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投资基金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在实践中遇到的障碍重重。这些都有待于投资基金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来解决。但首先必须明确投资基金的法律关系问题。一直以来,我国对于投资基金法律关系的界定都不是很明晰,本文在介绍了国际上的一元模式和二元模式之后,将我国的投资基金法律关系与之比较,得出了我国投资基金独特的法律关系——基金持有人为信托关系中的委托人,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是信托关系中的受托人,但两者之间不存在连带关系。  相似文献   

2.
现公布《黄金交易型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暂行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黄金交易型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促进证券投资基金的创新与发展,规范黄金交易型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黄金ETF)的运作,保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私募投资基金活动,保护投资者及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私募投资基金行业健康发展,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私募投资基金(以下简称私募基金),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非公开方式向投资者募集资金设立的投资基金。  相似文献   

4.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总体发展状况进行了介绍,认为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所有者结构的优化。同时,对制约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健康发展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着重指出基金的治理结构问题是影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最主要问题,并对促进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VaR模型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静  王伟 《理论月刊》2005,(10):73-75
证券投资基金是目前国际上盛行的金融工具和大众化的投资手段之一。随着证券市场在我国的崛起和逐步成熟,大众化投资需求十分活跃,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新的投资方式,正得到广泛而迅速的发展。然而,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状况却堪忧。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VaR模型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实施的必要性,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资产配置、绩效评估、风险限额分配和信息披露等方面探讨了VaR模型在基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目的是为了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实施VaR风险管理的路径,以提高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高岚 《思想战线》2006,32(3):93-98
日本于1998年导入被称为“证券投资法人”的公司型投资基金制度,极大地促进了其基金品种的金融创新。公司型投资基金制度与其原有的契约型投资基金制度共同推动着日本投资基金业的发展。我国目前的立法虽然只对契约型投资基金作了具体规定,但应在条件成熟时,导入公司型投资基金制度,以促进基金品种的不断发展创新,扩大投资者的选择范围,同时还可通过完善公司型投资基金的法人治理结构以强化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进而促使基金业发展和公正成熟的证券市场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高岚 《思想战线》2004,30(6):46-49
日本于 195 1年制定颁行了《证券投资信托法》 ,由此奠定了证券投资基金制度的法律基础。之后 ,经过不断的修改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规范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律体系。我国在促进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同时 ,还应适当借鉴日本的改革经验 ,完善证券投资基金法律体系 ,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 ,以进一步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全球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趋势来看,目前的主流形态是公司型基金,而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法》虽然为公司型基金预留了制度空间,但是目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仍然只有契约型基金一种组织形态。是否在未来《证券投资基金法》的修订中移植公司型基金,不仅要分析这两种组织形态法律结构的异同,更重要的是要比较这两种组织形态制度功能上的优劣。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是交易成本,证券投资基金组织形态制度功能的优劣,就体现在降低交易成本上的优劣。公司型基金只有在降低交易成本上具有制度优势,才有移植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公募证券投资基金进入中国市场后取得长足发展,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治理存在缺陷,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市场监管不力,使其存在不少问题。文章通过对当前我国公募证券投资基金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比较国外公募投资基金相关法律制度,进一步提出改进和完善我国公募证券投资基金法律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公募证券投资基金进入中国市场后取得长足发展,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治理存在缺陷,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市场监管不力,使其存在不少问题。文章通过对当前我国公募证券投资基金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比较国外公募投资基金相关法律制度,进一步提出改进和完善我国公募证券投资基金法律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模式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鞠宏磊 《求索》2011,(4):91-92
2010年从中央到地方,全国已设立多只专注于文化产业的投资基金。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属新事物,大部分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或处于资金募集过程中,或对投资项目处于观望状态,没有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本文以刚创建并投入运营的湖南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为案例,对其运作机制和发展思路进行剖析,探讨对新兴的文化产业基金政府的投资和引导应如何体现,基金应如何更好的发挥对文化产业的高效支撑作用,为我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中心是论述证券投资基金中政府的监管职能。文章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采取政府推动模式的理由,政府行政干预投资基金应注意的问题,及加强基金行业自律、第三方监管和加强证监会监管以配合政府行政监管等几方面论述了如何完善和加强政府对基金业的监管,以规范证券投资基金业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4]51号现公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1号——商品期货交易型开放式基金指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14年12月16日第一条为促进证券投资基金的创新与发展,规范商品期货交易型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商品期货ETF)的运作,保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引。第二条商品期货ETF是指以持有经中国  相似文献   

14.
中美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行为:差别与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欣荣 《思想战线》2004,30(3):37-40
证券投资基金制度在国外成熟资本市场已经发展了一个多世纪,其制度的完善、运行的效率都值得我们借鉴。美国共同基金的发起设立是一种完全市场化的行为,而随着"好人举手"政策的出台,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实行了很久的行政审批制正逐渐放松。但是,证券市场浓重的投机氛围,扭曲了基金管理人的精神和企业的组织结构,而投资理念恰恰是基金管理人的灵魂。借鉴国外完善的证券投资基金制度,规范和引导中国基金管理人行为,有助于促进证券投资基金制度在中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从筹资能力、技术两方面分析了开放式投资基金用于国有股减持的可行性,分析了开放式投资基金用于国有股减持的优势,然后提出了开放式投资基金用于国有股减持的两种定价方法,即基金向国有股东购买国有股时采取市价折扣法和公众投资者向基金购买国有股时采取网上竞价法,讨论了开放式投资基金用于国有股减持的具体运作步骤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保险机构参与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销售业务,根据《保险法》、《证券投资基金法》、《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91号)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7.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契约结构存在基金发起人作为基金契约当事人于法理不合、对基金投资者的权益保障不力和基金契约结构的条款内容互相矛盾等缺陷,亟待进一步完善。为此,我国应当采取三位一体的一元证券投资基金契约结构,即由投资者为委托人兼受益人、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分别为管理受托人和托管受托人订立证券投资基金契约。从而促进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美国投资基金运作过程中存在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入手,通过对投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投资基金运作的外部监管体系的考察,探讨了对美国投资基金管理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2]15号现公布《关于基金从业人员投资证券投资基金有关事项的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证监会2012年6月12日为了规范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银行基金托管部门(以下简称银行托管部门)的基金从业人员投资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的行为,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合法权益,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及有关规定,现就基金从业人员投资基金有关事项规定如下:  相似文献   

20.
发展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投资基金被誉为“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投资基金”,大力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内需、国企改革、完善金融市场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要从法律规范、资金渠道、人才培养、二板市场等方面着手来发展我国的产业投资基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