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佛道。庄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与老子并称"老庄",不但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庄子虽然生活在两千多年前,但其哲学思想却历久弥新,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可以说,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文献中,《庄子》一书无愧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尽管关于庄子思想的研究文献早已汗牛充栋,但在新的时代和新的语境中,如何理解两千多年前庄子的思  相似文献   

2.
王海英 《长白学刊》2009,(2):160-160
对中国古代哲学典籍的梳理,传统是依西方哲学体系进行的。由于缺乏对中国哲学作为哲学的前提性反恩。因而也就无法在中国哲学自身的视域下来进行中国古代哲学典籍的梳理。因此,中国哲学亦应在自身的文化视野下,以大量的中国哲学文本材料为基础,重新选择自己的典籍范围,以展现自己独特的价值标准和文化内涵,以别于以往西方哲学范式下的视域。  相似文献   

3.
<正>鄂政发[2017]45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省人民政府批准省文化厅确定的第一批湖北省珍贵古籍(384部)名录和第一批湖北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10个)名单,现予公布。湖北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拥有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这些文献典籍是荆楚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树立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智慧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思想教育向亚良一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代青年思想教育的重要文化背景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而形成的文化积累,它不仅以程式化的经典文献、制度等形式存在着,而且广...  相似文献   

5.
自《四库全书》修纂以来,两百年间前哲时贤多所研究,学术成果比肩接踵。极尽褒扬声中,当代女学者黄爱平不囿陈说,她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四库全书》置于18世纪中叶的历史环境中去进行多角度的动态剖析,既肯定了这部大型丛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又指出它是封建文化糟粕的集大成者;既肯定它的修纂是系统整理和全面总结历代典籍的一大举措,又指出它曾使宋元以后的文化典籍遭到一次空前未有的巨大浩劫。学术界认为,黄爱平的观点不仅新颖,而且坚实有据。  相似文献   

6.
李瑞瑞 《前进》2016,(6):56-58
正当代大学生是拥有比较系统全面知识体系和较高综合素养的群体,是未来国家建设的栋梁。大学时代是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多种途径,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仅是大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需要。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中华儿女,就是在高度现代化和信息化的今天也仍旧是我们培养下一代的宝贵财富。当前,我国  相似文献   

7.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文化典籍,在卜筮基础上产生的《易经》部分,以爻词的形式记录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各种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和猜测,在神学唯心主义的外壳中,包蕴着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这些辩证法思想不断被后人重视,发挥和扩展,形成了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传统。在《易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易传》,以解说《易经》的形式,反映了中国战国中后期丰富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2392部)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51个)名单,现予公布。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这些文献典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和利用好珍贵文献典籍,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9.
孙和平 《人民论坛》2013,(8):209-211
中国传统教育史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理论,这些教育理论的形成、发展与古代中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用文化的视角从其产生的文化生态入手审视古代传统教育,不仅可以更为准确而深刻地把握其传统生成、发展的文化背景、原因及趋势,增进我们对当代教育性质的探索与开掘,也对当前我们实现教育现代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吴桐  杨璐 《前沿》2013,(10):170-171
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凭借勤劳的双手和过人的智慧,在工艺美术史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当代,民间剪纸艺术被纳入工艺美术的范畴,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也是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的流传与发展,不仅为中国工艺美术添加了新的元素,同时也丰富了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内容。本文旨在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审美赏析,结合它的根源,现状来对其进行分析。从而探究中国文化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是儒家文明的开创者。儒家原始经典"六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化典籍,历来被传统文化学者所信奉。有关于孔子与"六经"成书的关系,大致分为两种说法:孔子创作;孔子编纂。孔子创作"六经"的说法既缺乏文献学依据,也没有历史事实作为支撑,不被人所信服。分别依据历史事实和文献材料论述"六经"的成书,从而可以探取孔子与"六经"的真实关系,且能印证孔子编纂"六经"这一说法。  相似文献   

12.
正确认识《周易》的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向来列为“五经”之首。三千多年来,它在中国文化史上一直放射着智慧的光芒:在东方各国有其广泛影响,在西方世界也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无论国内国外,都掀起学习《周易》的热潮。一部古代文化典籍有如此持久的魅力,在世界文化史上可谓绝无仅有。但是,社会上对《周易》的价值,认识很不一致,有加以澄清之必要。《周易》是古代经邦济世的宝贵经典著作汉代以来,《易经》就被列入“五经”,它对古代政治思想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历代明君贤  相似文献   

13.
“三”,作为一个成数,在彝族文史典籍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浸透着它的神秘影响,从古史到当代现实生活,神秘的“三”无所不在。“三”作为彝族文化的一个突出特征,代表了从古代社会到当今彝族生活各领域的一种文化脉络。探寻“三”的文化意蕴,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彝族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人提出的“天人合一”,既是一种观念形态,又是一种秩序结构。古代中国在综合运用神、道、礼、法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大的法律控制体系;在“天、地、人”之间,王者通三;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和法律控制的效能建立在自然、历史和文化的基础上,成功地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礼法结合最初表现为习惯法与国家法的结合,它是中国传统法文化精神的凝聚,对于建构一个人际和谐的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法律控制机制给当代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逄丽东 《前沿》2012,(14):145-146
由于典籍生产技术的变化,从“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来认识古代私家藏书事业发展的两次飞跃.论述了古代私家藏书的文化意义.体现在它更好地保存和传播文化遗产,以补充公家藏书的不足.对于我国文化典籍的积累、保存、整理贡献极大.  相似文献   

16.
儒学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形态,是非政治化的,其服务目标不应是单一的政治,而应是整个社会。而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又造成了传统儒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长期的、单一的政治化形态。在当代,儒学必须坚持去政治化的发展方向,不断巩固其自身的发展,并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口述史是当代历史主人对历史的直接构建,是当代历史建构之学,它的最大意义在于在没有文献处建立文献。一、文化中国建设需要口述史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是古今中外不曾有过的大事业。大时代,必有大理论、大技术产生。中国在科学技术多个领域的不断超越,鼓舞了当代中国每一个有为之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随着考古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考古力度的加大,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真实记录的出土文献也越来越多。对此的认识和评价是需要一分为二的:一方面,它有助于解决传统学术研究中“文献不足征”的问题。在古典学术研究中,古代文献的残缺不全一直是严重困惑学人的重要问题,从孔子“文献不足征”的感慨开始,直到陈寅恪“不为古之学”的内心表白,都是因上古和先秦文献的相对不足而引发的。文献不足不仅直接影响到古典人文学者所追求的客观真实,同时也直接关涉到古典人文学术是否能够成为现代意义上的人文科学。但另一方面,“文献充足”也往往会导向…  相似文献   

19.
在古代中国,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萌芽起源于人类对自身发展的自觉意识,具体包含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与人的道德主体性思想、"天人合一"思想以及"重义轻利"思想等。要正确认识古代中国关于人的发展的思想,加强理论挖掘,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古为今用,积极促进当代中国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20.
<正> 涂文学、张乐和写的《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百题》(全两册,50余万字,工人出版社1988年版)不仅把中国古代知识文化,诸如思想学术、宗教流派、文学艺术、传统史学、典章制度等呈示以人,而且把非知识文化,诸如礼仪风俗、衣食住行、古代杂技、茶道盆景等予以勾勒,使之在百题之中占有比例,表明了两位作者在把知识文化与非知识文化结合起来把握中国古代文化轮廓的设想。这种设想可以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中找到大量例证,也是对中国古代文化史的基本面貌的梳理,因而它是可以受到肯定的。我以为,文化即人化或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集合形态。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不仅呈示在知识文化方面,而且还表现在非知识文化方面。在知识文化中,非知识文化也充盈其中,如婚配,如饮食,如交际,如社会活动,如游乐。如果说知识文化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人生和人类文化发展,那么,非知识文化有时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