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事是一种既存在冲突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本文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要意识到国家权力是一种管理,更是一种服务,要正确行使国家权力,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对象为公民权利,采用的方法为比较研究。本文并不是从实证方面来比较国内外对人权的保护,而是光从法律条文的设计方面来研究对人权保护的不同规定。所选用的比较对象一个是国际人权公约,一个是我国的宪法。国际人权公约与我国宪法关于人权的规定是既统一又对立的关系。其对立主要表现在二者存在很多方面的差异和冲突;其统一主要表现在二者在多数方面是一致甚至是相同的。只有弄清其一致性才可能找到整合的立足点;只有厘清其差异,才不至于将二者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3.
《物权法》的一个最大的亮点是明确规定了物权平等保护的原则。即给予国家、集体和私人所有的物权以同等的法律保护。这一原则的规定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体现了社会公平和正义,解决了社会矛盾,体现了民主、法治精神,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4.
无罪推定,简单地说是指任何人在未经证实和判决有罪之前,应视其无罪。无罪推定所强调的是对被告人所指控的罪行,必须有充分、确凿、有效的证据,如果审判中不能证明其有罪,就应推定其无罪。这是西方现代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利、诉讼地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且体现了程序正义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公平正义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公平正义的实现和制度建设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社会制度的公正是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的建设,为弱者权益保护带来了新的契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也蕴含着弱者权益保护的内在要求。具体而言,民主法治的实现有赖于对弱者权益的合理保护;公平正义的达致主要与弱者保护的程度相关;诚信友爱的社会离不开对弱者的人文关怀;社会能否安定有序取决于弱者境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价值追求,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如何从和谐的视角理解公平正义,把握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清楚认识我国当前公平正义之现状及原因,切实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新时期我们所面对的重大课题,本文拟作探讨。  相似文献   

8.
突发公共事件中公民权利的保护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维平 《河北法学》2006,24(11):77-82
在现代法治国家,为防止突发公共事件的巨大冲击力导致整个国家生活与社会秩序的全面失控,需要运用行政紧急权力并实施应急法律规范,来调整紧急情况下的国家权力之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公民权利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以有效控制和消除危机,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和法律秩序,维护和平衡社会公共利益与公民合法权益.为此需要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公民权利进行界定,明确界限、建立程序制度保障和救济机制,以寻求突发公共事件中行政紧急权力与公民权利保护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张维平  全永波 《时代法学》2006,4(3):20-26,43
在现代法治国家,为防止突发公共事件的巨大冲击力导致整个国家生活与社会秩序的全面失控,需要运用行政紧急权力并实施应急法律规范,来调整紧急情况下的国家权力之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公民权利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以有效控制和消除危机,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和法律秩序,维护和平衡社会公共利益与公民合法权益。为此需要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公民权利进行界定,明确界限、建立程序制度保障和救济机制,以寻求突发公共事件中行政紧急权力与公民权利保护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与目标,即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十七大更明确的要求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今后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自被提出后,为全社会所共同关注,被老百姓所广泛认同。因为它不仅仅是执政党在新时期的执政理念,更是全体民众所追求的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11.
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前提、实现保障与必然路径。目前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法治既是和谐社会的必备要素,又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法治与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是社会主义社会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本文阐释了和谐社会与法治两者的内涵,探索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运用法治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点建议,以期对社会主义和谐的构建和法治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蔡兴 《法制与经济》2008,(2):108-109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的核心是要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保障实现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的核心是要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保障实现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15.
刑事案件的立案根据立案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公安机关的立案侦查、检察院的立案侦查和法院受理的刑事自诉案件的立案三种类型。虽然刑诉法第一百一十条规定,控告人如果对立案或不立案的结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但是公民却并未因为刑诉法的这一原则性的规定,就必然具有了充分的控告权。在当前由于法律规定的不同,对三类刑事案件的立案结果,提供了不同的保障途径:有的可以在复议后申请监督、有的可以在监督后提请复议,有的可以直接上诉。在刑事立案监督的过程中,公民究竟应当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及如何进行相应的权利保障,是当前司法实务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入户登记工作正式展开后;人口普查员将会走向“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私人住宅,当人们打开大门迎接普查员时,这是人们给国家一个更好履行“社会契约”的机会,让国家充分地认识真实的国情,更好地制定各项公共政策,更好地调整各种各样的社会政策:从每户用电的基准调整  相似文献   

17.
2003年以来,我国传染病防治领域公民权利保护的法制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生命权、健康权的维护不断强化,人身自由权的限制及其生活保障更加人性化,财产权的政府处置权力与补偿义务逐渐对等化,知情权的运用逐步制度化、个体化,受救助权的实现形式日益多元化,隐私权的规定越来越具体化,不受歧视权的保护范围适度细化。但是,为了进一步完善传染病防治领域的公民权利保护,建议:加快公民权利保护均等化的立法步伐,关注公民权利保护的法律法规可操作性,提高公民维护自身权利的法律意识,汲取国外依法保护公民权利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8.
社会保障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可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的投入严重偏低,供给严重不公,责任划分不清,立法相当滞后。为此本文认为要理性决策,促进社会保障制度尽快定型;统一立法,促进社会保障司法日臻健全;加大投入,促进国民福利与日俱增;适应社会发展,确保社会保障建设有"度"。  相似文献   

19.
20.
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法治社会,而法治社会最基本的理念就是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法律的主要价值形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基础,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和主要内容,也是法律调整的根本目标,是协调各种利益、处理各种矛盾的根本尺度。没有公平正义,社会主义便会失去灵魂的支撑,失去自身质的规定性;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没有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就会失去动力。因此,应将公平正义确立为和谐社会的基本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