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合同的解除一方面导致基于合同产生的全权债务关系消灭,但究竟如何消灭?是溯及既往地消灭还是仅向将来消灭?这涉及到合同解除的溯及力问题。另一方面,在合同解除之后,一方当事人所遭受的损失能否请求损害赔偿以及如何赔偿?这涉及合同解除后的法律后果问题。  相似文献   

2.
合同解除溯及力问题首先并非价值判断问题 ,而是事实判断问题 ,即合同解除会使合同处于什么样的效力形态。在特定物交易时代 ,合同解除只能使合同要么溯及既往地消灭 ,要么只向将来消灭 ;在种类物交易的情况下 ,合同解除会使合同能够发生多种效力形态。针对上述多种效力形态 ,用“合同解除”一个概念表述更具科学性 ,也更加符合我国法律用语习惯和国际立法趋势  相似文献   

3.
合同的解除一方面导致基于合同产生的全权债务关系消灭,但究竟如何消灭 ?是溯及既往地消灭还是仅向将来消灭 ?这涉及到合同解除的溯及力问题。另一方面,在合同解除之后,一方当事人所遭受的损失能否请求损害赔偿以及如何赔偿 ?这涉及合同解除后的法律后果问题。   一、合  相似文献   

4.
德国民法典合同解除法律后果的规定与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民法典对合同解除法律后果的规定十分明确细致,对于我国今后民法典中相关法律问题的起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应借鉴德国法的相关规定,赋予合同解除一体溯及力的法律效果,并严格区分合同解除后信赖利益损害赔偿与返还性债务关系中损害赔偿以及价值补偿.  相似文献   

5.
《企业破产法》赋予管理人选择继续履行或解除在破产宣告时双方均未履行完毕的合同的权利,该解除权的设立意在通过牺牲个别债权人的利益来保护全体债权人的利益。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是债权人和债务人最关心的问题,但《企业破产法》对其核心即合同解除的溯及力问题未作明确规定,导致理论和实践中此存在诸多争议。笔者认为,对破产法解除权的溯及力分析,应当立足于破产法基本原则和制度设立目的,有限制地否认破产法解除权的溯及力,同时,为防止权利滥用,也应对管理人行使解除权进行相应的监督、制衡。如此,才能正确发挥破产法解除权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合同的法定解除制度是世界各国合同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合同法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国的合同法也以专门的条文对合同法定解除加以规定,但在立法设计上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法定解除条件问题,法定解除的溯及力问题等。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法,剖析我国合同法定解除的缺陷,并提出完善合同法定解除制度的意见,以求合同法定解除制度能够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相似文献   

7.
合同的解除应当具有一体溯及力,合同因解除而溯及地消灭;在合同解除之后,当事人可基于物权而主张恢复原状,并且此时的恢复原状不仅包括了对标的物本身的返还,而且也包括了价值补偿;合同解除后的损害赔偿是对非违约一方当事人信赖利益的损害赔偿;合同解除后,当事人基于违约金条款的相对独立性依然可得主张违约金.  相似文献   

8.
略论我国刑法司法解释的溯及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修订后的刑法,根据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再次统一规定刑法溯及力采用从旧兼从轻原则。但是现行刑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对刑法司法解释的溯及力作出规定,理论界对此问题注意不够,讨论不多,司法实践中也做法不一,本文拟对刑法司法解释的溯及力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引起法学界对此问题的重视。 一、刑法溯及力原则的价值内涵 刑法溯及力是指刑法对其生效前的行为能否适用,如果能适用,就有溯及力;如果不能适用,则没有溯及力。刑法的溯及力也就是刑法溯及既往的效力。众所周知,刑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是从罪刑法定原则派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法的溯及力问题背后是一个价值取向问题,由于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具有限制国家权力、保护公民权利的价值取向,作为法的溯及力的基本原则的地位不可动摇;例外溯及是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的有益补充.区分不同法律领域来确定例外溯及的界限,是解决法的溯及力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司法机关对合同效力的认定,适用特殊的法律原则:"依照合同成立时的法律合同有效的,适用当时的法律,依照合同成立时的法律合同无效,适用现行法律合同有效的,则适用现行法律".最高法院以司法解释的形式赋予了现行法律溯及力,难免有越权之嫌,这一原则适用的结果加剧了民事关系的不确定性、破坏了法制的稳定,同时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本身也尚需解释.这一原则的适用带有较大模糊性与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监察法施行伊始明确溯及力对于推进新时期国家监察工作具有重要的法治价值,能够加强法律衔接,促进反腐法治,提升人权保障。国家监察法组织性规则和程序性规则的溯及力不同,溯及力规则应当有利于其调整对象,坚持个别判断方法。具体规则是溯及适用于"正在处理的案件",对新增监察对象种类则应避免,留置措施溯及而政务处分不溯及既往,在国家监察法与行政监察法的衔接中新旧法溯及替代。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法溯及力规范采取从旧兼从轻原则。法之告知公布与可预测性原理、既得利益之保护原理以及法之安定性与信赖利益保护原理共同构成了不同时期刑法溯及力规范的理论基础。刑法溯及力规范对维护社会秩序、培养法律忠诚、促进平等以及保障公民自由具有重要功能。我国刑法溯及力规范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其发展方向应当是:赋予刑法溯及力规范宪法性地位,在刑事立法、司法解释与适用等领域严格贯彻从旧兼从轻原则。  相似文献   

13.
合同终止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合同法误将终止与消灭混为一谈 ,实则终止乃消灭的原因之一 ,二者处于不同的逻辑层面。终止的科学含义是指一方当事人依照单方意思表示使继续性合同效力向将来消灭。终止与解除是一对并列概念。二者均为因行使形成权而导致合同提前消灭 ,但在溯及效力、适用对象以及发生原因三个方面各不相同。合同法相应的条款应予修改与完善 ,总则中应增加随时终止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行政合同是现代行政法上较为新型的一种实现行政目的的法律方式之一。法、德、日等大陆法系各国有着相当丰富的关于行政合同的理论,但各国在行政合同的概念与种类、行政合同的缔结,行政合同中双方的权利义务、行政合同的履行、解除与救济方面的理解与做法却各有不同。加强此方面的研究将为我国行政合同制度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合同解除是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原因之一。我国现行《合同法》规定了三种解除类型,即协议解除、约定解除法定解除,合同当事人应依照不同情形正确选择适用。而实践中,人们往往忽略合同解除的适用条件及程序,造成该制度的不当适用,易引发不利于自身利益的法律后果。文章从适用条件、程序及效力等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对三者做出区分。  相似文献   

16.
《时间效力规定》第12条赋予《民法典》“保理合同”章溯及力并不妥当,对该问题须做全面检视。溯及适用层面《民法典》“保理合同”章不限于其自身,尚涵括《民法典》第545至550条,溯及适用类型包括改变溯及与空白溯及两类。就改变溯及而言,其正当性检验体系是有利溯及体系。基于对《时间效力规定》第2条但书之解释,结合“保理合同”章的自身特点,有利溯及标准重塑为:实现“帕累托改进”、更有利于维护金融秩序、更有利于鼓励融资,据此可构建有利溯及检验体系。就空白溯及而言,其正当性检验可直接适用有利溯及检验体系,但当出现“私益与公益发生冲突”之情形,需借助比例原则进行权衡时,应倾向于选择较为宽松的审查基准。经逐条检验,《民法典》第762条、第763条的溯及适用不具备正当性;《时间效力规定》第12条存在隐藏漏洞,应当采取目的论的限缩对该漏洞加以填补。  相似文献   

17.
《劳动法》赋予劳动合同法律 约束力的同时,也赋予劳动合同当事人 有条件的单方解权除和协商解除权,同 时还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 合同的特别情形。劳动合同当事人解除 劳动合同,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履 行法律规定的程序,不得随意解除劳动 合同。  相似文献   

18.
《合同法》第58条设计的合同无效返还财产的处理规则,适用于具有对价性的合同;而合伙协议属于具有共同经营同一事业性质的合同,合伙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并不具有对应性。因此,合伙协议无效时,一般合同无效的溯及效力与财产返还效力并不当然适用于它,其具有复杂的法律状态。应当区分合伙事业是否开展以及强调合伙本身的组织性,返还主体的特殊性来处理此类纠纷。  相似文献   

19.
价值一直是法理学讨论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法理学角度思考合同解除制度,用一种逆向的方式思索合同解除制度的法律价值基础,能够对合同解除制度的理论基础有进一步理解,更准确的理解具有实践性的合同解除制度.  相似文献   

20.
刑法的溯及力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权保障 ,是相对罪刑法定精神的体现。肯定我国刑法从旧兼从轻的溯及力原则的基础上 ,引入外国立法例阐释溯及力与既判力的关系 ,进一步完善我国刑法溯及力的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