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玉荣 《前沿》2003,(4):13-14
十六大报告指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间一脉相承,有共同的哲学基础、理论品格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创新永无止境,这不仅针对于实践,理论亦是如此,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理论品质。科学发展观是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成果。作为新时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战略与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因其理论体系的创新性、执政理念的创新性以及发展观念的创新性,而成为了党在新时期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3.
略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给予了最新概括和表述.这一概括是恰当的、必要的,是我们党艰辛探索的理论成果,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开放的理论体系,必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4.
试论陈云经济理论中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玉福  孟轲 《桂海论丛》2005,21(4):18-20
限于社会历史条件,陈云虽然没有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但他的诸多经济思想包含了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如国力论、可持续发展观、综合平衡理论、规律论等,并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理论特征.深刻认识和把握陈云经济理论中的"科学发展观",对当前进一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适度经济增长理论是基于对国情的充分认识和对我国长期经济建设经验教训总结而形成的,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反映着"点"、"面"结合的区域经济理论;速度与效益统一的理论;粗放与集约结合、以集约为方向的增长方式理论;增长与发展统一、促进全面发展战略的理论;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论。邓小平适度经济增长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又是我国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渊源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理论的新境界。科学发展观"军事篇"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与时俱进,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科学指南。以部队建设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首要的是用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把全军的思想和意志、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的创新理论旗帜下。  相似文献   

7.
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殊语境与实践指向,也是判定其不同阶段理论成果价值与历史地位的基本尺度.科学发展观以五个方面的理论创新,谱写着21世纪中华民族复兴的崭新篇章: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实现民族复兴与社会主义基本价值、世界文明进步潮流的内在统一;完善建设目标布局和转变发展模式,使社会发展进步真正成为全面、和谐、稳定与可持续的文明变迁过程;重塑文化力量和推动自主创新,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创新型国家作为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动力;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向世界展示和平、文明,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创新领导格局和社会治理模式,从政治上确保民族复兴走一条既好又快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王月平 《前沿》2009,(13):9-11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科学发展观是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的又一个新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科学发展观的特殊意义: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世界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的“忧郁”和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的"忧郁"是指以李嘉图、马尔萨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对经济发展的一种早期的"忧患"意识.经济学的"忧郁"敲响了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警钟,唤醒了人们的忧患意识和对传统经济理论的反思,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0.
蒋晓俊 《传承》2012,(18):70-72
越南共产党领袖胡志明在越南革命和建设的三个不同时期探索理论与实践的三个"结合",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化、越南化作出了巨大贡献:1919-1930年,早期的胡志明将列宁关于殖民地问题的理论与越南殖民地沉重历史相"结合",寻求救国真理;1930-1945年,中期的胡志明将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与越南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探索革命新道路;1945-1969年,晚期的胡志明将列宁"两个过渡"思想与越南过渡国情相"结合",探索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