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我国利益多元化发展以及人民民主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于协商参与政治生活的诉求逐渐增多,协商民主也随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现代圈家的建构是民族国家建构和民主同家建构的双重过程,在我国民族国家建构发展的同时,我围民主政治也在迅速发展,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民主的表达途径,以其自身的优越性和适应性,逐渐融入到我国的政治生活中,成为现代国家建构的一种逻辑选择。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探讨国家构建(文中等同“现代国家构建”)作为20世纪初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主题出发,考察国家构建问题在中国政治中的独特展现方式,提出既有国家构建理论缺乏群众与中国现代国家构建之间关系的研究,而关注基于群众的中国现代国家构建的独特历程是审视中国现代国家未来走向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近现代中国的建设,是在城市发展与城市治理持续联动中不断向前的,许多决定现代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制度创新,是以城市为实践空间而形成的。现代城市的治理结构与治理体系的完善水平,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发展与现代文明建构的能力与水平[1]。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接管城市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是与实现现代国家建构紧密相关的重大问题,在近现代中国社会历史性转变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本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现代国家建构为分析框架认为我国乡村民主发展有其自身的演进逻辑,现代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建构的双重特性决定了由"民主崛起"走向"增量式民主"是我国乡村民主发展的基本方向.民主崛起阶段积累的民主存量为增量式民主奠定了民主基础,国家政权与乡村社会的融合与互动为增量式民主奠定了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5.
张师伟 《探索》2015,(1):78-82
中国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建构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框架、要素及总体格局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历史地形成和确定的。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对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继续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导引功能。在中国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中国共产党负有重要的政治领导责任,必须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做好主心骨。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的诸多角色扮演均应有较为严格的形式与程序要求,这些形式与程序的要求集中体现在法律体系中,就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法律定位。  相似文献   

6.
美国通过推进公共外交,促进国家形象构建,其做法和努力对中国树立负责任受尊重的大国形象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中国从中得到的启示应该是:强大的国家实力是国家形象的基石;国家形象工程是赢得人心的战争,绝不是单方面的海外政治宣传;国家形象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战略;要充分利用高科技资源,特别是互联网建构现代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7.
国家认同属于爱国主义的核心问题,是现代国家的合法性根基,更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维护团结稳定的思想价值纽带。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西部边陲,加强西部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建构,关乎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关乎中华民族大团结。当前,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建构应坚持"五个结合",即支持西部民族地区发展与倡行"两个共同"主题相结合、完善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与强化国家公民认同相结合、尊重各民族文化与增进中华民族文化共性相结合、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与拓宽少数民族群众政治参与渠道相结合,以及依法开展反分裂斗争与长期普遍进行民族团结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8.
“新乡贤”作为一个新的群体进入历史舞台,必然面临新的身份建构。借助身份理论,将新乡贤身份建构置于“国家—社会—自我”的分析框架中,并将宏观结构与微观经验结合起来考察,可以探究新乡贤身份建构背后的结构性表征。乡贤身份经历了“建构—解构—再建构”的历程,也揭示了新乡贤身份“国家—社会—自我”的多元建构路径。新乡贤通过国家层面的政策保障和合法性重塑、社会层面的规范培育和价值引导、自我层面的认知修复和情感投注等方式进行身份建构,其身份结构、功能结构、权威结构随之发生了变迁,新乡贤群体对这一身份也呈现出接纳性认同、消极性认同、谋利性认同等认同方式。新乡贤身份建构本质上是国家整合乡村的一种方式,我们要在新乡贤身份合法性建构的同时,也加强其有效性建构,从而让新乡贤发挥出更大效能。  相似文献   

9.
国家认同是国家安全与稳定的重要指标。尤其对于多民族国家而言,不同族群的国家认同与社会整合统一紧密契合。国家认同的形成从来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它是个体与社会双向建构的结果。学校是建构个体国家认同观的重要场所。本文通过对新疆南部一所维吾尔族中学的民族志调查,从教育传播的视域勾勒维吾尔族中学建构国家认同的现实图景,反思少数民族地区国家认同教育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现代国家体系逐渐形成。全球各个国家政治发展道路和路径虽然多样,但最后结果却是殊途同归走向现代国家。在此背景下,走向现代国家需要现代国家治理结构的支撑与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现代国家的制度安排最主要表现就是建立现代国家基本制度,促进国家权力的理性化、规范化与功能分殊化,实现现代社会成长和国家与社会的分离及良性互动。国家能力的提升要注重国家治理能力的协同与均衡,不仅仅强调国家的强制能力和汲取能力,更要注重公民的权利保障和救济,促进国家吸纳能力的提升,实现国家政治制度化和国家能力现代化。由于国家组织内部的结构性力量与社会结构的区隔,现代国家能力不能无限夸大,现代国家只能是有限能力的国家。  相似文献   

11.
现代国家体系逐渐形成。全球各个国家政治发展道路和路径虽然多样,但最后结果却是殊途同归走向现代国家。在此背景下,走向现代国家需要现代国家治理结构的支撑与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现代国家的制度安排最主要表现就是建立现代国家基本制度,促进国家权力的理性化、规范化与功能分殊化,实现现代社会成长和国家与社会的分离及良性互动。国家能力的提升要注重国家治理能力的协同与均衡,不仅仅强调国家的强制能力和汲取能力,更要注重公民的权利保障和救济,促进国家吸纳能力的提升,实现国家政治制度化和国家能力现代化。由于国家组织内部的结构性力量与社会结构的区隔,现代国家能力不能无限夸大,现代国家只能是有限能力的国家。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初期的纪念活动与国家形象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金龙 《新视野》2012,(4):48-53
对于任何新生政权而言,国家形象建构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形象建构不仅关系国内民众的认知和态度,而且关系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评价和政策。同时,由于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和国家利益的冲突,西方媒体对新中国进行了种种扭曲的宣传和报道,力图丑化中国形象、颠覆新生政权,由此使国家形象建构变得更为必要。新中国初期的纪念活动具有表达、感染、聚焦、强化功能,向国际社会和国内民众诠释、展示了国家形象,成为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3.
敬坤 《学习月刊》2014,(18):76-77
上世纪60年代以来,葛兰西的理论始终是理论界致思的热点之一,在涉及文化建构、哲学探讨以及政治实践等方面,葛兰西的思想有着极强的时代性和阐释力。细梳葛兰西的理论,"使葛兰西最关心、最着迷的是建立新国家的问题,工人阶级在现代社会中的领导权问题,以及知识分子和文化在这一新国家和社会中的作用问题。"[1]据此,学界将葛兰西的思想主要归并为国家理论、市民社会理论、文化领导权理论及有机知识分子理论等。虽然此类著述很多,但对葛兰西思想进行再认识.并阐明其对当下中国的意义仍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政策执行问题是现代国家治理遭遇的共性问题,它是现代国家建构的伴生现象,也是现代国家建构的逻辑生成。现有的政策执行研究存在局限性:表现为着眼于官僚体制内部、小案例经验描述、缺乏有用的分析性概念。文章主张从国家治理与地方性知识两个视角建构政策执行的解释逻辑,国家通过政策实现治理目标需要正视地方性差异。地方性差异不仅指政治、经济、环境条件的差异,更重要的应该包括文化及当地人理解问题方式的差异,对差异的分析需要"深度描写"研究方法。这一解释框架开拓了政策执行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现代化的进程中,现代国家的建设一般是在三个维度上展开:基于主权独立的民族国家、基于自由的民主国家、基于公平的民生国家。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恰恰伴随着中国现代国家的成长。对中国现代国家建设阶段的描述,揭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内在逻辑,继续推动和实现中国现代国家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6.
在影响中国国家利益建构的各种变量中,国内环境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其它变量的作用都要经过这一环节;国际环境与国际机制则勾画了中国国家利益建构的舞台与背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及其对自己的定位则是中国国家利益建构中的内在和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认为腐败源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异化。因此,克服腐败的直接有效手段就是国家回归社会。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领导下建立以党为核心、依靠党的组织和体制推进反腐败工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府法律地位恢复和权威建立,反腐败工作在政党和政府作用下的推进。由于社会力量缺乏,先后出现了问题。因此,推进反腐败工作,需要建构政党、政府和社会有机结合的反腐败体系。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国家建设中的软实力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实践活动,在现代国家建设中具有重要的软实力价值.政治认同感的培育、文化竞争力的提升、社会的有效整合、国民素质的提高、民族精神家园的建构等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当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我国国家软实力,实现软实力和硬实力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马俊峰 《唯实》2011,(11):28-33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法律思想的健康发展,国家共同体功能和作用的完善,公民社会建构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正因如此,从共同体视角分析和探究中国公民社会建构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国家与社会关系作为政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议题,一直备受瞩目。米格代尔从历史经验与现实关怀出发,反思过分拘泥于韦伯理想型的国家概念,提出集“观念”与“实践”于一体的超越狭义建构的新国家观,并结合动态性视角,建构了过程导向的“社会中的国家”这一研究路径。作为一种研究发展与变迁的分析路径,“社会中的国家”摒弃了纯粹的二元对立的单向度解释,转而关注动态的、过程性的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不仅为在比较研究中已被深入探讨的问题提供了新鲜和令人兴奋的答案,同时也丰富了政治学的理论内涵,开创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