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12年8月的一天,伴随着法庭落下的法槌声,曾经引起北京市司法系统较大震动的法院系列案终于进入了尾声,这场由虚假诉讼引发的职务犯罪案件波及了两个法院,导致了一名法院院长(副厅)、一名法院副院长(正处)、三名法庭庭长(副处级)、三名房地产开发公司高管以及两名律师的落马.尽管这场肃贪风暴已经落下帷幕,但其引发的警醒和警示却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加震耳发聩.  相似文献   

2.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判决其恶果甚至于十次犯罪,因为犯罪只是弄脏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判决却是弄脏了水源。"这个贴切的比喻道出了司法公正的重要性。正因如此,司法公正已成为上至中央领导下至黎民百姓所普遍关注的问题。"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记者就老百姓关注的"推进司法公正,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这一话题采访了部分省人大代表。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省人大代表、安徽风采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韦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相似文献   

3.
英国大哲学家培根指出 :“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判决比多次不公正的举动为害更烈 ,因为这些不公正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 ,而不公正的判决却把水源破坏了。”哲学家的话道出了司法公正的重要性 ,正因如此 ,司法公正已成为上至中央领导下至黎民百姓所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实现司法公正 ?学者们、官员们乃至百姓们都在思考 ,也都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和意见 ,律师作为完善司法体制中的重要一环 ,怎样正确认识律师在实现司法公正中的地位 ,律师实现司法公正的途径有哪些 ?是本文作者要探讨的两个问题。一、律师在实现司法公正中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4.
论司法权威与司法改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司法权威来源于判决公正和公正的判决得以执行,而我国司法实践中却出现了严重损害司法权威的司法不公和执行难的病症,其直接原因是司法腐败和地方保护主义,根子却在于现行司法体制的防腐蚀和抗干扰能力太弱。为此,必须进行司法改革,在清除司法腐败和强化、完善外部监督的同时,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套防腐蚀抗干扰能力强的新体制———司法独立体制。围绕法官独立这一核心,确立法官身份独立、法院集体外部独立和法官在法院内部独立,以多种措施保障此三项独立的实现。改革现行不科学的法院运行机制、法官任免方式以及审判委员会制度,将法院的“人权”“财权”统归中央行使, 以实现通过公正、高效的司法重振法律权威的司法改革总目标  相似文献   

5.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改革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家强 《中国司法》2001,(10):52-54
一、删除《民事诉讼法》第85条“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的规定笔者认为,“事实清楚、分清是非”是作出公正判决的前提,而不应作为法院调解的前置条件。因为:(1)调解和判决是法院审结民事案件的两种基本方式。确认、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依法作出公正判决,不仅需要而且必须查清事实、分清是非,而法院调解则是以权利人放弃部分权利来实现的。既然经过了庭审调查甚至法庭辩论,事实已经查清,责任划分已经明确,那么就应及时适用实体法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作出保护合法权益、制裁违法行为的公正判决,而不…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文明的社会,司法公正被公认为是实现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是在我国司法腐败时有发生,司法担当正义防线的职能则遭到怀疑。培根曾说过,一次不公正的判决比多次不法的行为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法的行为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判决则把水源破坏了。实际上,不公正的司法裁判对民众的消极影响不止于特定的个案不公,它更是摧残公民对法律的信仰,破坏了司法权威,严重打击了人民对社会正义的期待。正如贺卫方教授所说:"法院一旦腐败,人民可以诉求的最后一道纠错机制便失灵了。对腐败的司法官员不断曝光、不断惩罚的浪声可以淹没腐败者,也足以把人民对法治、对国家的信心催跨。"  相似文献   

7.
一次不公正判决比十次犯罪的危害还要大,因为犯罪只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判决却污染了水源。  相似文献   

8.
法院的判决是神圣的,但神圣的法院判决有日寸却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得到执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曾就此指出:“法院的判决如果没有权威,就如同‘一纸空文’,也就是老百姓说的‘法律白条’。此风不可长,应通过司法改革加以解决。”江苏省涟水县人民法院不断加大执行力度,迎难而上。真正是——判决,不能画饼充饥1999年7月26日上午,江苏省涟水县人民法院召开公开执行现场大会。来自县内外数十家单位的代表纷纷涌向法庭,使能容纳300多人的大法庭座无虚席。十余名执行法官现场办公,共执行案件44件,给付标的额62万多元,达成还款协议21件,标的额33万元。对有能力而拒不执行的9名义务人实施了司法拘留。这是该院进一步加大执行力度,推进公开、公正执行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9.
正培根曾言:一次不公正的判决,其恶果相当于十次犯罪。也诚如诉讼法学家何家弘所说:冤家错案总是古今中外刑事司法领域中难以驱散的幽灵,错案的发生具有普遍性和蛰伏性。近年来,随着赵作海、李怀亮等"亡者归来"、"真凶落网"案件在社会上引起的热议,刑事错案的防范与救济成为了司法实务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一、美英等国刑事错案概况美国是法律制度和诉讼程序比较完善的国家,但  相似文献   

10.
法庭之友制度是美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立法上有明确的规定,法庭之友为法院提供了不同于当事人的观点、意见、补充性的事实和论据,从不同角度影响了法官,帮助法院作出公正的判决,有利于立法机关立法的民主多元化。另外,在诸多的法庭之友的主体中,美国的副检察总长发挥的作用最大,在最高法院,其几乎排他性地代表了执行部门和联邦政府。我国可以从主体资格、程序规则和内容范围等方面借鉴法庭之友制度,规范专家法律意见书的运作,完善我国的司法民主体制。  相似文献   

11.
因为要将一栋房子强行征收,河南平顶山一个房地产公司将房管局告上法庭:在两级法院三次审理最终作出对房主有利的判决之后,因开发商“情绪激动”,平顶山法院竟然违反法律关于案件诉讼次数的规定,再次立案,要对这一案件进行第四次审理。(4月8日《潇湘晨报》)  相似文献   

12.
法网柔情     
王长河 《江淮法治》2012,(24):24-24
弗兰西斯·培根曾说过.“一次不公正的判决,其恶果相当于10次犯罪。”同理。一次公正的判决也能够最大限度地感化挽救一个人,给人重生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梁晓  兴法宣图 《法庭内外》2014,(2):F0003-F0003
正2011年9月1日,北京市大兴区法院经济技术开发区法庭正式挂牌成立,同年12月21日,法庭正式受理案件。两年来,该法庭积极担当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一现代化国际高端产业新区"法律参谋"和"司法卫士"的角色和职责,以推进司法能力建设、法庭公信力建设和司法服务品牌建设为着力点,强化精品法庭建设,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一体化、高端化、国际化"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了坚实的司法保障。2013年12月30日上午,大兴区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开发区法庭成立两周年工作向社会进行公开发布。  相似文献   

14.
美国"毒品法庭"运行20余载,从最初对失控的毒品犯罪的"权宜之计"发展到遍及全美各州的规模。其中最普及的成人毒品法庭有三种模式,一般适用于吸毒成瘾非暴力性的涉毒犯罪者。法官领导治疗项目组,积极、整体性地处理司法案件并首要解决犯罪背后的毒瘾问题。盛行的"审判后延期判决模式"对毒品犯罪的改造及其法官特殊角色都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上澄清争议,并对未来发展之路予以改革。  相似文献   

15.
法国最高法院的机构设置与职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国法院分为司法法院和行政法院两个独立的法院系统。司法法院负责处理刑事、民事和商事诉讼案件,行政法院则负责处理行政诉讼案件。根据法国司法部截止到2001年底的统计资料,法国司法法院系统包括最高法院(Cour de cassation)1所,上诉法院(cours d'appel)35所,高等上诉法庭(tribunaux superieursd'appel)2所,大审法院(tribunaux de grande instance)181所,一审法庭(tribunaux de 1re instance)5所,少年法庭(tribunaux pourenfants)139所,社会保险事务法庭(tribunaux des affaires de  相似文献   

16.
在司法实践中,有关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案的审理程序各不相同。有的由当事人提起诉讼,有的由执行庭庭长或执行员起诉,有的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起诉。笔者认为上述做法都欠妥当。 (一)法院判决裁定一旦生效,就应予以执行,这是法律的严肃性和国家审判权的权威性所决定的。当事人对判决、裁定不服可以上诉,生效以后不服可以申诉,但申诉期间不影响生效判决的必须执行。如果拒不执行法院生效判决、裁定,其行为所损害的已不仅是另一当事人的权益,而主要是针对法院的审判权。从《刑法》分则将此类犯罪归入妨  相似文献   

17.
潘忠华  中帆 《检察风云》2007,(20):48-49
一位老母亲将儿子告上了法庭,要求法院判令儿子定期上门探望,从而引发了一场罕见的讨还精神赡养权的官司.那么,精神赡养是道德义务还是法律责任?精神赡养又如何去实现?2007年6月6日,江苏省海安法院对此作了判决,判决儿子每月不少于两次探望母亲,每次陪护时间不少于一小时;母亲因病不能自理时,儿子应予陪护.  相似文献   

18.
最近有两个有关"司法指标"的新闻值得玩味。其一:由于公安局 规定完不成办案指标的干警将不能获得全额工资和办案奖金。为了 "达标",荆州市一名警察与他人合谋导演一起"抢劫案",最后事情败 露,该警察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三年(据《武汉晨报》)。其二: 为完成经济创收任务,湖北大悟县法院制造"虚拟"官司,法院给两位 原告写好诉状,结果原告不知道自己告了谁,法院也没有找当事人取 证,就抓人收钱23万元。这种没有理由的抓人罚款背后,是因为基层 法庭都有经济创收任务,完成不了就没有工资(据央视《焦点访谈》)。  相似文献   

19.
一、概述(一)法院判决得到公平有效执行的重要性法院判决,包括针对政府的判决,其公平、有效、高效的执行,无论是对法院来说,还是从法理的角度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但对这一点取得共识,还只是在最近几年的事情。只是在最近以来,国际法理界才给予了公平有效地执行法院判决这一法律原则以生命,将这个原则提升至其应有的高度:公平有效地执行法院判决,是享有公平的法庭审理(righttoafairtrial)这一普遍权利所必需。也就是说,法院的判决不能得到执行,则意味着享有公平的法庭审理的权利没有得到实现。及时地执行法院判决,对可持续的经济与政治改革、对民主治理、以及对反腐败、反有组织的犯罪活动和反恐怖主义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在今天也已得到了广泛的承认。  相似文献   

20.
公诉人在法庭审判中有公诉和监督审判活动两种职能,这两种职能在庭审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它对于法院正确适用法律,维护法律的公正和尊严,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顺利完成庭审任务起着很大的保障作用。在法庭上公诉人依照事实和法律对被告人提起公诉,运用充分的证据支持公诉,提请法庭依法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这是公诉人的第一种职能──司法职能。与此同时,公诉人代表检察机关对法庭审判活动进行司法监督,对庭审中的违法行为提出纠正意见,对法庭的错误判决提出抗诉,这是公诉人庭审中的第二种职能──司法监督职能。随着修改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