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少对公安机关等刑事立案活动必要的知情权,是制约检察机关有效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瓶颈"。建立刑事立案告知制度,侦查部门在对刑事案件立案后及时告知检察机关,则可以有效解决检察机关"知情难"和监督滞后的问题,提高检察监督能力,促进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2.
完善立案监督检察权配置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案监督,是指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对刑事立案主体的立案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的监督,是与侦查监督、审判监督、执行监督、监所监督相并列的检察机关行使刑事诉讼监督职权的一种机制.法律虽然规定了检察院对立案活动有监督权,但如何实施有效的监督却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普遍存在监督不力、监督不到位的情况,立案活动监督成为检察监督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3.
法律监督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侦查监督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能否对侦查机关的立案活动以及立案后至侦查终结前的侦查活动实行有效的监督,直接体现了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力度。然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是:法律虽然规定了人民检  相似文献   

4.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中明确提出:人民监督员除对"三类案件"进行监督外,还对发现检察机关办理直接受理侦查案件具有对应当立案而不立案或不应当立案而立案、超期羁押等"五种情形"之一的实施监督。目前检察机关内部已建立起一套比较可行的制约机制,使"三类案件"的监督走上了比较规范化的轨道。但在"五种情形"的监督上,基层检察机关往往重视不够,加之人民监督员毕竟只有少数人选,获得信息的来源和途径有限,所以"五种情形"的监督还不完善。究其原因,就是尚未形成一种规范、协调、有序的对"五种情形"进行有效监督的方式方法。本文试就人民监督员如何监督检察机关的"五种情形"提出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5.
崔永东 《法治研究》2012,(11):38-44
本文从刑事立案监督与刑事侦查监督两个方面考察了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的法律监督问题,指出刑事立案监督的范围过窄,立案监督中的某些缺陷对保障人权有所妨碍,这就影响到了立案监督目的的实现。为了保证立案活动的准确与合法,使无罪者不被非法追诉,刑事诉讼法仅仅规定对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加以监督是不够的,而是应将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情况纳入立案监督的范围。除赋予检察机关立案备案权外,还应赋予检察机关审批权、复查权、销案权、纠错权,以强化检察权的行使。目前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的法律监督是"柔性监督"多,"刚性监督"少,这是监督不力、监督偏软、监督无效的直接原因。这一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切实加以改变。  相似文献   

6.
刑事立案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侦查机关应当立案而没有依法立案以及刑事立案活动是否合法所进行的法律监督。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立法的不完善及其他诸多因素,使得检察机关的刑事立案监督工作并未达到预期的法律效果,进而弱化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权威性。如何在现行的法律体系下,有效开展刑事立案监督工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加强和完善刑事立案监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立案监督是指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以及刑事立案活动是否合法所进行的法律监督。刑事立案监督是检察机关  相似文献   

8.
<刑事诉讼法>第8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这一规定明确了检察机关的法律地位,赋予检察机关的立案监督权.  相似文献   

9.
正一、直接告知侦查人员对经过法定程序立案后的犯罪嫌疑人,第一次讯问时,口气坚决果断,直接告知:你是本案嫌疑犯,不容怀疑。问后直视犯罪嫌疑人的反应,但不允许犯罪嫌疑人回答,如果其插话或表白应坚决制止。其目的就是打消其侥幸心理,检察机关已掌握了其犯罪事实。如问:"陈某某,检察机关已掌握了你受贿的事实和证据,你要如实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刑事立案监督是指检察机关对刑事立案主体的立案行为是否合法实施的法律监督,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的职能,  相似文献   

11.
修改后的《刑诉法》赋予检察机关立案监督权,这对于检察机关扩大监督范围与拓宽监督载体不无益处。实践中立案监督权一般都由审查批捕部门具体行使。笔者认为,立案监督权由法纪检察部门行使更为妥当。 纵观几年来的立案监督情况,不难发现公安机关对该立案的案件而没有立案的主要原因有:一、对鉴定结论或有关法律的理解方面与检察机关存有异议;二、办案压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检察机关在办理职务犯罪案件的过程中基本采用的是"以人立案"的单一立案侦查模式,人为的提高了立案标准,在立案和侦查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检察机关应进一步丰富立案侦查模式,逐步推进"以事立案"的侦查模式,达到有效打击职务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在刑事诉讼中,立案监督权是指检察机关对刑事立案主体应当立案而不立案以及刑事立案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的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所享有的诉讼监督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践中,由于立法规定粗疏、缺失,导致立案监督工作在具体实施中遇到了诸多困境,主要包括:第一,立法没有明确检察机关行使立案监督权的范围、后果,立案监督缺乏刚性和强制性,效果一般;第二,立法规定不合理,  相似文献   

14.
完善刑事立案监督机制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刑事诉讼法对检察机关的刑事立案监督工作规定得过于原则和简单,使刑事立案监督机制存在检察机关缺乏立案的知情权、调查权、事后监督的制裁手段、错误立案的监督手段和组织保障等缺憾,文中指出需从这五个方面完善刑事立案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5.
检察机关对立案、侦查活动进行法律监督,具体表现为:依法纠正公安机关该立案不立案和不应当立案而立案,以及立而不侦、侦而不结等问题;同时还依法纠正漏逮漏诉问题。在这方面,检察机关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仅2006年以来,对应当立案而公安机关未立案的,  相似文献   

16.
开展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以来,全省检察机关按照高检院要求,在认真开展“三类案件”监督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展“五种情形”监督工作,健全、完善办案监督制约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省共办结“五种情形”60 件,其中应当立案而不立案或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26件,检察机关采纳监督意见立案4件,日前  相似文献   

17.
以立案监督的直接目的为视角,立案监督权运行模式可以分为程序启动模式、全程引导模式、追诉控制模式。从法律文本和实践运行状况角度分析,我国检察机关立案监督权运行模式以程序启动模式为主,兼具全程引导模式的一些特征。为有效解决立案监督面临的立案标准较高以及监督刚性不足问题,我国的立案监督权运行模式有必要向全程引导模式转变。转变的方式为树立全程引导的监督理念、明确和完善调查核实手段、确立证据材料的转化规则、组建专门的调查核实队伍、制定注重监督质量的考核办法、建立"防越位"工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一、把立案纳入监督范围,建立双重制约机制 一是应当要求各级公安机关将受、立案登记表报送同级检察机关,把侦查监督工作推进到诉讼的最初阶级;二是自受、立案之初即将案件侦查的一切活动置于检察机关监督之下,这样可以制止该立案而不立案查处,已到立案标准而以罚代刑的种种弊端发生。 二、把强制措施纳入监督范围 公安机关在采取强制措施时,应当同时报告同级  相似文献   

19.
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具有通过刑事诉讼程序进行法律监督的权力。侦查监督是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基本职能的具体表现,其贯穿刑事立案到侦查终结的全过程,既包括法律适用、定性等实体方面的监督,也包括对收集证据、执行逮捕等程序方面的监督。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侦查监督机制和强有力的监督措施,以促进侦查权的依法、有效、公正行使。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颁布具有里程碑意义,但其实施后却又普遍存在"赔偿难"问题。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有: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监督缺失、刑事赔偿领域实行违法责任原则的不当、检察机关的"错误逮捕"与国家赔偿制度中存在的若干芨待解决的问题等。新的国家赔偿法应树立检察机关在国家赔偿法中的法律监督地位;赋予检察机关对赔偿对象、赔偿数额、赔付执行环节的监督权;要增设国家赔偿立案规定;将违法责任原则应修改为严格责任原则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