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成年人处在由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在这期间,由于其生理、心理上固有的特点,使未成年人杀人案件的现场表现出与成年人有明显区别。本文拟通过对近年来曾参与勘查的3起典型未成年人杀人案件的剖析,一方面着力探究未成年人杀人案件现场特点并寻求最佳侦查措施,另一方面也希望以此为专业人员研究未成年人杀人心理提供一些素材,以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研究。1案例介绍案例1某年3月7日夜,某村的陈家突然起火,后发现陈某(女,83岁)被烧死在家中。经现场勘查认定系杀人纵火案,通过侦查于次日下午,将犯罪嫌疑人陈小某(男,16岁,初二学生,陈…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法医命案现场勘验及侦察破案工作中遇见3例醉酒状态下杀人的恶性案件,回顾总结这3起案件的侦破过程,笔者认为法医在醉酒状态下杀人案件的现场勘查、检验鉴定、作案目的、动机的判断、作案过程的分析、嫌疑人的刻画、侦查范围的划定等方面都具有一些较为特殊的地方,现作分析浅谈,供同仁们在工作实践中参考应用。1案例资料案例1徐某,女,35岁。2000年8月10日15时许被人杀死在自家客厅内。尸体解剖检验:死者下身裸露,头面部、颈部多处锐器砍切创,外阴部创伤严重,软组织残缺,破坏严重。结论系创伤性、出血性休克死亡。破案证实: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3.
夏秀利 《证据科学》1998,5(3):118-118
误咽窒息死多见于儿童,成年人在醉酒、麻醉未醒、癫痫发作、脑外伤、脑中风而发生昏迷或昏睡时可将呕吐物误咽吸入呼吸道造成窒息死亡.本文收集了我局法医室自1990年以来检验的24例酒后误咽窒息死亡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大范围流动,女性的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宽广,女性杀人案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作者通过对近10年的命案回顾,对15起女性杀人案的基本情况、杀人原因、致死方式等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其特点进行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对醉酒状态下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定罪量刑及其他相关问题的认识与把握,应依据刑法学关于犯罪构成的理论并充分考虑醉酒状态这一特殊性来进行,而不应简单地以行为人醉酒的形态来决定。  相似文献   

6.
将某一类醉酒驾车犯罪行为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因为此类行为的特点是:醉酒驾车肇事后继续驾车冲撞,造成重大伤亡,而不是醉酒驾车本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醉酒驾车犯罪法律适用问题的意见》的出台是为了遏制酒后和醉酒驾车犯罪的多发、高发态势,但要达到这一目的,还需要各相关部门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7.
钱玉林  杨成龙 《法医学杂志》1997,13(4):224-224,226
因急性酒中毒出现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案件日益增多,在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实践中,如何区分普通醉酒、复杂性醉酒和病理性醉酒三种急性酒中毒尤为重要.以往作者对复杂性醉酒的司法鉴定已作过讨论,现对病理性醉酒的鉴定作些阐述,主张对病理性醉酒的诊断应从严掌握,以避免出现对该诊断标准的过宽现象.对病理性醉酒的诊断,目前国内司法精神病学专家大多数主张对此诊断标准仍应从严掌握.但在国内某些地方,对该诊断的标准还存在偏宽的现象.刑法第十五条中明确规定“醉酒要负责任”,即使已修订的刑法中,仍是这样的规定,醉酒要负责任.当然…  相似文献   

8.
1案件资料 2005年7月18日晚,林某和李某(男,29岁)到南宁市某娱乐城消费,期间认识3位女子并一起喝酒。7月19日凌晨1时许,林某和李某带了其中两名女子到某宾馆住宿。在房间内,林某和李某喝了两名女子购买的“红牛”饮料。19日14时45分,宾馆服务员发现李某死在房间内,林某昏迷不醒。林某和李某随身财物丢失,两名女子去向不明。  相似文献   

9.
1案例资料1.1一般资料1989年至2006年检验本地区伪装性杀人案件共13例,见表1。上述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在实施杀人后,均对受害人尸体等进行了伪装,伪装手段见表2。表1 13例杀人案件中相关的人员基本情况中国法医学杂志CH IN J FO R EN S IC M ED 2006年第21卷增刊1.2资料统计分析在13例案件中,受害人与犯罪嫌疑人均系成年人。受害人中:男7例,女6例,男女之比为1.17:1;其中城镇6例(46.2%);农村7例(53.8%);文化程度:初中以下8例(61.5%),高中2例(15.4%),中专以上3例(23.1%)。受害人与犯罪嫌疑人的关系:夫妻6例(46.2%)、情侣3例(23.1%)、邻…  相似文献   

10.
南京是全国有名的火炉城市,秋日温度同样偏高,可就是在此处秋日却发生了一起典型的冻死案例。笔者就本例非正常死亡的现场情况、尸体检验情况及分析意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2015年9月某日上午,某局接报案称:某村民宅中发现一具经焚烧的女性尸体。经查,死者孙某,49岁,携一子居住。报案人系其子(15岁),回家时发现院门反锁,遂翻墙进入,发现后报案。孙某作息规律,晚21时左右休息,案发前一天19时许,邻居张某见过死者,夜间23时许邻居胡某听到有狗叫声。1.2现场勘查孙某家位于该村后街,院门朝西为双扇铁质大  相似文献   

12.
一、基本案情2014年8月23日19时许,吴某、张某与翟某通过"陌陌"聊天软件约陌生女孩初某、李某一起吃饭。饭后,吴某、张某与翟某不顾初某和李某要求回家的提议,将二人带至某KTV唱歌。吃饭和唱歌期间,李某因饮酒过多已呈醉酒状态。当晚11时许,吴某与张某将李某带至某宾馆305房间,翟某开车带初某离开。在宾馆房间内,张某趁吴某外出买夜宵之机,与李某发生性关系。当晚,三人在该房间同睡一床和衣而卧。  相似文献   

13.
1案件简介 某夜,某闹市区一婚纱摄影店因店面装修,两名员工在“本田”商务车轿车内看守店内装潢材料,被人杀死在车内。现场轿车车门呈闭锁状,左前门窗玻璃向下微开。打开车门,驾驶座椅上有一具男尸(陈某),驾驶座椅向后倾倒,尸体呈仰卧状,上身赤裸。  相似文献   

14.
相较于一般杀人案件,挫折是引发无差别杀人的特殊犯罪心理.由于无差别杀人者情绪反应消极、具有严重的他责倾向,导致他们在相同情境下受挫感更强、更容易实施攻击行为。无差别杀人针对无辜人群实施犯罪,属于攻击中的特殊类型,即转向攻击,这与无差别杀人者道德感低下和严重的自毁情结有关。无差别杀人案件中被害人往往是无辜的弱势群体,这种试图引发社会轰动的攻击方式主要由犯罪人的懦夫心态所决定。对无差别杀人案件的预防可以从短期预防和长期预防两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5.
论生理醉酒犯罪的刑事责任——比较、分梳与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醉酒的人犯罪 ,应当负刑事责任” ,这是我国《刑法》第18条第 4款所确立的醉酒人应对其触犯刑律的危害行为负刑事责任的原则。这一原则从总体上看是正确的 ,但也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 ,如醉酒是否属于精神障碍 ?醉酒是否可以导致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的丧失 ?病理性醉酒人实施危害行为是否应负刑事责任 ?对醉酒及其后实施危害行为既无故意也无过失的醉酒人 ,是否应负完全刑事责任或部分刑事责任 ?《刑法》条文规定得粗疏导致刑法学界在有关醉酒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上产生较大的分歧。司法精神病学的实证研究表明 ,酒精可以引起精神障碍。…  相似文献   

16.
1案件资料 某日接报称:早5时许,某小学学生王某(男,15岁)在上学路上被杀死。经现场勘查和尸体检验后,认定为一起意外事故。  相似文献   

17.
判断一起命案现场是否有女性参与,现场的足迹、指纹和生物检材是最可靠的证据,但若缺乏此三种证据而需要作出判断,则是一件很棘手的工作.男女因生理和心理上有着各自的特征、特点,使得他们在选择作案手段、方式以及作案前后的心理反应上都不尽相同,呈现在命案现场上的各种痕迹、迹象和状态也有所不同.本文结合法医命案现场分析,讨论女性杀人案件现场的指向性.  相似文献   

18.
付立庆 《证据科学》2002,9(2):110-115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是我国<刑法>第18条第4款所确立的醉酒人应对 其触犯刑律的危害行为负刑事责任的原则.这一原则从总体上看是正确的,但也有很多问题 值得进一步思考,如醉酒是否属于精神障碍?醉酒是否可以导致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的丧失 ?病理性醉酒人实施危害行为是否应负刑事责任?对醉酒及其后实施危害行为既无故意也无 过失的醉酒人,是否应负完全刑事责任或部分刑事责任?<刑法>条文规定得粗疏导致刑法学界在有关醉酒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上产生较大的分歧.  相似文献   

19.
1案例简介 案例12006年10月,某区发生一凶杀案,黄某(女,9岁)被人发现死在家中。现场为一居室,死者双膝卷曲侧卧于房间里侧床边,衣着不整,外裤及内裤均脱至双膝以下。血迹主要分布于床、床边地面,呈血泊、低位喷溅及拖擦状血痕,床单上可见明显刀外形的血印痕及血手印痕,  相似文献   

20.
在日常的法医检案中,会遇到一些电击致人死亡的案例,而在一些电压较低的案例中,群众难于接受和理解,需要我们法医工作者耐心、细致的勘查和解释,现将工作中遇到的2起低压电电击致死的案例报道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