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爱保安     
《中国保安》2013,(1):27-32
回首保安服务业所走过的风雨岁月,一次次荣誉的时刻让我们激动振奋,一件件动人的事迹让我们潸然泪下,一个个鲜明的形象让我们记忆深刻。是谁用笔墨和镜头记录下这无数精彩的瞬间?是谁为保安事业的发展摇旗呐喊?是笔耕不辍的保安宣传工作者。  相似文献   

2.
《民主与法制》2010,(24):24-27
岁末年初,迎来送往。 将繁杂的工作和喧嚣的气氛暂时置于脑后,对2010年所发生的法治事件做一番仔细的回忆和梳理,猛然发现,总有一些人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些事让我们难以忘怀;总有一些案件让我们深刻反思。这种难以描述的情感,是兴奋、感动,还是苦涩、辛酸?  相似文献   

3.
余玮 《当代广西》2005,(6):40-41
一种激动,一种骄傲,一种自豪,一种辉煌,一种无法忘却的记忆。一个个永恒的瞬间,记录下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悲壮前行的历史画卷,也写下了摄影家自己壮丽的人生。让我们随着这些历史镜头,走进那充满硝烟的岁月……  相似文献   

4.
正3月5日,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听政府工作报告,总有一些字句让人温暖。温暖来自政府工作报告所体现的情怀与责任,"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总有一些字句让人共鸣,共鸣是因为认同,"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也总有一些字句让人振奋,振奋源于期待,  相似文献   

5.
镜头一:某银行,两个窗口前人挨着人在排队。其中一个窗口是一个金发碧眼的洋人在办理业务,洋人发现紧跟其后有一女孩,距离很近,即轻推了女孩一下,说了一句:“站一米之外。”那位女孩当即红着眼睛就走了。女孩走后,一位戴眼镜的先生又紧随洋人其后。“老外”于是又说:“站一米之外。”戴眼镜的先生让开了一些,并说:“我们中国人是讲道德的。”洋人立即回答说:“但你们最不讲规矩了。”“老外”的举动和言语值得我们深思。“一米线”在各家银行都有,表示着对人的尊重,对个人隐私的尊重,为什么许多人在不自觉中会不留神地越过“一米线”?镜头二…  相似文献   

6.
总有一种权力让你心动, 总有一个女人让你痴迷, 总有一匹马让你心旌摇荡 我一直很怀疑,如果孙悟空始终不 知道所谓的"弼马温"其实只是个未入 流的芝麻小官,位列九品之外,我们的 美猴王是不是还会不由分说就炒了玉 帝的鱿鱼?至少,初来乍到的齐天大圣 在御马监中的那段日子是乐在其中的。  相似文献   

7.
孙萌 《群众》2022,(5):71-71
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热血沸腾,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奋勇前行。连日来北京冬奥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赛场上你追我赶的竞争、青春激昂的拼搏,留下一个个精彩瞬间。当冬奥会遇上春天,更具别样情致。春天是播种的季节,而对于在这个赛场创造奇迹的运动员来讲,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奇迹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争分夺秒,奇迹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辛勤耕耘。  相似文献   

8.
有这样一个故事给人印象很深:4名青年同在野外劳动,一块松动的巨石滚落下来,砸中了其中一人。眼看着一条鲜活的生命瞬间消失,3个侥幸安然的年轻人都很受刺激。此后,事情的发展就很有了戏剧性:他们中的一人由此顿悟人生苦短,须及时行乐,于是不择手段地捞取钱财,极度奢靡,最终锒铛入狱;另一人总觉得灾  相似文献   

9.
不论是作为一个军人,抑或"纯业余"的词作家,还是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程宝山更像一座朴实的桥梁:在作词过程中他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军旅生活的线条,让看似枯燥乏味的军人生活变成或铿锵嘹亮或优美的歌声;在摄影中他用调兵遣将的手法,通过一组组镜头,诉说着生活的每一个瞬间,歌颂着祖国的大好河山。  相似文献   

10.
陈键兴 《两岸关系》2010,(10):42-43
摄影,总能将这世上每一个角落所发生的瞬间化为永恒——或是美丽,或是奇特,或是感动,或是充满遐想……驻台记者在台湾待过的日日夜夜里,透过相机镜头.将这座岛的山山水水、市井人文定格、记录,解读;而我们的读者们,也许能从这些定格的瞬间里,品味出台湾的一些味道……  相似文献   

11.
<正> 婴儿正笑逐颜开,我们若递给一面镜子,当他看清镜中的自己时,笑容可能倏地没了:如果我们坚持让他看,不久惊异也消失了,他可能会索然弃镜,甚至哇哇大哭起来。尽管告诉镜中的就是他,他仍莫明其妙,潜意识里存在着畏惧。他把镜像当成真实的存在了。如果承认镜像,会让他感到自我剥离。一些落后的游牧民族,照镜子拍照片之类,属于被禁之列,据说怕被“摄走了魂”。在刚照镜子时,人的思维没有充分判断前,在瞬间思维定势的作用下,往往会误认为眼前的像是真实的存在。两个自我同时并存,这让人  相似文献   

12.
<正>在很多人眼里,西藏是一个与天最近的都城,更是身心与神灵最接近的地方。那天午后,站在拉萨八廊街,我发了条短信给我所有知道的、不知道我来西藏的朋友:“不到西藏,不知道天空有多蓝;不到拉萨,不知道空气有多新鲜;不到大昭寺,不知道信仰有多虔诚;不到八廓街,不知道逛街多有趣。”八廓街的由来在拉萨,八廓街(又称八角街)是一定要去的。其实,八廓街并不大,如果不买东西,一个小时就可以转完。但她却让所有在这条街住过的人终生梦绕魂牵,让所有到过这里的人都留下一个深刻而奇特的印象。  相似文献   

13.
不知道有没有人总结过,一个人选择以怎样的态度面对社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上的其他人以怎样的态度对他,如果从这一点出发,每个人都应当以最大的耐心和善心面对周围的一切,爱人、亲人、友人……甚至陌生人,然而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呢?如果你不幸发现这对你而言,同样也很困难,不妨选一个有微风的夜晚,坐在窗前细细回想一下,在你的生命中,曾经出现过多少陌生人,又有过多少让你铭记于心的感动……  相似文献   

14.
电话的故事     
这是一个“人与电话”相濡以沫的时代。在街上、在办公室、在家里,在任何角落,只要有人就有电话,如影随形。于是,和电话相关的故事,也就发生了。我们现在拍摄的这组镜头,记录的就是那些故事发生的瞬间,而镜头下的那些文字,是我们曾经的往事与心情……  相似文献   

15.
尤蕾 《小康》2019,(12)
正这支一个人的球队,却让更多人认识了新生的力量,至今带动了15万人志愿登记器官捐献。如果,一个人可以平均捐献3.5个器官,那就意味着可能有52万人重获新生。在WCBA全明星赛上,一支阵容不整的篮球队却获得了2分钟比赛时间——队员中有50岁左右的中年大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一所小学教室的玻璃黑板,被两个同学打闹时撞破了,教师询问:"谁打碎了玻璃黑板?"明明当时室内有十几个同学,竞无一人如实向老师报告真实情况,全班学生几乎众口一词地佯称"没看见"、"不知道"。老师私下问一位学生:"你明明看见了,为什么不说?"答曰:"我何必得罪那个人!"因怕得罪人而放弃原则,此类事在学校中并不乏见。有一个教育科研单位在一所中学进行了一次不记名的测试,题目是,如果你一个人在校外看见两个窃贼偷割电线,你怎么办?初一年级120名学生中有18人表示"上前制止",占15%;有26人说要"高声大喊",占21.7%;有25人说"报告派出所",占20.8%;有51人说"悄悄走开",  相似文献   

17.
有一个老套的说教故事是这样的: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还是一人一个苹果;而如果我有一个故事,你有一个故事,则在交换之后,我们每个人,还是一个故事——因为原来我们的故事是一样的——呵呵,这是现在讲故事的人存心捣乱,这里我们当然要预设本来的故事是不一样的,于是你和我就都有了两个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分享是一种美德。而分享知识,不但不会让我们少些什么,反而会让我们多些东西。这样引申下去,可以把很多大道理都顺着这个线头扯出来。  相似文献   

18.
近一个时期以来,笔者透过电视看到一些使人困惑的镜头:加重了农民负担,这个地方的官员在记者采访时却一脸不耐烦的样子把摄像镜头用手挡住;食品里掺杂了有毒有害物质,这个地方的官员在记者采访时却一脸不耐烦的样子躲躲闪闪;老百姓因拆迁没有了房子住,这个地方的官员在记者采访时却一脸不耐烦的样子“无可奉告”……。凡此种种,这些官员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提起人民群众的利益就烦。这些公仆为何烦?个中原由恐怕有三。  相似文献   

19.
鲁烟 《现代领导》2001,(4):41-41
案头有一本《名人死亡词典》,我不知道可不可以作为信史来读。偶然翻到了慈禧一栏,觉得写得有点意思:追随者们聚拢在黄床周围,一个个正在倾耳而听,想听见皇太后临终时的遗言。在活着的人眼里,她的遗言就是真理的源泉:“你们永远也不要让一个女人的权力达到至高无上的顶点。”因为这本词典是一个叫伊莎贝尔&#183;布利卡的法国人编著的,如果翻译不出错的话,慈禧的遗言应该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20.
速读     
《人民公安》2007,(9):7-7
如果你喜欢一个人,让他去管基建;如果你痛恨一个人,也让他去管基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