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桂芬 《理论探索》2005,3(6):53-54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求党员干部必须理性选择政治价值观和政治价值目标体系,坚定社会主义政治信念。为此,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视为新时期政治价值观的核心价值,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视为党员干部政治价值取向的最高标准,使富有时代气息的政治价值观既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也成为党员干部追求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2.
朱晓进 《民主》2004,(6):17-18
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一个历史性决策,也是一个历史性贡献。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动全党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首次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并反复提到七次进行科学概括和精辟论述。这一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4.
对"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落脚点。正确理解人民、中国最广大的人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如何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四个层次的内容 ,对于我们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的提出虽然仅有两三年时间,但却是“经过长时期思考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被证明是或将被证明是有科学的指导价值。围绕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逻辑起点,学术理论界展开讨论,形成一系列有价值的观点、角度,如生产力最终动因论、党的性质“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或党的先进性论、十二大关系论纲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论、人民利益论等。但笔者认为,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片面之处,把人民立场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逻辑起点似乎更确切些。  相似文献   

6.
黄克强 《求知》2002,(4):18-20
“三个代表”统一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富裕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三个代表”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党要胜利完成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大业,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经济利益,坚持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7.
李抒望 《学理论》2008,(1):16-18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便是最重要的新名词。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 ,鲜明的价值取向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直接连接着我党的最高层次的价值目标和价值标准。“三个代表”思想体现的价值系统 ,又是依据于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以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新变化为基础 ,展示了真理观与价值观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至今已有四个年头。四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不断丰富充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回顾四年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系统化过程,深感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富实践对发展理论的重要作用,伟大的理论正是在伟大的史无前例的实践中不断升华、丰富、发展。扎根于伟大实践沃土中的理论创新,充满活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发展的旗帜。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系统化“三个代表”最早是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1日在出席广东茂名…  相似文献   

10.
齐峰 《理论探索》2004,(6):48-50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脉相承 ,不仅体现在理论上的前后承继 ,而且更根本地体现在实践纽带的联结。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 ,为新的科学理论的形成提供了沃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植根于此 ,形成于此 ,获得了深厚的实践基础。要使它发挥科学理论的巨大指导作用 ,并使马克思主义在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与时俱进 ,就必须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着眼于指导新的实践和实现理论新的发展 ,牢固树立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并且被反复提到七次的全新命题。报告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核 ,代表着当代中国人创造力发挥、发展的要求。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依赖于制度的创新。有了制度创新 ,才能激发和释放人民的创造力 ,才会有先进生产力 ,才会有先进文化 ,才会有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3.
《侨园》2017,(11)
正数说之“一”一个历史方位: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一个重要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价值观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反映了社会主义运动最核心的内容,是社会主义赖以存在的依据,是吸引人民群众参加社会主义运动和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动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开启了社会主义价值观复归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既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也是指导党的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江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这是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战略方针。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率先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率先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基层宣传思想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必然要求  当前,基层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经…  相似文献   

16.
范印华 《学理论》2008,(7):11-13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  相似文献   

17.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中国共产党确立这一执政理 念,既是社会主义内在价值的要求,又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内在价值和中国共 产党执政规律的统一,维护人民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8.
陈锡喜的“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定位”一文 指出,对“三个代表”要求科学内涵及其统—性的阐 述表明中国共产党治党纲领的构建;“三个代表”从“要求”到“重要思想”表明立党治国纲领的形成和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系统的科学理论”的构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峰 《理论视野》2008,(2):14-17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也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三大成果的整合,从而成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进行科学概括和进一步发展,则是一个有待实现的任务,需要依据十七大的精神,把握一些重要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20.
《求知》2010,(1):48-48
《广州日报》载文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四大部分内容,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总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三大思想成果是一脉相承的.需要作为统一的体系从整体性上进行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