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20年前,当中国改革开放从农村向城市推进,从经济领域向各条战线拓展,从沿海特区向全国范围发展的关键时刻,邓小平以高超的执政智慧于1985年3月28日至8月28日的五个月中,围绕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第二次革命”的必由之路,这一关系“前途与命运”的重大课题,连续发表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开放是很大的试验》《抓住时机、推进改革》《对中国改革的两种评价》《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等五篇著名讲话。实践表明,正是邓小平这一系列关于改革的重要论述,为我国近20年来的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解放了思想、扫除了障碍。本文在重温这五篇改革论述的基础上,着重从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第二次革命”的理论基石与根本任务,基本性质与伟大意义,鲜明特点与创新贡献等方面,作哲学思考与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改革问题是邓小平同志论述最集中的问题之一。《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提到“改革”两字的达300多处。小平同志把改革同革命联系起来,同发展联系起来,强调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解放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后的持续  相似文献   

3.
60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尤其是当代中国第二次革命——改革开放的胜利,值得经济学家、历史学家等深入思考和探究。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其它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同时进行的改革成为“改向”.导致亡党丧权、千古遗恨。中国的改革在面临巨大风险和困难的条件下“一枝独秀”.创造出烁古耀今的“发展奇迹”,这是为什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改革战略的科学指导。早在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就曾赞扬邓小平在全党倡导“照辩证法办事”的科学态度。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唯物辩证法指导改革,在改革的方向、动力、时机、重点、政策等战略问题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全面性.表现出高度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4.
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申,邓小平同志对子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多个侧面进行了论述,但此记述得最多、最集申、最着重的是“改革开放”.他明确指出:“我们要搞改革开放,把工作生心放在经济建设上”.又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我们最大的试验是经济体制的改革”,“要发展生产力,经济仟制改革是必由之路”.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建成生产力发展的,国家繁荣富强的,人民生活富裕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证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保持中国政局的裁定…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温乐群《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收入的《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和《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两篇文章,是第一次公开发表。这两篇文章充分表现出邓小平善于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勇于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思想,早在10年前就提出来了。1984年10月10日,邓小平会见联邦德国总理科尔时说:“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当然不是‘文化大革命’那样的革命’①1985年3月28日,他在会见日本自由民主党副总裁二阶堂时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共计119篇文章,其中专门论述或主要论述改革的有36篇,另有41篇100余处谈到改革.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同志会见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主席、政府总理穆加贝时指出“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把改革作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是邓小平同志改革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思想.这个论断揭示了改革的性质和伟大意义,是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高度概括.也是对社会主义和平发展时期建设的基本方法和主要内容的科学表述.把我国当前的改革看作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是邓小平同志一贯的思想.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改革“这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革命,这场革命既要大幅度地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就必须要多方面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同时,他语重心长地说:“要发展生产力,就要实行改革和开放政策.”1981年,我国的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到城市,全面改革的格局基本展开.从1984年至1992年是小平同志论述改革是发展生产力根本途径较为集中的时期,收集到《邓选》第三卷中关于改革对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的论述有40余处之多.可见,把改革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与中国“第二次革命”唐峻罗飞小平同志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为正确地、全面地理解“第二次革命”,本文就其形成的历史动因、基本内容、特征以及小平同志对第二次革命的历史贡献作一浅析。一、小平同志设计中国“第二次革命”的历史动因“改革是第二次...  相似文献   

9.
赵凌云 《学习月刊》2009,(23):10-12,52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中国共产党成立88周年.执政60周年。领导改革开放30周年.开始从执政党向长期执政党转变的重大历史关头制定的党建文献.这一点决定了《决定》在中国共产党党建历史上的里程碑意义。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地位、执政使命、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建理论的一次重大创新.而且是面向长期执政党建设作出的党建全局战略安排.吹响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党建设的号角!  相似文献   

10.
殷真 《前线》1994,(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已经走过了15年发展历程。今天,我们通过实践已经对改革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根本性意义有了进一步的深刻认识。这集中表现在邓小平同志这样的论述中:“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81页)“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同上,第113页)“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同上,第135  相似文献   

11.
冯治 《唯实》1994,(12)
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多次讲过:“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农村见了成效,我们才有勇气进行城市的改革”(《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30页),“虽然城市改革比农村复杂,但有了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我们对城市改革很有信心”(《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82页),“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3页)。因此,农村改革的源头也就是中国全面改革的源头。  相似文献   

12.
刘琳 《唯实》1996,(12)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本世纪领导的第二次伟大革命。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渐进的、但却给中国社会带来深刻变革的伟大革命。深圳经济特区16年的巨大变化,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意义。 从创办经济特区的历史背景和经济特区承担的历史使命看,深圳经济特区就象当年陕甘宁边区那样的根据地,点燃了改革的星星之火,形成了中国改革烈火燎原之势 第一,特区是第二次布命的圣地。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邓小平同志提出创办经济特区,要求特区要象陕甘宁边区那样,要杀出一条血路。1979年初,广东省领导层酝酿方案:在邻近港澳和沿海地区划出一些地方,设立类似海外的出口加工区,以吸引外商投资办企业。在同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期间,邓小平同志听取了上述方案的汇报,并对广东省委的领导同志说:“还是办特区好,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他把特区比作革命根据地。而创建根据地是非常艰难的,但必须在艰难险阻的重围里“杀出一条血路来”。会议确定,在深圳、珠海、汕头试办特区。1980年8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在广东省的深圳、  相似文献   

13.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取得的。邓小平同志曾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从改革的难度与艰巨性来看,改革的确不亚于革命。  相似文献   

14.
在校党委的直接领导下,我校1994年科研工作成果上了一个新台阶。全校教研人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学术论文共152篇,其中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党政干部论坛》、《党建研究》等国家级刊物上的有13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的有10篇,共出版各类学术专著16本。商志晓的论文《一位伟大马克思主义者的马克思主义观——论邓小平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入选“全国学习《邓小平文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并作大会发言。宋士昌等的调研报告《欠发达地区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有益探索——从德州地区部分乡村的腾飞看邓小平富民思想的科学性》获“全国党校系统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入会论文荣誉奖;王立胜的论文《邓小平的发展理论探析》和杨华生的论文《论“改革是第二次革命”》获  相似文献   

15.
邓水平关于中国第二次革命的光辉思想王洪模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和文选(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卷中,有许多篇章表达了邓小平关于"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光辉思想。有的篇章以此命题,有些篇章则把改革作为第二次革命的鲜明特征,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在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不同时期有中国特色的先进理论,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执政目标、执政思路、执政方式等随着社会发展发生着深刻变化,执政能力随之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从1956年春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简称“十大关系”)到1995年秋江泽民发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若干重大关系》(简称“十二大关系、历时三十九年,代表了三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探索.“十大关系”的思想集中体现了五十年代以毛泽东为领导核心的第~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始探索思想;“十二大关系”思想是九十年代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人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应用和发展,是对邓小平同志理论指导下改革开放十八年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两篇…  相似文献   

18.
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中.描绘整个蓝图,领导这一伟业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以其政治家的博大胸怀.革命家的战略眼光.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使其成为亿万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指南。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中国共产党正是以“革命”的精神与勇气来对待“改革”,在改革开放实践中逐步提高自身驾驭改革、推进改革、引领改革的领导能力.从而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因此,本文试图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的角度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从小岗村的﹃生死契约﹄到全面改革王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概括起来就是改革开放。这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相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斗,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第一次革命,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