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钧 《学习导报》2010,(12):61-61
俄国著名寓言作家克雷洛夫生活穷困,租了一间房子,房东要他在房契上写明,一旦失火,烧了房子,他就要赔偿一万五千卢布。克雷活夫看了租约,不动声色地在一万五千后面加了一个零。房东高兴坏了?“什么,十五万卢布?”是啊!  相似文献   

2.
杨建民 《湘潮》2006,(9):17-21
1934年10月,一位名叫“耶娃”的德国姑娘,在苏联的一个作家休养所,与一位作家相识了。这位作家,人们称他“埃弥萧”,是一个中国人,也是老资格的革命家。他的名字叫萧三。耶娃是被迥异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制度所吸引,在居住在瑞典的哥哥的旅行证帮助下,前来苏联旅游观光的。  相似文献   

3.
分享幸福     
艾迪 《党课》2010,(23):104-106
在励志作家曼狄诺的《伟人的执著》这本书里,有这样一则故事:主人公家庭富裕,不用为生计发愁,如果没有一场事故,他可能这辈子就这么平庸地靠着父母的财产生活下去了。有一天,他和一个脑外科专家都失足掉进水里,被人救起后,因为只有一个呼吸器,结果这个呼吸器被用在了这个废物身上,脑外科专家因此去世了。  相似文献   

4.
一个军人作家,与贫困百姓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5年的时间里,深入采访了21个省区的63个贫困县,一连写了三部关于贫困题材的报告文学(《托起明天的太阳》、《中国山村教师》、《中国贫困警示录》)。对于海军作家黄传会来说,他本职的创作任务应该是描写人民海军的生活。然而,因为良好的机缘,他与广大的农村,特别  相似文献   

5.
梅桑榆 《唯实》2005,(10):63-63
作家写作的姿式,并非坐着一种,据说美国作家海明威为了使作品的文字更简洁,总是站着写作,并且有时做金鸡独立状。俄国作家涅克拉索夫为了舒坦,总是躺在地板上写作。与他有同样习惯的还有卡波特,这位海明威的老乡自称是一个“完全平面的作家”,说是他要不躺下,就什么也写不出来。  相似文献   

6.
邵子南,四川人民的骄傲王洪林在辉煌悠久的中国文学史上,在四川作家群中除了西汉辞赋家王褒、南宋诗人李石,第三个就是现代作家资阳人邵子南了。1938年10月,作家邵子南随丁玲开创的西北战地服务团,活跃在晋察冀边区,他担任团党委文艺队长,和农民生活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悲剧是什么?西方著名思想家和作家有诸多见解和主张。中国女作家池莉更是提出了平民悲剧理论。最能体现她这种悲剧意识是其代表作《烦恼人生》.作品基于特定的时代和社会现状,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表现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悲剧意识:生活程序化与个体的无助感,他者的监视与个体的压迫感,伦理道德与个体的压抑感.  相似文献   

8.
面孔     
《廉政瞭望》2012,(20):8-8
莫言:中国作家百年诺奖梦圆 中国人百年的诺贝尔奖梦一朝梦圆。10月11日晚7点,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曾创作了《红高梁》、《檀香刑》、《蛙》等小说的中国作家莫言。理由是:“他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萸言本人十分低调。他说,获奖后生活中唯一的变化,就是耍接待很多记者,恢复正常后,“我还是在家里,吃饭、看书、写作”。  相似文献   

9.
作家王蒙,性情中人,京腔京调,幽默而又不失风度。王蒙是一个思想宝库,他的思维极左时,是作家,他的思维偏右时,是诗人。在当代文坛,王蒙的道德文章众人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英语水平也很高,到国外,他能用英语与人交谈,大会发言有时也用英语。在家时,王蒙过着一种极其普通的生活,早早地起床,上午写作几个小时是他多年的习惯。王蒙的生活较有规律,只要不出远门,每天上午总要坐在电脑前忙他的创作,下午和晚上则陪陪家人。王蒙的休闲总喜欢与家人在一起度过,因为他有条不成文的原则:再忙,家庭生活还是十分重要的。少年得志1934年10月15日,王…  相似文献   

10.
最近《小崔说事》采访了一批作家,很有意思。其中一位非常年轻的作家叫阿乙,他给自己做好了人生规划,攒够两年花的钱,然后接下来的两年什么事都不干,把已经想好的18个选题写一写,“估计能写出三四个”,这就是他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柒月 《廉政瞭望》2014,(6):75-75
村上春树曾在自己的杂文中提起过作家杰克·伦敦,并讲述了一个关于他的趣事。  相似文献   

12.
<正>辍学回家、身患重病、乡邻嘲笑、屡遭退稿,对于这个农村青年而言,生活给了他太多的磨难。可是,曹永没有放弃,他把文学当成信仰,把困苦当作积淀,成为贵州80后作家之一。他是一个初中没毕业的农村孩子,他的作品却登上《人民文学》等著名文学期刊,还被翻译到了俄罗斯。2014年,他被贵州省作家协会授予"贵州青年作家突出贡献奖",是唯一的80后获奖者。  相似文献   

13.
李继峰 《世纪桥》2011,(3):38-39
自启蒙运动以来,西方文明的演进是建立在两种观念基础上的,一是否定宗教神学和追求世俗生活的人文主义观念,二是继承古希腊以来理性主义的文化传统用对象化的态度来对待世界,把自然、社会个人都看作科学认识的对象,并在此基础上解决一切问题的技术理性观念,西方文明就是在这两种观念彼此作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世俗生活以科学为工具来满足自己,科学以世俗生活的欲望作为发展自己的动力,随着技术理性不断取代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并成为支配性的力量时,西方文明危机不可避免出现了。  相似文献   

14.
张莉 《世纪风采》2011,(10):31-36
他是一名记者,却以战士的身份牺牲在战场上;他是一个欧洲人,却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穿上八路军的军装、拿起枪来,同法西斯战斗而死的欧洲人,他是第一个。他就是进步作家兼记者、德国共产党员汉斯·希伯。  相似文献   

15.
孔庆东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去年,他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鲁迅,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他以大众化、当代化的视角看鲁迅,刻画出鲁迅生活世俗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彭军 《世纪桥》2012,(13):25-26
波特作为二十世纪美国女作家,以细腻简练的文笔结合自身的生活背景,揭露社会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他》这部作品就淋漓尽致地描写了由于拮据贫困的生活环境给人们本身的那种孤傲的性格带来的心灵的如结和矛盾的主题。在有限的篇幅里运用精炼细腻的文字,运用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挖掘出一位母亲在困苦的生活条件下养育一个傻儿子的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追求外表虚荣和愧对傻儿子的内疚感。  相似文献   

17.
用世俗的眼光打量郭明义,是一个无解的方程。 坐在办公室打打电话就能完成的工作,他非要下到生产一线,天天跟电钻、铲车、挖掘机和漫天的烟尘混在一处,而且每天提前两个小时上班。  相似文献   

18.
底气来自GDP     
1985年,我们单位一个老作家去德国访问,西德当地的作家宴请中国作家,西餐先上一碗汤。他端起碗连抽带吸,呼噜噜一大口,——呼噜噜,安静的席间分外响亮。他也没有觉得什么,在家里就这样。一看周围,顿时觉得不对劲,怎么一圈德国人都停下碗勺,抬起头定定地看着他。没有人说什么,但是人家看自己的脸色分明不对。  相似文献   

19.
<正>有人叫他李铁,有人叫他“铁哥”,有人叫他“师父”……他却一直没变,永远是温文尔雅的模样,谨慎地说话,谦和地微笑。无论怎样,在他脸上都看不出大悲大喜、大起大落的情绪来,这种平和沉稳演绎成了清秀。是的,这个一如少年般面目清秀的男人就是作家李铁——我们的“铁哥”。大多数人是通过阅读作品来认识一个作家的,  相似文献   

20.
"抒情的人道主义"是汪曾祺文学创作思想的主脉,"和谐"是其艺术样态的本质特征.作家用充满温情而平等的眼光去看人,去接纳平凡人生,用素朴而诗意的心态去书写世俗生活,在人生的沉重和苦涩中发掘温馨的美感和健康的人性人情.其创作思想和艺术个性的形成,主要在于作家对儒家思想的独特理解以及沈从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