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中国,发生了一场关于"问题和主义"的论战。论战的一方是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早期共产党员倡导的马克思主义,另一方是以胡适为代表的改良主义所倡导的实用主义,争论的核心问题是革命救国还是改良救国。对于这场"问题和主义"的论战,学术界大多从史学的角度进行研究,成果颇丰,本文立足于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域研究这场论战,阐述论战发生的时代背景、原因及意义,分析此次论战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意义、对李大钊马克思主义观确立的影响以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重要地位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在传人中国时经历了与“社会改良主义9966基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的三次主要的论战,在论战中,马克思主义不仅最终战胜了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诘难,展现出自身的比较优势,而且也从论战中汲取了合理的成分,体现了在“对话”中的沟通交流,使自身得到升华。在新时期我们应该继续秉承“对话”精神,坚持一个原则,把握两个具体要求,把我们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3.
作为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的第一次论战,"问题与主义"之争对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主义、什么样的方式来拯救自己进行分析,使得广大进步知识分子、社会团体出现了分裂,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并将其予以政治实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统一,这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科玄论战是五四运动后中国思想界的马克思主义者、自由主义西化派、现代新儒家在重建中国现代人生哲学问题上的一次深层次理论冲突。三派分别主张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科学主义 (实验主义哲学 )、人本主义 (生命哲学 )与复兴的儒学作为构建现代人生观的理论基础。通过论战 ,三派的理论分野开始形成 ,同时也显示了深层理论冲突的特点。关于现代人生哲学的建构应以什么样的理论为基本理论基础的争论 ,是这场论战最重要的意义所在。以梁漱溟、张君劢为代表的玄学派 (现代新儒家 ) ,主张以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生命哲学的理论为依据。强调只有…  相似文献   

5.
《新东方》2018,(5)
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琼崖大地传播。正如任何一种理论传播所面临的情况一样,马克思主义在海南传播面临着争鸣与交锋。以杨善集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与以陈骏业为代表的改良主义者,在《新琼崖评论》与《琼东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战文章,他们争论的核心是:面对这样混乱肮脏的政治局面,青年人是否要投身政治?争论的实质与李大钊和胡适的"问题与主义"之争有异曲同工之妙,剧烈的革命还是渐进式的改良?杨与陈的争论堪称海南版的"问题与主义"之争。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起源于清末民初,以章太炎为精神领袖的“国粹派”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保守主义的文化团体,文化取向与政治取向的分离是“国粹派”和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者的重要特征。五四时期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出现高涨,成为当时与反传统主义的西化思潮、马克思主义思潮鼎足而立的主要文化思潮之一,不仅五四时期中国思想界发生的几次大的思想文化论战都是保守主义的“东方文化派”和“学衡派”挑起的,而且他们的一些文章和著作发表或出版后都产生过巨大的社会反响。三、四十年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走向成熟,其标志是现代新儒家作为一个学派的形成。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及其代表人物主要是围绕“中西文化”、“新旧文化”和“西化与现代化”这样几个问题展开思考,并与反传统主义的西化派、主张俄化的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争论的,他们的长处与短处,优点与缺点,理论建树与理论局限,也主要反映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认识上。  相似文献   

7.
五四运动前后,先后有21批共计1900余[1]名中国青年漂洋过海求学于欧洲,掀起了旅欧勤工俭学运动的热潮。他们中间的先进青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积极探索建立了早期的党、团组织。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旅法共产主义小组”和“旅德共产主义小组”合并为“中国共产党留德法组”,后改名为“中共旅欧支部”。中共旅欧支部在组织欧洲学生运动、发起欧洲论战宣传马克思主义、反对中比不平等条约、协助国民党筹建欧洲组织、培养和输送革命干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十九世纪末,俄国自由主义民粹派对马克思主义大肆进行攻击.以列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与民粹派展开了激烈论战,双方争论的核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是否具有科学性,他们的主要分歧体现在三个方面: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是先验臆想的一般理论还是具体的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研究的主要方法是黑格尔的三段论还是立足社会经济关系的逻辑论证;理论检验的唯一标准是合乎人的本性还是符合客观现实.列宁在批驳民粹派谬论的同时,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战胜其他社会思潮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从传入中国到其主导地位之确立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与实用主义、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三次大论战。湘学人物毛泽东、蔡和森、李达等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这三次大论战,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批判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学说,有力地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为中国社会以及湘学的新民主主义转型作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和文化贡献。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关于党内思想斗争的观点,既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正确开展党内斗争的有力武器。学习、把握和运用这一基本观点,对于清除资产阶级自由化影响,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意识形态领域阵地,提高党的战斗力,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坚持“在斗争中发展”的原则,始终不放松思想领域里的工作回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全部过程不难看出,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的反复论战中,才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1.
论八七会议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八七会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第一次实现了“主义”与道路“本土化”的创新与结合,是确立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的初始标志。  相似文献   

12.
拉尔夫·米利班德(Ralph Miliband)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著名理论家,“工具主义”的国家学说的代表人物。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对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工具主义的分析,与此同时,他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主张通过改良主义的战略走向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由大革命失败缘起的“中国社会性质论战”,继而导引出“中国社会史论战”。社会史论战的重要议题之一,是对“封建”的理解,以及对“封建制度”、“封建社会”、“封建时代”的认定。以陶希圣为代表的古典封建论,多不放弃在“封土建国”含义上使用“封建”一词,强调的是“分封采邑”、“领主经济”等含义,不赞成将秦汉以下称之为“封建社会”。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泛封建论,不再取“封土建国”义,而指一种社会形态,从而最终确认战国至明清两千余年的中国为封建社会,并认为现代中国仍处于“封建关系”之内,故现代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相似文献   

14.
巩在峰  吴宁 《求索》2013,(10):93-96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影响很大的一个流派。这一思想流派企图把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按照存在主义的精神去“补充”和“革新”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化。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梅洛·庞蒂和萨特。梅洛·庞蒂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融合了现象学、黑格尔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三种要素,表现为一种“黑格尔式的马克思主义”。它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反思现代性的使命,力图超越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对立,并通过扩大理性或包容非理性来克服合理性的危机。这是一种作为历史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在哲学与历史、理论与实践关系方面,在文化自主问题方面都表现出某种含混姿态。  相似文献   

15.
申德成 《传承》2008,(12):90-91
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环境的戴季陶主义,代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利益,歪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极力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鼓吹团体的排他性、统一性和独占性,反对国共合作,为国民党右派镇压工农革命运动,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提供了理论武器。戴季陶主义在中国革命史上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环境的戴季陶主义,代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利益,歪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极力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鼓吹团体的排他性、统一性和独占性,反对国共合作,为国民党右派镇压工农革命运动,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提供了理论武器.戴季陶主义在中国革命史上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央党校部队分校刘济华同志在《再谈“三个代表”》来稿中指出 :我们说“三个代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党的性质的理论特别是先进性理论的坚持和应用 ,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先进性理论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它的形成既是时代的呼唤 ,又是历史的积淀。1.它总结了20世纪社会主义实践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在20世纪的发展经历了两次高潮两次低潮。两次高潮 :一次是十月革命的胜利 ;一次是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两次低潮 :一次是60年代初中苏两党大论战导致国际共运的大分裂 ;一次是90年代初苏东剧变导…  相似文献   

18.
一、“一国两制”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符合中国实际的科学构想“一国两制”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里是找不到的。但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看,它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符合中国实际的科学构想。邓小平说:“这个具有国际意义的构想应该归功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我们的话来  相似文献   

19.
“乡土文学论战”述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乡土文学论战”是当代台湾文学发展中一个意义深远的重大事件.它的影响超出了文学的范畴而被及台湾思想文化领域乃至整个台湾社会.它的发生,则至少应追溯至台湾乡土文学历经20年的蛰伏后于60年代中期的重新出发,以及其后十余年来的迅猛发展和演变.如黄春明、王祯和早期所谓“纯正”的乡土小说和70年代王拓、杨青矗等着重揭露社会阶级矛盾创作的先后出现;70年代初以“现代诗论战”为中心的对于现代主义的普遍反省运动,以及由此确立和带动的“回归传统、关怀现实”的文学思潮,在在显示台湾乡土文学迎来了它的又一次高潮并成为70年代台湾文坛的主流.这种日益浩大的声势引起各方人士的不同反应,也使它成为各种矛盾汇聚的焦点.在此背景下,一场震动台湾社会的“乡土文学论战”于1977年爆发并延绵了一、两年.本文拟对这场论战的发展过程、争议的焦点、论战的特征和意义等,加以概略的描述和论评.  相似文献   

20.
没有胜利者的中苏大论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没有胜利者的中苏大论战上海师大教授叶书宗20世纪爆发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现过两个阵营对峙的“冷战”,以及口诛笔伐的中苏大论战。中苏大论战中,双方论战的文字汗牛充栋,而对这场大论战的研究却是近乎空白。笔者亲身经受这场大论战的洗礼,多年来积淀了诸多难解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