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个民族的社会组织是人类学传统民族志的主题之一,绝大多数的人类学民族志文本都或多或少地涉及了这一领域。满族在中国历史上曾一度占有显赫的地位,有关满族史的研究已成为清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但是,真正实地深入到满族中间、对它进行详细考察而成的研究成果却并不多见。从建国之初至今已有不少学者深入到满族聚居区进行调查研究,但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即满族人中说满语者已寥寥无几。当民族认同的一个基本标志都已渐趋消亡之时,对该民族的民族志的研究的信度与效度何在?  相似文献   

2.
辽宁有丰富的满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辽宁满族民俗旅游资源必须遵循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具有可参与性、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战略上,要更新观念,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打开客源市场,做好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工作,实施政府主导的战略。建立满族宫廷自助餐厅,建立让游客体验八旗将士威武的八旗骑射场,推出让游客当一天满族人的满族农家游。  相似文献   

3.
周人祭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非是族也,不在祀典",显示出周人浓郁的血缘宗法家族观念,所以周人对本族祖先神灵的祭祀极为重视。祭祀祖先的"诗"在"颂""大雅"中尤其多。而《诗经》被编辑作为祭祀仪式、礼乐范本的载体其目的和意义也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4.
满族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和文化资源。由于生活习惯和生存环境的改变等历史原因,满族民俗文化正逐渐衰落,濒临着失传的困境,抢救民族文化迫在眉睫。各级政府要在保护传统民俗文化的基础上,加大对其投入,合理挖掘、开发民俗文化,使传统民俗得到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5.
现代祭祀活动的文化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祭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内容。现代祭祀活动赋予了这种传统文化以崭新的内涵:由最先对天地神灵的敬畏演化成对先祖情感的缅怀与纪念;由一种纯粹的宗教仪式,变化成为维系民族的精神纽带与促进人们和谐相处的重要因素。随着清明节被作为国家法定节日的确立,必须使现代祭祀活动走向更规范、更理性、更符合和谐社会发展要求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6.
清代满族女性的家庭地位具有双重特征。正是满族女性的两个不同的生活空间,两种迥异的家庭生活,两种矛盾的地位状况,形成也强化了满族女性的内在自我与社会自我两个层次的、矛盾的自我意识,而平衡这两种矛盾的意识,满族传统的女性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巴代"是苗族祭祀仪式、习俗仪式以及各种社会活动仪式这三大仪式的主持者,更是苗族文化的传承者,是苗民族的上层文化人,历朝历代以来一直普遍受到苗族人民的尊重和崇拜.巴代文化,属于苗族主流文化,以祭祀、习俗及各种社会活动仪式为主要文化特质.因仪式的主持者、苗族古文化主流的传承者被称为‘巴代',因而许多人也把苗族文化称为"巴代文化".  相似文献   

8.
甘肃天水是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和轩辕黄帝的故乡,素有“羲轩桑梓”之美誉。境内伏羲文化遗存、遗址众多。市区西关明代重修的伏羲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伏羲祭祀场所。卦台山伏羲庙发现有自先秦以来历代先民祭祀中华先祖的祭祀品,被史学界和考古界认为是8000多年前先民生产生活、祭祀伏羲的场所。1992年8月,江泽民同志视察天水时亲笔题词“羲皇故里”。作为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和优秀的传统文化,伏羲文化以其人本性、实践性、兼容性和体现出的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和合精神,不仅成为中华民族的文明源头,而且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  相似文献   

9.
传统村落的自然形态和典型建筑是空间的见证物,附着在建筑物上的非物质文化是当时居民们生活形态、精神气质、传统文化的真实写照,这些文明因素既是中国传统人文智慧和精神的体现,也是治疗"精神断层"的城市病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对于促进城市多元文明共存,提升城市发展核心竞争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索当下传统村落与城市和谐共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共同体",正是珠海传统村落本身之于城市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传统村落"活化"保护的路径探究要区别对待,充分运用各种保护方法使传统村落与"城市共同体"共生共同发展,把我们的城市打造成为充满魅力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0.
昭通的文化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至今在很多农村地区还保存着较传统的民族习俗传统。祭祀仪式活动中言传身教,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人们有祈求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期待,回到现实,这是活人的精神体现,也是生存的精神食物支撑;同时此仪式活动也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一份精神寄托。  相似文献   

11.
辽宁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境内居住的主要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锡伯族、朝鲜族和回族等,但从人口数量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作用方面,满族和蒙古族更显著。满族蒙古族对中国文化历史的影响具有多领域、大角度的特点。辽宁满族、蒙古族历史遗留文化品级高,做好保护和开发工作,有利于分调动满族蒙古族群众的积极性,增进民族团结,为辽宁文化兴省、经济腾飞助力。  相似文献   

12.
盘王祭祀的历史和当下意义表明:盘王祭祀是构建瑶族文化认同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瑶族文化认同在建构过程中要与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福建村庙酬神演戏与社区公共文化生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福建村庙酬神演戏活动的人类学考察,认为村庙文化是福建乡村社区公共文化活动开展的纽带,也是福建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当前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村庙文化肯定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从理论形态上阐述了"实事求是",赋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概念以新的内涵。毛泽东"实事求是"说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产物,它既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衍生,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延伸,更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实践论、中国传统思想和近代中国国情、中国革命相结合的创造性结晶。毛泽东找到和理解了马克思实践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实事求是"概念的共性、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形成了毛泽东"实事求是"说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对民族传统体育保护进行讨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形态特点决定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中心在其"精神内核","文化空间"特点决定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基木范围,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人木观念"是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基木原则.  相似文献   

16.
沈阳皇家陵寝建筑中的满族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入主中原后,满族特有的风俗习惯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特点,也对皇家陵寝建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满族在汲取汉族文化精华的同时,又利用其固有的民族文化影响着其它民族。这种影响体现在封建礼制方面,并直接通过服务于统治者的皇家建筑而有所反映,从而呈现出满族建筑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古代文献有关炎帝、黄帝的记载都是由炎帝祭祀和黄帝祭祀引起的,没有炎帝祭祀和黄帝祭祀就没有炎黄文化。研究炎帝祭祀和黄帝祭祀既是解决有关疑难问题的需要,也是当前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需要,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某些方面来说,炎帝祭祀研究比黄帝祭祀研究更重要、更迫切,炎帝祭祀研究亟待加强。炎帝祭祀研究和黄帝祭祀研究都属于民俗史课题。如果我们把有关材料都搜集和利用起来,运用民俗学的理论和方法,从民俗史的角度进行研究,这些疑难问题是完全能够妥善解决的,重建中国上古史工作的圆满完成便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8.
黔中布依族传统民居以石板房为典型,以"石头寨"为世人所称道。文章将民居视为文化现象之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人类学视角探讨黔中布依族传统民居中依山傍水的聚落形态、就地取材的房屋建筑、契合传统的结构配置,以及其间丰富的布依族传统文化意蕴。在此基础上,还对民居所承载的布依族传统的未来走向作了简单思考。  相似文献   

19.
生态德育作为一种新的德育形态,其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和根基。儒、道、佛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蕴含着丰厚的、朴素的生态智慧。"万物依存"的生态整体观、"万物同一"的生态平等观、"恩泽万物"的生态保护观是传统的生态德育理念,修身养性、道德教化、节欲知止是传统的生态德育方法,传统文化透溢出的丰富的生态德育理念和方法构成现代生态德育理论和实践的孕育资源。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意义上侨乡的概念已难以体现其发展及侨胞对侨乡主体认知的变化.侨胞的流动和迁移、"侨"元素的历史文化条件等因素的变化,都可能促成不同文化意义上的侨乡.本文通过对云南侨乡的历史追溯和现实研究发现:以祭祀、建筑、侨资、侨汇等为基础的"传统的侨乡",以亲缘、饮食、交往为主线的"记忆的侨乡",以对实体、精神、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