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犯罪活动的智能化、技术化程度逐渐提高,犯罪分子反侦察意识不断增强,靠传统的侦破方式已经很难奏效,把秘密侦察力量更多地引入刑侦领域,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刑事特情作为同刑事犯罪斗争的秘密侦察力量,是一种潜在的战斗力。刑事特情的物建、管理、使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刑侦队伍的整体侦破效能和攻坚能力。1994年以前,山西省晋城市郊区(即现在的泽州县)的刑事特情队伍主要以本地特情为主,随着近年我区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大量外来人口流入,治安状况日益复杂,重特大案件发案率居高不下,原有的刑事特情工作已远远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治安形势的需要。据统计,1994年我区立案总数为478起,其中涉及外来人口犯罪的计310起,占65%;而1995年外来人口犯罪则占到发案总数的68%。如何培养一支质量高、效能好、可靠的刑事特情队伍,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1994年以来,我们先后在暂住人口中物建刑事特情,占到特情总数的20%,其中还培养了暂住人口的尖子特情。利用外地特情破案212起,其中破大案113起,获取犯罪线索527条,  相似文献   

2.
饶谋 《法制与社会》2012,(21):254-255
运用刑事特情侦破案件是有效打击毒品犯罪的手段.然而司法实践中刑事特情的使用过程中依然存在着法律缺失、无外部监督、证据真实性无法核实等诸多问题,本丈对此提出运用法律监督权的方法解决刑事特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陈肯 《法制与社会》2012,(17):36-37
刑事特情制度作为现代国家对抗犯罪的有效侦查措施,在打击犯罪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刑事侦查活动中,通过刑事特情可以使侦查活动处于主动地位,节约侦查成本,刑事特情为侦查活动提供有利的情报与证据.但是刑事特情中的许多问题,如刑事特情能否犯罪、刑事特情的管理.刑事特情的刑事豁免等问题一直都是理论、实践和立法所关注的焦点.关于刑事特情的讨论,立法界与司法实践活动中缺乏系统的理论,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规范刑事特情制度为出发点,而对我国司法实践活动提供指引,使得对刑事特情的使用法律化,提高刑事侦查工作的科学性,保障侦查效益.  相似文献   

4.
玉林市(原玉林地区)的刑事特情工作是1984年开始全面恢复并进行改革发展起来的。在此之前只是刑侦部门单一经营。改革开放以后,人、财、物大流动,社会日益由静态型向动态型转变,治安形势也日益变得复杂和严峻。为了更好地完成侦查破案任务,我们把部分刑事案件的侦破任务下达给派出所。于是,改变了刑事特情工作由过去只是刑侦部门单一经营的"孤军奋战"的局面,形成了以刑侦部门为核心,派出所参与物建、使用特情的态势,逐步建立了适应这一时期形势需要,具有覆盖面宽,布局合理,控制能力强,信息来源广的邢事特情工作网络。  相似文献   

5.
《中国司法》2005,(8):108-108
49不宜使用“狱内重新犯罪”问:请问“狱内又犯罪”和“狱内重新犯罪”的区别是什么?(辽宁侯玲)答:“狱内又犯罪”,是一种习惯用法,多见于有关狱内侦查的文件中,是指罪犯在监狱服刑期间又实施了犯罪行为。而“狱内重新犯罪”的用法,偶尔可见诸个别文章之中,作者所赋予这个概念的含义与“狱内又犯罪”是相同的。但是,这种用法是不准确的。在叙述原罪与新罪时间关系的语境中,“又”和“重新”有着明显区别:“又”是指因原罪受到的刑罚没有结束的情况下发生新的犯罪,而“重新”是指因原罪受到的刑罚已经结束的情况下发生新的犯罪。从时态上讲,…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各级公安机关根据公安部和省公安厅的统一部署,始终把加强刑侦基础业务建设作为深化刑侦改革、推进侦查模式转变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锐意创新,初步建立了以刑侦基础业务建设为根基,以高科技和信息网络为依托,以实现“从案到人”为“从人到案”转变为主导的主动进攻型的侦查工作运行机制,大大提高了侦查破案效能。截止2002年底,全市共确定4万多名刑嫌人员,占总人口的5.3‰,布控近5千处刑事侦查阵地,物建上万名特情,搜集并录入10万余份人员资料,录入上传3千余起案件信息。2002年利用刑侦基础业务破案7419起,占破案数的71.7%。特别是在追逃专项斗争中,利用刑侦基础业务抓获的网上逃犯占总抓获数的70%。  相似文献   

7.
狱内侦查学作为侦查学的分支学科,其学科理论研究还相当的贫乏,一些理论问题还有待澄清。“狱内侦查”作为专业术语具有侦查方法、侦查权力和学科意义三个层面的含义;基于不同的学术视角,狱内侦查学呈现不同的学科性质;狱内侦查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狱内犯罪活动、狱内侦查活动、狱内犯罪的预防;狱内侦查学具有独立完整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白下区分局刑警大队的刑侦基础工作,主要在加强刑侦基础工作的一系列措施中,寻求重点突破,主要做法是:在刑事技术工作中,努力提高现场勘查率、痕迹物证提取率和利用率,积极开展串并案工作,从而提高整体破案效益。在刑事特情工作中,根据现实斗争的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刑事特情的结构布局,大力推进刑事特情工作,减少失控漏控现象。在刑事犯罪信息工作方面,强化利用信息意识,用足用好刑事犯罪信息,提高刑侦工作的现代化程度。1999年全区共发生各类刑事案件1319起,破获857起,破案率65%;其中重大案件发生450起,破获294起,破案率65.3%。  相似文献   

9.
狱内侦查是预防狱内在押罪犯又犯罪和快速侦破狱内案件,维护监狱管理秩序的重要手段。加快狱内侦查立法,界定狱内侦查管辖及其权限,规范狱内侦查流程,提高狱内侦查超前预防,快速反应能力,及时破案,维护监管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职务犯罪侦查活动中的狱侦狱控侦查方式,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逐渐开始在职务犯罪侦查活动中得到使用,但由于涉及侦查手段的秘密特性与敏感性,该侦查方式长期不为人所知,尤其是在特情的管理与使用事项上的经验未能及时得到总结,同时还存在使用上一定程度的随意性.本文通过在实践中对特情的选拔与管理、使用原则、步骤和方式以及工作方法的介绍,对狱侦狱控的侦查方式予以提炼和评价,以便更好的为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1.
狱内暴力犯罪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狱内暴力犯罪问题的研究,归纳了狱内暴力的几种类型,分析了暴力犯罪主体构成的基本状况与特点及犯罪行为呈现出的特征,指出狱内暴力犯罪的危害性,并对导致狱内暴力犯罪产生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逐一进行了探讨,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狱内暴力犯罪的主要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狱内侦查工作是保障监狱监管秩序持续稳定的基本手段之一。由于立法和制度的不完善,编制、手段、措施及科技支撑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依靠,使得狱内侦查工作处在"举步维艰"的尴尬境地。随着近年来狱内案件的发生,加强狱内侦查工作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狱内侦查工作地位日益凸显。加强狱内侦查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作为提升狱内侦查工作水平的关键被摆上重要议程。  相似文献   

13.
刑事侦查人员在指挥使用刑事特情开展贴靠探查活动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指挥刑事特情促使侦查对象暴露犯罪证据,又不构成诱人犯罪;二是如何指挥刑事特情在犯罪现场既能发挥临场监视的作用,又不构成共同犯罪。这就要求侦查人员自己要明确并教育刑事特情诱人犯罪和促使侦查对象暴露犯罪的界限、共同犯罪和临场监视策略的界限。诱人犯罪与促使侦查对象暴露的界限《刑事特情工作规定》明确指出,刑事特情在贴靠探查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不准诱人犯罪”的工作纪律。所谓诱人犯罪,是指侦查对象没有犯罪意图,或者已有犯罪意图,刑事特情为了立功奖励或出于其他个人目的,引诱侦查对象实施犯罪行为,或者实施性质、危害程度比其原犯罪意图更为严重的犯  相似文献   

14.
1999年4月上旬,云龙分局运用特情贴靠,技侦监控,秘密守候等侦查手段,打掉了一个以陈芝良(男,26岁)、陈芝成兄弟为首的由刑释人员为主组成的扭锁芯盗窃犯罪团伙。该团伙自1998年以来,采取用管钳扭防盗门锁芯和撬棍撬门的手段,入室盗窃作案55起,盗得现金和有价证券等价值50余万元的财物。  相似文献   

15.
杜鹃 《法庭内外》2021,(3):52-54
诱惑侦查是侦查人员或其安排的“特情”通过对侦查相对人使用诱惑手段,促使犯罪发生并当场破获犯罪的侦查手段。而其中“特情”是指侦查机关从社会人员中秘密选择用于协助侦查活动的特殊情报人员,与西方国家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所称的狭义上的“线人”近似,均用来指在警方的控制下为侦查活动提供线索或者协助警方开展侦查活动的公民。  相似文献   

16.
陶新胜 《法制与社会》2011,(31):272-272
狱内侦查是预防狱内在押罪犯又犯罪和快速侦破狱内案件,维护监狱管理秩序的重要手段。加快狱内侦查立法,建立和完善微内侦查机构、编制、目标、模式等内容,提高狱内侦查超前预防,快舨应能力,及时破案,维护监管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狱内侦查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随着近年狱内犯罪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其已经不能完全地符合新形势下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为:狱内侦查人员的思想认识水平低,整体素质差,基本的投入不够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强狱内侦查工作的研究,改善目前的狱内侦查状况,从而实现其特有的预防和打击职能,维护监狱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8.
狱内侦查是预防狱内在押罪犯又犯罪和快速侦破狱内案件,维护监狱管理秩序的重要手段。加快狱内侦查立法,建立和完善狱内侦查机构、编制、目标、模式等内容,规范狱内侦查权限和流程,提高微内侦查超前预防,快速反应,及时破案,维护秩序的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刑侦体制改革后特情工作的基本做法 1.积极推进侦查员全员建情工作刑侦体制改革后,刑侦部门成为侦查破案主力军,担负着绝大部分刑事案件的侦破任务,侦查破案职能更具专业化。为了强化刑事特情这项基础业务建设,充分发挥秘密力量的特殊作用,切实提高破案效能和排难攻坚能力,刑事特情工作应以责任区刑侦队全员建情为突破口以求得发展,这是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特情工作的出路所在。为此,首先是要解决好认识问题,培养侦查员全员建情的意识,使每位侦查员认识到掌握运用刑事特情这项专门手段是现代刑警必备的基本功。其次是加强对侦查员建、管、用方面的业务培训。改革后,责任区刑侦队刑警新成分多,对如何物建、管理和使用特情缺乏经验,有的甚至一窍不通,为此,改革以来,各地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潍坊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在刑侦改革过程中,以加强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以刑事技术、犯罪信息、刑事特情、阵地控制、刑嫌调控等为重点的刑侦专门手段和基础业务建设步伐,积极构筑与新的刑侦体制相适应的刑侦队伍、刑侦专门手段和基础工作新体制,使队伍管理、刑侦专门手段和基础业务工作得到全面加强,破案能力显著提高,打击力度进一步加大,刑侦工作后劲明显增强。1997年以来,全市刑侦部门共侦破各类刑事案件3.6万余起,其中重特大刑事案件6000余起。利用技术破案占破案总数的15%,利用基础工作破案占总数的30%。抓获处理犯罪嫌疑人1.6万余名,查获犯罪团伙1100余个,成员4000余名,缴获赃款及赃物折款近亿元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