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业结构的重型化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选择是近期研究的一个焦点。近期在重化工业化的研究中存在许多不同观点。对重化工业化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反思就会发现,发展重化工业化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的必然选择,而发展节约型、环保型、信息化嵌入型和开放型的重化工业化,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应当选择的新重化工业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东部地区工业化的综合评价及其新型工业化的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部地区总体已经进入到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其特征是 :工业化发展速度快 ,工业结构转化快 ;工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支柱产业健康发展 ,技术进步的作用进一步加强 ;产业的区域集中度高 ,产业积聚和产业配套能力强。但是存在的问题是 :产业呈现二元发展态势 ,产业发展层次不高 ,缺乏自主的知识产权 ,企业核心竞争力弱 ,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挑战。因此 ,东部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政策取向是 :提高东部地区工业化的集聚效应、技术水平和产业配套能力 ;加快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 ,促进地区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步伐 ;进一步加快制造业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比较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信息资源产业的人力资源政策,并结合我国具体的政策环境,提出了完善我国信息资源产业人力资源政策的建议:一是制定信息资源产业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保障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需人力资源的持续供给;二是完善信息资源产业的人力资源培育和引进政策;三是健全信息资源产业的人力资源保障和激励政策,积极构建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4.
论政府采购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的特点,世界各国政府都利用政策工具支持和促进本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本文从理论论证和实证分析两个角度,论证了政府采购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构建和谐济南物质基础的迫切要求,关键要实现三个转向:一是在发展观念上,要由重物轻人转向以人为本。二是在发展条件和环境上,要由不协调、难循环转向可持续发展。三是在发展的带动力量上。要由传统重化工业转向以信息产业和先进技术为带动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全面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经验教训做  相似文献   

6.
中西部地区长期以资源换增长的传统经济“赶超”战略的实践结果令人忧虑。必须选择人与自然和谐为基础的绿色发展新路。这是从实践反思、理论启迪和顺应国家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战略新变化,破解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的“低端锁定”困局和重化工业结构与生态脆弱矛盾作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在“四化两型”建设背景下,如何促进长沙产业高端化、高新化和高效化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中从财税政策角度进行分析,指出目前财税政策在支持长沙产业高端化、高新化和高效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以促进长沙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课题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为指导,从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出发,研究厦门光电产业的发展。分析我市光电产业发展,具有起步很早、增长速度较快、外向度比较高的特点;在产业聚集、技术研发、外向拉动、政府扶持等方面形成一定的优势,但存在产业链、人才、技术等制约因素。“十一五”期间,要抓住光电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突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光电产业聚集效应;培养、引进光电专业人才,提高创新能力;实行光电产业扶持政策整合,推进厦门光电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莉 《理论前沿》2009,(4):40-42
西部矿产资源丰富,许多城市都是通过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重化工业为主导产业,并由此带动城市其他产业的发展而建设起来的。城市发展中以重能耗高污染的产业为主导,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使生态环境遭到较大破坏,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不协调,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为了实现能源型工业城市向社会、经济又好又快方向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区域产业调整,使之与区域的生态环境相协调。本文通过对典型案例点六盘水的调查分析,寻求西部能源型工业城市未来发展中产业与生态协调互利之路。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战略背景和目标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竞争力有了长足的提高,但总体而言,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产业竞争力低下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十二五"时期是跨越式提高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为此,应在跨越式推进重化工业产业深化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十二五"时期我国总体产业竞争力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或新兴工业化国家水平。  相似文献   

11.
人才先行战略是在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政府政策等方面表现为人才培养先于产业发展、人才战略引领产业发展。从服务外包业务特点、人才现状和先发国家和地区成功经验看,人才先行战略具有推动服务外包发展的内在机理。为此,应选择如下路径:树立人才培养先于产业发展的理念,转换政府扶持政策的视角和思路;构建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良性机制和共融平台;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构建外包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人才引进机制,搭建人才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12.
根据新结构经济学理论,要素禀赋及其结构决定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同时需要政府完善软硬基础设施以降低交易成本。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的提出内生于大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与外部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内大循环目的在于实现国内良性循环,其内生于各地区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各地区应当发展具有差异化的产业。具体而言,东部地区应考虑着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推动自主创新驱动发展,中部地区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西部地区在为"大循环"提供资源能源支柱产业的同时,需要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而东北地区应该依托原有的重化工业基础和大规模现代农业优势来定位产业,最终形成"一个国家、四个产业模块"的国内大循环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3.
依据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同构原理,物品产业按其生态经济功能可分为资源产业、制造产业和还原产业。由于产业系统与生态环境大系统的依存关系被长期忽视,物质财富增长是经济活动的唯一核心,我国还原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因此,确立还原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地位,大力补充产业链的缺失环节,并从整体上勾勒出一条我国产业结构系统生态化转型的技术路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作为重化工业密集区——武汉城市圈,应为探寻一条增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产业技术路径而先行先试,把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还原产业及技术创新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4.
产业生态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屠凤娜 《理论前沿》2008,(18):36-37
产业生态化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选择。实现产业生态化对策主要包括:将产业生态化纳入生态文明发展战略;依靠科学技术推动产业生态化发展;完善产业生态化管理;建立有利于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5.
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若干政策的配套与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我们紧紧围绕战略产业成长这一中心主题,动态地调整产业政策、贸易政策、外资政策、科技与教育政策、环境政策、劳工与社会保障政策,使这些政策相互协调配套,形成政策合力,促进信息化成长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一、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过去,产业政策鼓励了相对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而贸易政策则刺激了劳动相对密集的加工出口的增长。越是鼓励出口创汇,出口贸易增长越快,出口贸易结构就越偏向劳动相对密集的产品;加工贸易的成分就越高,贸易与国内工业的发展和产业升级的目标就越加背离。政策不协调的后果…  相似文献   

16.
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创新与产业集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科技园区中各组织之间的联系促进产业的集聚,而产业集群促进技术创新。由于形成机制的先天缺陷、忽略技术环境的构筑、产业群产业雷同等,我国的高新区在发展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建议制定引导和鼓励产业集群的政策,建立区内相互依存的产业体系,培养区域创新文化。  相似文献   

17.
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发展是辽宁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新时代要求。当前,辽宁省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发展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但依然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和问题,未来应贯彻新发展理念,协同推进体制机制、产业发展、生态文明、社会民生等领域创新转型发展。应强化政策与资金支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强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产业延伸与产业更新并行战略;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和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内生增长动力;强化就业优先,筑牢高质量社会保障网;强化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推进绿色发展;出台特殊人才引进政策,加强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8.
对“重化工业新阶段论”的争论和评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重化工业新阶段论”是在我国针对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实行宏观调控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是为肯定新一轮重化工业大发展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提供理论依据的。由此展开的争论的实质是,我国应当走什么样的工业发展道路,实行什么样的经济增长方式。分析表明,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这一论点都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9.
在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不断创新中,当今风行全球的竞争优势理论揭示出,区域产业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区域要在未来赢得竞争优势,必须拥有产业和企业核心竞争力,这给我们开拓了欠发达的中部地区在加速工业化阶段产业调整升级的新视野。直面技术和制度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层次低、原材料工业比重大、重化工业比重大、“高碳”特征突出的实际,当前,中部地区要全力提升生态竞争力、科技竞争力、结构竞争力、自主品牌市场竞争力和文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在梳理河南省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发现河南省具有较多的不可替代的垄断性资源,还具有很多非垄断但品位高、地方特色浓郁的旅游资源.发现河南省旅游业目前存在旅游产业亟待转型升级等问题,通过对河南省旅游产业的SWOT分析及发展模式研究,发现河南省发展旅游产业具有旅游资源丰富而优秀多个方面的优势;梳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对河南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