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中国与苏禄的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褥(Sulu),位于今菲律宾群岛的南部,为古代东南亚著名的商业岛国。元大德年间(1297——1307年)与中国正式建立通商关系。其后,舟舶继路,商使交属,彼此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交往甚为密切,并一度在明朝初期达到高潮。鉴于史学界以往多侧重于研究明朝中国与苏禄的关系,尤其是政治上的友好关系,本文拟对清代中国与苏禄的贸易关系作一初步的考察。一、贸易的类型与特点清代中国与苏禄的贸易,大体上可分为民间帆船贸易和官方朝贡贸易两种类型。自从明隆庆元年(1567年海禁开放后,福建沿海每年就有三至四艘商船直航苏禄贸易。降至清代,这种民间帆船贸易关系依然维持着,其规模亦不相上下。每年冬季,以  相似文献   

2.
一、菲律宾农村土地关系的历史背景在西班牙殖民者入侵菲律宾之前,菲律宾的社会发展是不平衡的.北部与中部大部分地区处在原始社会末期,土地是唯一的财富来源,为公社(巴朗圭)共有,由全体公社成员共同耕种或由巴朗圭成员分散经营.有些巴朗圭内部虽已出现奴隶占有关系,但停留在家内奴隶制阶段.在菲律宾南部苏禄群岛和棉兰老岛西部,阶级社会已经确立,先后形成了早期封建制国家.  相似文献   

3.
菲律宾是亚洲唯一的基督教占优势的国家。然而,在菲律宾南部,占总人口百分之五左右的摩洛人却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在菲律宾的历史较之基督教悠久,并且,自16世纪西班牙势力侵入菲律宾群岛始,基督教势力与早已存在该岛的伊斯兰教势力便展开了激烈的冲突,伊斯兰教势力被迫偏处于南部一隅之地。其信徒包括陶苏格人、马巾达瑙人,马罗瑙人和伊拉兰人等,散布于棉兰老岛、巴西兰岛和苏禄群岛等地,形成了长期存在的所谓  相似文献   

4.
一、前 言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交往可谓源远流长 ,有关中南半岛国家的记载早在西汉时期即见于中国典籍。由于海洋的分隔 ,中国与海岛诸国的交往 ,略迟于陆路各国 ,本是一衣带水的菲律宾也较迟才见于中国史籍著述中。菲律宾本岛考古一度发现唐代文物 ,证实了唐朝时中菲已有往来。① 中国史籍中对于中菲关系第一次有明确记录当始于北宋 ,即《宋史》卷四八九《婆传》中载 :“又有摩逸国 ,太平兴国七年 (公元 982年 ) ,载宝货至广州海岸。”从此以后 ,宋、元两朝各类官史或私家著述中方见有关菲律宾群岛 (以下简称菲岛 )古国如吕宋、苏禄…  相似文献   

5.
华人移民菲律宾的历史悠久,可上溯到唐代。在菲律宾礼智省马亚辛(Maysin),曾发现福建南安人郑国希的墓碑,立于唐高宗龙朔酉年(公元661年)。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宋代(1087年)设立了泉州市舶司,更多的福建海商到菲律宾经商。宋人赵汝适《诸番志》记载,福建海商以泉州为根据地,从泉州港出发到麻选.三屿、蒲哩鲁、白蒲延、苏禄等地区或国家贸易。①元代,泉州继续同菲律宾麻选.三岛等地区保持密切的贸易关系,元人汪大湘在《岛夷志略》“三屿”条、“麻逸”条对中菲贸易均的记载:“其地去漳为近,故置舶多往”。“华人既多诣吕…  相似文献   

6.
菲律宾远古人类及其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1986,(3)
七千一百零七个翠珠般的岛屿点缀在亚洲东南方的海面上,象美女胸前的一串项链,这就是被人们称作“东方之珠”的菲律宾群岛。 菲律宾群岛位于东经116°57′—126°36′之间,北纬4°38′—19°35′之间,属季风型热带雨林气候,这里有茂密的森林和繁多的动植物,是人类祖先理想的棲栖地。今天,在菲律宾群岛居住着操八十种不同语言的民族,这些民族又分属于不同的几个人种集团,他们的肤色、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各异。人类是怎样汇集到菲律宾群岛的?最早的土著是什么民族?尼格利陀人  相似文献   

7.
明代对海外诸国的贸易采用了一种“朝贡贸易”制度,即寄市舶于贡舶,“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这种朝贡贸易有不少是由华籍使者来承担的。这些华籍使者为什么到国外定居呢?他们在朝贡贸易中起着什么作用呢?明政府对他们采取了什么政策呢?这是值得探讨的一些问题。本文拟以史籍中明确记载为华籍的使者为例,作一初步的论述,以求为华侨、华人史的研究提供点滴素材。  相似文献   

8.
菲律宾是世界上著名的群岛之国。全国拥有浮亘于亚洲东南部710了个翠碧的岛屿。人们称她为“东方之珠“。1521年,著名航海家麦哲伦在基督教圣徒“拉萨罗”节日里来到这个地方,名其地为“圣拉萨罗群岛”。继麦哲伦之后,其他的欧洲航海家又命名为“麦哲伦岛”、“累加斯皮群岛”。从地理位置看,菲律宾位于亚洲东南部海域,因为西方人的拓殖直至长期统治,才又出现西方的名称。菲律宾人的祖先源自尼格黎多人、印尼人和马来人;以后又同印度人、中国人、日本人和阿拉伯人等进一步溶合。从16世纪开始,又先后注入了西班牙人、墨西哥人、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等的血液。上述各种民族历史渊源和自然地域使菲律宾演变成为今日地处东方又包容了东西方文化的世界性民族。  相似文献   

9.
麻喏巴歇是印度尼西亚古代历史上统辖疆域最大的帝国,在其全盛时期,不仅包括今天印尼的全部,而且还领有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群岛的一些地方。作为一个昔日囊括如此广大地域的帝国为什么会一步步走向衰亡呢?探究其原因对于认识印尼古代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很多东西方学者所认为的中国与东南亚之间长期存在的“朝贡贸易与宗藩关系”,实际上并不具备“朝贡”和“宗藩”的实质。将到中国者统称为朝贡者,基本上是中国统治者以及历代史官、文人的一厢情愿。中国朝廷通常没有也不打算利用这种表面上的、自我安慰式的“朝贡宗藩”关系来干预东南亚地区事务。实行“朝贡体制”数百年的明清两朝,其海外政策基本上是不作为的自我封闭政策,并没有获得对东南亚的实际政治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1997年,亚洲爆发了一场震撼全球的金融危机。在这次危机中有一个国家是比较特殊的,这就是菲律宾。在过去3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菲律宾的经济增长落后于它的亚洲邻国,因此被戏称为“亚洲的病人”或者是“亚洲的拉丁美洲”。然而,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这个“病人”比它的邻居更有活力①。为什么菲律宾在亚洲金融危机肆虐的时候,处于金融危机重灾区的菲律宾却能够避免严重的经济衰退。原因众说纷纭,笔者试图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简称IMF,下同)的监控与菲律宾的经济发展关系层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12.
1898年占领菲律宾后,美国即对菲律宾群岛的鸦片问题采取限制乃至最终禁止的政策,这与美国在19世纪中期以来积极参与亚洲鸦片贸易的态度大相径庭,这种反差令人深思,但如果从美国推行的“门户开放”政策的角度去理解,则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13.
朝贡关系是明代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发生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一种主要形式。明朝朝贡关系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则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在不同的时期,它的性质也是不同的。这个变化过程实际上是明代中国与东南亚关系演变的缩影。一洪武、建文年间(1368—1402年)是朝贡关系逐步建立的时期,明朝政府在朝贡中实行“例不给价”制度。朝贡关系作为明初统治者羁縻远人,巩固统治的手段,基本上  相似文献   

14.
菲律宾是我国东南一海之隔的近邻,全国由大小七千多个岛屿组成。很早以前,中菲关系就已开始。平等互利的贸易往来与和平友好的朝贡关系,组成了中菲两国友好关系史。在中菲友好往来的的漫长岁月里,中国沿海尤其是福建、广东部分人民逐渐移居菲律宾,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在开发和建设菲律宾、促进菲律宾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5.
何平 《东南亚》2005,(2):56-64
人类社会历史是如何演进的?是单线演进还是多线演进的?在古代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内,前资本主义社会的两种剥削制度奴隶制和封建制到底是前后相继的还是同一个时代的制度?对于这个问题,纯粹的理论之争已无必要,我们所需要的是从事不同地区、国家和民族社会历史研究的学者在各自的领域内对各个地区、国家和民族的社会历史进行深入考察而得出来的结论,而不是在某种理论的框套内先入为主地“论证”出来的历史。本文打算通过对菲律宾群岛历史上的奴隶制及其发展特点的考察,为进一步推进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个案。一虽然菲律宾群岛很早就有…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1989,(4)
1986年2月22日,正当菲律宾反对党发动的反对马科斯独裁统治的斗争日益尖锐时,马科斯政府的国防部长恩里莱和副总参谋长拉莫斯发动兵变,宣布脱离马科斯,支持反对党领袖科拉松·阿基诺夫人。兵变的发生,使斗争迅速白热化。四天以后,马科斯仓惶出逃,政权更迭以和平方式实现了(菲律宾人民把这一事件叫做“二月革命”)。耐人寻味的是恩里莱、拉莫斯等人身居要职,都是马科斯的亲信,军队又一向听命于马科斯,是马科斯政权的重要支柱,为什么会在关键时刻倒转枪口发动兵变?如何看待这场兵变?这是研究菲律宾“二月革命”必须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东南亚》1989,(2)
1986年2月,菲律宾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政权更迭事件。统治菲律宾20年之久的马科斯政权在人民运动的风暴中彻底垮台。科拉松,阿基诺夫人戏剧性地就任菲律宾新总统。菲律宾人民把这一重大事件称为“二月革命”。“二月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背景,它是非律宾社会多年来各种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于菲律宾“二月革命”发生的原因,国内有不少文章作过论述,但是对1983年8月菲律宾反对党领袖贝尼尼奥·阿基诺被害事件与菲律宾“二月革命”的关系,却往往未能展开分析,本文想就这一问题作一些探讨,这对我们研究1986年菲律宾“二月革命”或许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从七十年代初起,菲律宾南部穆斯林聚居区不断爆发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这场持续十几年的政治动乱使菲律宾各种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给东南亚地区政局带来了不安定因素,从而引起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其他穆斯林国家的密切关注。历届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均曾呼吁菲律宾政府和穆斯林武装力量举行和平谈判。但是,由于双方坚持各自提出的条件,一直未能就穆斯林自治问题达成协议。今天,棉兰老岛依然战火纷飞,苏禄海滨处处硝烟弥漫。  相似文献   

19.
在有关东南亚的历史著作中,无论是在介绍或论述东南亚各国的古代历史时,几乎都没有涉及到菲律宾。例如英国的霍尔(D.G.E.Hall)在其所著《东南亚史》一书的开头,虽然也很明确地说:“东南亚”一词,是“表示东亚大陆中形成中印半岛的地域和包括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在内的广大群岛。”但他又说:“然而,菲律宾在十六世纪末叶被西班牙征服之前,并没有明显进入东南亚历史的范围。”因此,在该书的第一部分:16世纪初叶以前的时代(按:约占全书四分之一的篇幅),便都没有谈到菲律宾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菲律宾1987年制定的现行宪法及其特点,比较菲律宾各届政府的“修宪”努力与修宪与反修宪阵营的对垒,研究菲律宾各届政府的“修宪”意图、“修宪”目标,并从菲律宾民主体制发展的特定历史背景、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视角剖析修宪与反修宪博弈的实质,探析修改宪法与政局动荡之间的内在联系,世纪之交菲美关系的变化对菲律宾修宪与反修宪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