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血迹分析在现场血迹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雄  丁露平 《法医学杂志》2009,25(6):462-464
对命案现场血迹的研究和分析历来是命案现场勘验及现场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上,对现场血迹的研究分析侧重于对血迹形态及其形成过程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对现场血迹的分布规律及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测量,判断血迹来源与形成机制,进而推断血迹与案件或犯罪事实之间的关系和过程[1]。  相似文献   

2.
不同高度滴落血在3种不同载体上的形态和平均直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暴力犯罪现场一般都会留下各种血迹,如滴落状、喷溅状、流柱状、擦拭状、抛射状血迹等[1,2],能够反映出血迹形成的方式、受害人出血时的位置、出血后的活动情况以及案件发生过程中其它有价值的信息,据此可以重现犯罪现场所发生事件的过程,在甄别证人证言及犯罪嫌疑人供述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作者将抗凝人血从不同高度垂直滴落在表面光滑程度不等的物体上,对物体上血迹的形态和大小进行测量和观察,旨在找出垂直滴落血迹的特点及形态变化规律,为分析鉴别刑事案件现场的血迹特征提供实验参考资料。1材料与方法将滴管吸满新鲜的抗凝人…  相似文献   

3.
血迹的角度是指血液粘附在载体之前与载体水平线之间的夹角.血迹角度是用来判断血源位置的,所以在血迹分析中也是重要的一步.通常计算血迹角度是先测量椭圆形的短轴和长轴的比值,然后根据正弦函数确定比值对应的角度,即为血迹以多大的角度滴落在载体上的[1].笔者通过实践认为,用几何作图法计算血迹角度很方便、快捷,有利于现场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水泥地面上不同高度、速度对滴落状血迹的形态和大小,应用于现场勘验。方法采用等量抗凝人血,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进行滴落状血迹的模拟实验,观察血迹的形态,测量其直径,用专业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在静态条件下,滴落状血迹呈圆形,其周围有毛刺状突起;滴落状血迹的大小(直径)与滴落高度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可得出回归方程。在慢走、急走、跑、快跑动态条件下,滴落状血迹为圆形或椭圆形,沿运动方向的一侧出现突起;高度、速度分别对血迹形态有影响,而且两者有交互作用。结论滴落状血迹形态和大小的观察和测量,可用推断出血部位的高度、运动速度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血迹是凶杀案件中最常见的痕迹物证之一。根据血迹的种类、数量、分布、形态、色泽、检验鉴定和形成方式等综合分析,可以对出血来源,出血部位,受伤时体位,受伤后的活动过程、案件性质、作案地点、作案时间、作案工具、作案人数和作案过程等做出推断,为侦察破案提供依据和证据支持。笔者通过详细的现场勘验,依据现场遗留血迹,分析血迹的形成方式和过程,来解读血迹中包含的犯罪信息。  相似文献   

6.
在凶杀案件现场遗留有大量血迹是常见的 ,但能够根据现场遗留血迹的数量及分布情况来确定犯罪嫌疑人是否受伤及其受伤部位却很困难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 ,经过详细的现场勘验 ,根据现场遗留血迹的数量及其分布位置 ,确定了犯罪嫌疑人的受伤部位 ,使案件顺利告破 ,现报道如下 :1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压力、管径对在水平方向上形成的喷溅状血迹的喷射距离及形态的影响。方法建立室内现场环境,利用自制的模拟喷射装置,在60~210mmHg范围内设6种压力,在1.5~4.5mm范围内设4种管径条件,于50、100、150cm 3种高度,制作动脉喷溅血迹。观察水平面上不同喷射高度的喷溅血迹的分布范围、血迹大小及形态特征,并测量其距离,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分析,并进行方差检验。结果在不同高度,血液喷射距离随压力增大而增加,随管径增大而减小,两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距离与压力及管径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可得出回归方程。而喷溅血迹的形态特征总体趋势为:高度越高圆形血滴直径约大;管径越粗,边缘毛刺状突起越明显;压力越大,喷射距离越远,且卫星状血迹逐渐增多,拖尾更拉长;随管径的增加,出现椭圆形血滴所需的压力越高。结论动脉喷溅血迹的形态及喷射距离的观察与测量,可用于推断命案现场喷溅源位置及人体受损伤时的体位。  相似文献   

8.
3D技术在现场血迹重建的应用当前国内对于现场血迹重建的研究重点主要在血迹形态、血迹检测及DNA测定上,由于相关工具的缺乏使对现场血迹的分析应用很难深入和普及。3D技术对现场血迹重建时血迹形态的深入分析提供了很好的工具。目前,3D技术主要应用于现场上因动脉血管破裂,打击、撞击等形成的喷溅状血迹的分析。众所周知,喷溅血迹其形状类似于惊叹号,如果除去其尾部就相当于一个椭圆形。通过实验可知,该椭圆形的形状与血迹投射方向和血迹附着平面的角度(α)有着对应关系,当α为0度时,该椭圆形变为直线;当α为90度时,则为圆形;当α为180度时,则又变为直线。而该椭圆形形状的变化则可以用椭圆形的短轴与长轴之比来表示。根据其变化规律,可推导出其函数关系是α与椭圆的短长轴的比值成正弦函数关系。由此,根据犯罪现场  相似文献   

9.
吹溅状血迹是血液受到气压作用从口鼻喷出形成的小点、雾状血迹叫。吹溅状血迹一般出现在致伤现场,是证明生前出血的直接证据。笔者遇到一例死后腐败血性液体在口鼻周围形成类似吹溅状血迹的案例,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0.
血迹检查     
(一)血迹检查的意义在犯罪侦查、现场勘察及刑事案件审理中,经常碰到有关血迹检查的问题.特别是勘验刀杀案件的现场,血迹检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往往根据现场上遗留下来的血迹形态、方向及位置等等,对照尸体上的损伤情况,得以判明案件的性质——自杀抑他杀.因此,作为刑事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及审判人员,都必须了解有关血迹检查方面的一些科学知识,以便提高办案质量.  相似文献   

11.
DNA检验技术在刑事案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凶杀案凶杀或盗窃案现场,有价值的物证常常是被害人或罪犯留下的血迹,通过DNA检验结果计算出现场血迹在种族人群中的偶合机率,如果达到(10-9~10-15),就可科学准确的表现是否可同一认定。即使是混合血迹(或混合精斑)也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例1,1999年5月30日凌晨,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发生了一起8名女青年被杀的特大凶杀案。从现场提取80余处血迹与8名受害人血液样本,同时进行检验。经多个STR位点检验得出:第1,现场血迹与8名死者血样的检验结果进行比对,使每一处血斑均确定是何人所留,从而明确案…  相似文献   

12.
血迹是命案现场最常见的痕迹之一,对血迹形态的分析是一种重建犯罪现场的有效方法,而根据现场血迹推断出血点位置则是血迹形态分析的主要任务之一。随着血迹研究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如传统拉线法、三角函数法、绘图法、计算机程序法、公式计算法、回归方程法等)用于推断出血点位置。通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不同的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杀人现场一般都有血迹,犯罪分子为了隐瞒犯罪事实往往抛尸后对杀人现场进行清洗。清洗后的杀人现场由于不能及时发现或发现后不能找到有力的证据,直接影响了案件迅速侦破。笔者通过研究杀人案件血迹的特点和分布变化规律,总结出了杀人现场血迹寻找的重点部位和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佘武松  孙栋  霍礼尧 《法医学杂志》2006,22(5):F0002-F0002
1案例某男,58岁,建筑工地看护人,某日下午被发现死于其暂住的建筑工地简易房内。现场为相对封闭现场,门窗完好,门从里面用插销插上,窗户被建筑材料从外封住。死者俯卧于床上,身上盖着被子,颜面部为毛巾和枕头。被头、毛巾和枕头上见大量血迹浸染,枕头旁有一把带有血迹的剪刀。蚊帐夹子和卷起的蚊帐上均见擦拭血迹,床头蚊帐低位见较多的点状血迹。床前地面上散在分布着大量点状血迹和一小血泊。现场无物品丢失,无搏斗痕迹,床尾地面发现一个铁质铸件,重约1000g,上面有新鲜擦痕,但未见明显血迹。据调查,死者在案发前几天回家时曾对其妻子说有人…  相似文献   

15.
1案例 1.1简要案情 某男,76岁,于某日下午被发现死于自家储存室内。 1.2现场勘验 死者家为独家小院2层楼房结构。勘查现场主要分为4处:(1)卫生间在洗漱台上发现一把沾有血迹的水果刀,洗手池内有血迹残留;另在坐便器上发现一把沾有血迹的菜刀,坐便器上有大量血迹。  相似文献   

16.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及现场勘查2009年8月28日上午6时50分,某公园发现1具尸体。中心现场位于平台上,平台东端南侧景观石(高150cm、宽90cm、厚60cm)北距地面90cm高处突起部位上有流柱状血迹,周围有溅落血迹,其下方有大量流柱状血迹,周围有多量向下溅落血迹,两血迹之间有上下方向擦拭状血迹;北侧景观石(高60cm、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打击工具的垂直抛甩状血迹形态。方法选择常见的菜刀、匕首、方锤、铁管作为打击工具。用沾新鲜鸡血5 m L的工具自上而下进行垂直抛甩,对距离垂直墙壁30 cm处形成的血迹形态进行测量分析,通过对抛甩血迹的整体分布特征(跨度、宽度、密度)、起始血迹的形态特征(长度、宽度、接触角度)进行分析。结果匕首形成抛甩血迹的分布跨度最小(P0.05);在整体分布宽度上,菜刀最小(P0.05);在整体分布密度上,除菜刀与方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工具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锤较其他三种工具在起始血迹点长度上最长(P0.05);菜刀与方锤、匕首与方锤在起始血迹点宽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一类型的打击工具所形成的垂直抛甩血迹形态具有一定的特征,可用于命案现场推断打击工具的类型。  相似文献   

18.
在寒冷天气提取现场血迹,是经常要进行的工作,由于血迹呈冰冻或干涸状,用小刀刮取再收到纸袋中,过程缓慢,有时因血少提取十分困难。有风天气,常常将很少  相似文献   

19.
1案件简介 某年12月16日租居在某村的徐某(男,39岁)被人发现死在出租屋中。现场客厅及主卧室地上及墙上见多处喷贱状、滴状、擦拭状的半干涸血迹,主卧室西墙上血迹处涂料多处被刮擦,现场有清理变动的痕迹,尸检全身共有34处创口。提取死者、现场血迹及主卧室床单上斑迹等进行DNA检验。DNA检测结果:床单上检出死者徐某精子成分及另一男性A精子成分,厨房内一牙刷、主卧室里的拖鞋及客厅抽屉纸上点状血均检出A男成份,现场其余血迹为徐某所留。  相似文献   

20.
命案的发案率是一个地区社会治安状况的晴雨表,预防、控制和侦破命案,历来是公安机关工作的重点,也是公安刑侦部门的主要职责,而在命案侦破中,最初最重要的环节是现场勘查,现场勘查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案件能否侦破。刑事技术人员对命案现场的勘查与分析包括对现场血迹、尸体以及尸体周围相关事物的勘验、检查及相关信息获取后的分析,是破案的首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