推贫困户脱贫致富、贫困村摘帽。2017年,农业综合开发办与扶贫办共同调研后,将项目区定于扶贫移民涉及地区,农业综合开发办负责项目实施和管理,共确定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8500亩,总投资  相似文献   

18.
《奋斗》2017,(22)
正一、"十二五"工作回顾"十二五"期间,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我省农业综合开发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目标,深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扶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农业科技进步,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为推动全省农业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2013年全省实施"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以来,农业综合开发将高  相似文献   

19.
《奋斗》2017,(14)
正林口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探索创新农发管理机制,推进精细化管理,提升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水平。一是坚持"竞争立项制"。建立公开透明的立项竞争机制,哪个乡镇开发积极性高、先期投入好,可优先获得开发权,破解了项目建设中农民投劳和耕地协调两大难题,有力促进了项目建设和开发效益的整体提高。二是坚持"村民议事制"。项目立项前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公开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群众自筹资金和投劳情况,组织村民代表充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奋斗》2017,(8)
<正>我省按照国家农发办统一部署,将强化项目评审工作作为规范管理、机制创新的着力点,积极探索"双向盲评"、现场评审、中介评审等多种评审方式,形成领导重视、强化监管、注重创新、保障实效的工作机制,较好地保证项目立项的科学合理、客观公正,为项目顺利实施和高标准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工作保障项目评审是优选项目、完善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农业综合开发重要的基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